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从几千年前到现在,镜子是人们密不可分的生活用品。3月15日,“河澄皎月——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铜镜展”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中的86件古代铜镜为首次展出。市民可以在为期一个月的展出中,看到古代人用的镜子到底长什么样。
从铜镜的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春秋战国之前,铜镜还是仅供王公贵族使用的奢侈品,普通百姓只能以水中的倒影察照自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鉴”是盛水或冰的金属容器,盛水后可以映照,因此也成为铜镜最常见的别称。战国以后铜镜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或随身携带,或以镜架、镜台相辅陈设室内。镜背多有钮,用以穿绳系带,方便抓握。西汉武帝时期,铜镜制作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汉代文化特色的铜镜装饰。多以铭文与纹饰搭配装饰,铭文内容有吉文和祝福、相思、祈求富贵等。唐代是我国农耕社会的鼎盛时期,铜镜艺术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
铜镜是我国古代金属器物类别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曾被当作爱情信物、赏赠礼品和占卜工具。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中的“既有盘龙镜,又有金鹊镜”等,都提到了各式铜镜,可以说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介绍,沈阳故宫所藏各式铜镜,其时代跨越了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其样式或古拙简朴、丰满奇异,或秀色纤纤、富丽堂皇,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也展示了铜镜艺术在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及延续,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