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人士大夫不谈钱。不过作为政治家和变法的主持人的王安石是另一副样子,王安石非常注重物质、极其重视钱,甚至我们可以说这个变法的核心就是“理财”,这也是他得到神宗这个年轻皇帝信任的主要原因。
在理财问题上,王安石与司马光曾发生一场争论。熙宁元年(1068)宰相曾公亮鉴于河北大灾,要求取消郊祀之后对大臣的赏赐,这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在新皇帝(神宗)面前争辩起来。
司马光赞成,他认为国库日益空虚,国用不足,上下都应该节俭,取消很好。王安石反对,认为这没有几个钱,斤斤计较,有失大体。王安石、司马光二人进一步申说自己的观点。王安石说,国用不足是因为没有好的理财之人;司马光说,所谓“理财”不过是能够巧立名目、从人民身上尽情搜刮,最后使百姓困穷已极,流为寇盗。王安石说这不是善理财,真正的理财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马上指出这是汉代,桑弘羊欺骗汉武帝的说法,又说“天地所生财货丰、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
王安石不赞成这个意见,他主张“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从当今经济理论看,王安石当然是正确的。可是,在那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里,所谓“生财”云云,也只是王安石的理想,开拓性的“生财”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的政治实践中的“生财”还是从老百姓的钱袋拿到国库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