您好,欢迎来到趣历史!

拥有海量精选范文,祝你一臂之力!
计划、总结、合同、论文、作文
×取消主题

李定国如果不和孙可望闹翻南明会不会更久?

历史趣闻 2023-12-21 14:09:01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李定国和孙可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大义来讲,前者是坚定抗击英雄,而后者最后投降并出卖南明;从大义和道德等方面讲,两者没有可比性,也许有网友会非常不满。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完全以大义和气节来评价一个人...

李定国和孙可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大义来讲,前者是坚定抗击英雄,而后者最后投降并出卖南明;从大义和道德等方面讲,两者没有可比性,也许有网友会非常不满。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完全以大义和气节来评价一个人,而且就南明这段历史期间,很多人物都是非常复杂的,至少没有人能否定,孙可望前期为抗清做了积极贡献吧。这里我们来PK的是双方的能力方面。

李定国

一、战略眼光、战争指挥及战绩

南明这段历史,战争是主导,如果讲到这段历史,必然离不开战争。那么PK定要谈及军事能力——战略眼观、指挥能力及战绩。这一点显然孙可望不如李定国,而且差差距还挺大的。李定国的战绩和能力、战略眼光,那没得说,我在另外一个帖子“李定国PK郑成功”已经讲到过了。这里讲讲孙可望的战略眼光,在李定国收复广西大部分后,继续扩大战果稳定广西局面并准备东进广东以打通和东南沿海抗清力量联系渠道时,孙可望得知满清敬谨亲王尼堪率领南下的八旗精锐军即将进入湖南,虽然己部主力也即将达到湖南,但孙可望居然下令调李定国部由桂入湘迎击尼堪部精锐八旗兵(也许是孙自知自己军事能力远不及李定国)。这不得不说是孙可望战略部署方面眼光的差劲,因为广西此时还有不少孔有德部没有被歼灭而不过是逃到广东尚可喜那里了,李定国如果不留下足够的力量,这些人随时会反攻,然而李定国却没法留下足够力量,因为他接到的命令是全力北上对付尼堪的八旗精锐,所以不得不将大部分兵力带走,其实孙可望完全可以以己部拖住尼堪部八旗兵,待李定国完全平定广西(占据距离广州近的一些关键城池)后,再留下足够力量防守,在带一部分兵力北上和孙可望部共同对付尼堪。

再说到战争指挥能力,李定国指挥击败尼堪率领那支士气高昂的南下八旗兵,并且击毙尼堪,而这支八旗兵在尼堪死后士气低落,后来虽然联合湖南当地的清兵,但孙可望部军力比李定国部的人马实力强多了,就在这样情况下,孙可望依然败给了清军,虽然清军也是惨胜,损失巨大而没法追击孙可望部。在纵观孙可望其几次指挥的战役战斗,基本上是很少胜利,所以后来在逼走李定国后,不得不请出刘文秀来指挥对清作战,可见李定国在军事方面远远强于孙可望。

二、内政管理方面

在这方面,显然孙可望远远超过李定国。在大西军张献忠死后,大西军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大将领带领下向西撤离,在进入云南后建立根据地后。孙可望在云南的经营和建设显然非常卓著,如在政治上通过大义拉拢云南上层;在经济上一改过去对官绅、土司的追缴制度变成了积极鼓励生产的税赋政策,并且鼓励盐业等商业发展;在军事上整顿军纪,积极训练,严明军纪后得到了云南各族的欢迎和人心,连一些原来怀有敌意的士绅也开始欢迎。总之如果不是孙可望在云南的开发建设,以及得到云南各族各阶层的人心(后来孙可望接管了南明政权,出兵抗清前线的时候,云南各族老百姓纷纷积极参军就是证明),南明不可能有一块后方稳定的根据地,从而能获得那么好的战绩,甚至一度扭转明清战线的局面。

相比之下,李定国就差远了。李定国在孙可望投降满清后,接管了南明内政管理大权,结果后来的一系列事件表明,李定国的内政管理非常问题。虽然说当时南明和清前线对峙迅速崩溃,有很多原因,其中清廷为了分化,而对基本上也就是不到百人来投降的孙可望不吝封赏,封为王,这对南明孙可望手下的将领的投降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孙可望带去大量情报也起了很大作用,孙可望的积极联络原来手下使得其临阵倒戈投降清方,也起了很大作用;南明由于孙可望内斗导致前线不稳定以及出现混乱情况,也对南明方面局势逆转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无疑,李定国的内政管理能力差,也是很大的原因,显然内政管理方面,孙可望远远强于李定国。

三、全局观和私心

从抗清全局观和个人私心的角度来看,显然李定国比孙可望强多了。人都有私心,所不同的是私心欲的多少,以及能否先考虑全局,如果能将私心放在全局之后,也是没问题的。而李定国虽然也有私心,但显然一切以全局观为优先,如在知道孙可望要诱杀自己的时候,采取不是兵戎相见,而是采用避开继续开辟抗清局面~东进广东战略等。

对比之下,孙可望就私心欲凌驾在抗清全局上面了。虽然,孙可望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南明政权了,而且基本上将永历变成一个摆设了;但孙可望在清明对抗局势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居然想起要当皇帝过一把瘾了。孙可望是利令智昏,根本没想到此举给抗清局面带来多大恶劣影响,即使你想当皇帝,也得要到打败清廷,将清廷赶走后在想办法当,这一点孙可望比起曹操就差远了。结果孙可望为了当皇帝瘾,导致南明内耗,给了清廷机会,使得明清对峙前线局面一下子向清方一边倒。而且孙可望失败后,李定国和永历等人并没有追究其罪过,处于统一抗击需要,认识积极希望其能回来;虽然说不敢回来,但当时各方势力那么多,投奔谁都可以如郑成功,甚至可以拉一批自己的亲随另立抗击据点,但是孙可望觉得是李定国导致自己不仅没法当皇帝、而且还失去了摄政大臣的地位,所以就要投靠清廷来报复李定国,到此时孙可望已经把个人私仇凌驾在当时背景下的民族大义之上了。

可见,显然李定国比孙可望有大局观,能首先服从大局;而孙可望的私心欲和心胸狭隘,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和报复私仇而不惜破坏大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3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