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明朝的武将家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他们为何会成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历史趣闻 2024-11-02 06:06:01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武将家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从朱元璋建国到朱由检煤山自缢的二百七十六年间,大明军事力量的中坚是不断变换的:洪武时期是藩王护卫、永乐至正统时期是三大营、景泰至成化时期是团营、弘治至正德时期......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武将家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从朱元璋建国到朱由检煤山自缢的二百七十六年间,大明军事力量的中坚是不断变换的:洪武时期是藩王护卫、永乐至正统时期是三大营、景泰至成化时期是团营、弘治至正德时期是边军、嘉靖时期是重新设立的三大营、万历至天启时期是武将家丁、崇祯时期是以天雄军和关宁军为代表的几支精锐部队。

  正是由于军事力量中坚的不断变换,才使得大明在各个时期都能拥有一支足以应对外患或内乱的精锐野战兵团,但是,随着武将家丁成为军事力量的中坚,大明灭亡的倒计时正式开启。

  万历之前,无论明代军事力量的中坚再怎么变换,其主体都是洪武、永乐时期设立的卫所和三大营,卫所和三大营都属于朝廷掌控的常备军,是大明王朝军事力量的根基,而家丁则直接隶属于武将,是武将的私兵,所以,武将家丁成为明代军事力量的中坚就意味着由卫所和三大营组成的根基已经腐朽的不堪再用,一旦军事力量的根基腐朽,大明王朝距离灭亡还会远吗。

  即便如此,武将家丁的战斗力之强悍也是不容抹去的事实,在边防守备、平定兵变和内乱、万历三大征中,武将家丁都是明军一把锋利的矛头,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以武将家丁取代卫所和三大营成为明代军事力量新的根基就能延缓大明王朝的灭亡?事实上,大明也曾做出过这种尝试,万历中期,武将家丁的粮饷由武将自行解决改为朝廷供给,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武将家丁不仅没有成为明代军事力量新的根基,反而还成了大明王朝灭亡的直接诱因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武将家丁为何会成为压垮大明的第五棵稻草。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明代武将家丁的出现讲起。

  明代武将家丁的出现与军屯田地被武将大量兼并是密不可分的,成化时期,在藩王、勋贵、官僚带头兼并田地的影响下,武将也开始大规模兼并军屯田地,尤其是武将养廉田制度的施行,更让武将兼并军屯田地有了充足的借口,至弘治时期,各级武将大都兼并了数十顷到数百顷不等的军屯田地。

  随着大量军屯田地被武将兼并,弘治时期出现了“屯田有名无实”(《皇明经世文编》)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了卫所士卒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军屯田地,与此同时,大量农民也因土地被藩王、勋贵、官僚兼并而失去了田地。这样,失去军屯田地的卫所士卒就不得不被役使耕种武将兼并来的田地,某些失去田地的百姓也会选择投充到武将门下成为武将的佃户。

  在大明的九边重镇,由于战斗力低下的卫所士卒难以抵御草原骑兵的袭扰,所以武将就只能从役使的卫所士卒和自己的佃户中选择“膂力骁健,弓马娴熟”者加以训练,以求保护自己的田产。这些被武将选中之人就成为了明代最早的家丁。

  为使这些家丁能在草原骑兵袭扰时“出死力以报之”,各级武将大都会对他们“结以恩义,饱以嗜欲”。这就使得武将家丁拥有了三个特点:

  1、家丁隶属于向他们供给粮饷的武将;

  2、武将给予家丁的待遇远超一般卫所士卒,甚至出现了“过额兵十倍”的情况;

  3、由于家丁“身之父母妻子全生仰望(武将),故肯出死力而不他顾”,所以武将家丁战斗力极强,能够“以一当十,摧锋陷阵”。

  得益于这些特点,家丁成为了武将克敌制 胜的主要依靠力量,甚至“将帅树奇勋多藉家蓄之丁”。这种情况下,大明朝廷对武将家丁的态度也从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的严格禁止转为支持。

  嘉靖时期,驻扎在大同的卫所士卒不断发动兵变,武将、文臣一时束手无策,以至于巡抚、总兵都在兵变中遇害,在朝臣的建议下,明世宗将拥有五百精锐家丁的梁震任命为大同总兵,大同兵变不断发生的情况才被遏制,这就相当于是大明朝廷正式认可了武将蓄养家丁。

  嘉靖间,大同兵屡变,连杀巡抚、总兵,文武大臣不敢约束之。廷臣乃议凡推用调补大同镇总副参游将官,务遴选善驭之才,必责其身带素练家丁百十以为亲兵,并厚养锋锐之气,以弹压各兵骁桀之心,遂遣梁震率其家丁五百人移镇大同。——《皇明经世文编》

  万历时期,守卫辽东的主力是李成梁的三千家丁、平拜之乱的主力是李如松的两千家丁、万历援朝之役的主力是李如松和麻贵带去的家丁、平定播州的主力是蓟辽总兵戴延春和山西参将卢应亮等人带去的家丁。在武将家丁成为了明代应对内乱和外患主力的情况下,朝廷为了鼓励武将多蓄养家丁,不仅规定家丁粮饷由户部供给,还将家丁数量的多寡作为武将升迁的重要标准。这种情况下,武将家丁就就成为了明代军事力量的中坚。

  宁夏之役,李如松亦曾率辽将董正谊等十余人带家丁数千赴之。——《筹辽硕画》

  平播之战,“诏蓟辽总兵戴延春,游击叶卯荣,山西参将卢应亮,陕西都司丁南智,原任代州参将余德荣,固原参将陈松等各率亲丁赴川贵总督调用。——《明神宗实录》

  武将家丁成为了明代军事力量的中坚后,虽然对提振晚明的军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此引发的一些弊端也不容忽视。

  首先,由于武将对家丁的重,导致了武将不再关心一般卫所士卒的操练和生存,并且为了蓄养家丁,武将只能不断的兼并军屯田地、役使卫所士卒。这种情况下,卫所制的瓦解进一步加深了。

  其次,家丁在武将的支持下可以任意役使卫所士卒,因而导致了“家丁盛而军心离”,其结果就是明末虽有超过百万的卫所士卒,但真正能抵御后金军队的“不过诸将家丁耳”。

  以军士之马供家丁骑乘,以军士之身供家丁役使,以军士之粮饷作家丁养赡,是得二、三百人之心,尽失部下三千军之心。——戚继光《练兵实纪》

  最后,由于家丁只隶属于向他们供给粮饷的武将,导致了分属于不同武将的家丁难以协同作战,并且武将又将家丁视为自己保命和升迁的依仗,所以在明末的辽东战场往往会出现分属于不同武将的家丁被后金军队各个击破以及武将临阵多相互推诿、拥兵观望的情况。

  以上这些弊端合起来就使得明末虽然拥有数量众多的武将家丁,但这些武将家丁既不能合力拒敌,又不能取代卫所士卒和三大营成为明代军事力量新的根基。所以,武将家丁成为明代军事力量的中坚也就成了压垮大明的第五棵稻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