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打仗,如何掌握对方的人马数量?
在古代两军交战之际,除了对战术、士兵体质和能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以外,探知对方人马数量和战术部署也是重中之重。
知道对方的情况如何,权衡过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作战方案,古代通讯技术落后,大多时候没有办法做到完整的侦查对方的人数,但我国古代打仗的将领们却可以凭着多年来在战场上的作战经验来判断出对方的人马数量。
古代战场
根据灶坑和粮草来判断对方人数
“兵不血刃,则为上道”,在领兵作战的时候,除了两军正面交战以外,最重要的还要讲究作战计划,诸葛亮当时手中没有一兵一卒,一人守着一座空城,就是虚报了己方的人马数量,成功的吓退了敌军。
宋朝的名将岳飞号称拥有百万大军前来攻打东平,就是为了运用心理战术让对方产生惧怕,制定错误的作战计划,在战场上抢占先机。
而在明朝土木堡一战中,明英宗对外宣称自己有50万兵力,但实际算上随身的锦衣卫,明英宗所能调动的士兵不过只有15万人。
他之所以如此对外宣称,一来是为了振奋军心,让一些基层士兵不清楚明军整体实力,确信己方实力雄厚定然会大获全胜,二来是想要迷惑敌人,让敌军畏惧明朝的五十万兵力,因为惧怕全军覆没而不敢轻易发起进攻。
事实证明,明英宗的这个办法非常有用,对方的确因为“50万大军”而不敢轻举妄动,最终明朝军队在土木堡之战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很多时候,为了确定对方所拥有的作战人数,将领会通过一些经验和细微之处的观察来进行判断。
行军作战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士兵们的伙食问题,安营扎寨每日吃饭也成了对方探知军队中士兵数量的最重要条件。
明英宗
在将军带领大部队前行或者撤离的时候,若是没能及时清理士兵们做饭时所留下来的灶坑数量,很有可能会被追上来的敌军依据灶坑的数量数量来预测出士兵人数。
所以将军们在拔营离开之前,都会要求士兵们将灶坑清理干净,绝对不能给敌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将军们可能会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伪造灶坑数量,来迷惑敌军,让敌军认为己方拥有的人马数量过多,从而不敢轻易进攻。
当时孙膑担任田忌的军师,在带领齐军和魏军决战的时候,故意示弱命令手下四散奔逃,庞涓果然上当,他带兵追击。
孙膑
在追击的过程中庞涓派人检查孙膑所带领的军队留下来的灶坑数量,清点之后发现齐军的数量竟然有10万之多,他担心孙膑想要诱骗自己一网打尽,不敢带兵,追的太紧,第二日的时候发现灶坑的数量对应的齐军只剩5万人。
庞涓果然认为孙膑的军队溃败,士兵们纷纷背叛了他,于是带兵继续追击,等到第三天的时候,灶坑数量所对应的齐军只剩3万人,庞涓轻敌只带了两万骑兵追击,最终果然中了孙膑的埋伏。
除了灶坑数量以外,马车印,马蹄印和士兵们的脚印也能够用来推测行军的大体数量,但是这些脚印和马蹄印都可以进行伪造,用来进行人数判断可能并不准确。
此外,粮草也是判断对方军队数量的重要因素,一支军队就算再如何勇武,后续粮草若是未能够跟上补给,军队士兵数量越多,败得就会越惨,在我国古代很多场战争中除了制定作战计划外。
更多时候会选择派出一支精锐小队去埋伏在对方运输粮草的路上,截获对方粮草。
一般粮草的运输补给都是整支军队几个月的口粮,将这批粮草截获,不仅能够充实自己这边士兵的补给问题。
粮草
同时也能够根据粮草的数量判断出对方人马的总数。若是截获粮草这招行不通,派兵查出对方屯粮的地方,然后烧毁对方粮仓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只要能够成功的断掉对方粮草,让对方的士兵们没有足够的口粮,就算不当面交战,只靠着围困战术也能成功的将敌军耗住。
到时候敌军已经成为瓮中之鳖,就算后续敌军大本营派兵支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败局已定。
截获粮草
根据军旗和烟尘的数量来判断对方人数
在不同的朝代对于编制都有相应的规定,而军队编制并不是秘密,比方说在秦汉三国时期,普通的军队的编制一般都是每五名为一小组,其中带领这小组的人叫伍长,每百人设置一名百夫长,而明朝的卫所制度,一个卫则有5600人。
在战争中若是能够确定对方的军旗数量,就能够根据数量推测出对方此次出战的人数。
在古代领兵作战时,通讯技术不发达,并不像现在一样在作战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对讲机和通讯联络的方式来及时的传递作战方案,发布撤退、前进的命令。
古代领兵作战
古代的军队作战的过程中会被很多因素影响战局,双方士兵交战喊杀在很大程度上会遮盖住将军发布命令的声音,为了能够及时的执行作战计划,完成作战策略,每支军队都会配备相应的军旗和大鼓。
相应的旗语和鼓点来代表着作战的计划,若是能够探知对方的鼓点代表什么意思,对于作战也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而每一支军旗和大鼓所对应的军队人数都是有相应的规格,在战场上若是能够确定军旗和大鼓的数量,便可以确定对方所拥有的基本人数,用判断军旗和大鼓数量的方式可以更快,更加准确的确认敌军数量,从而做出相应的决断。
旗语
虽然敲假鼓,树假旗来迷惑对方的情况也存在,但是总体来看,用这样的方式来判断敌方人数还是比较准确和稳妥的。
在战场上除了根据鼓和军旗的数量确认对方人数多少以外,在追赶敌军的途中,还能够凭借着对方的士兵和人马所扬起的烟尘来判断对方的兵力是否强盛。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准确,就和从士兵们吃饭留下的灶坑来试图判断对方所拥有人数一样不可靠,马匹和士兵们在前行途中所扬起的烟尘完全可以伪造,也就是传说中的烟雾弹方式来迷惑敌军,从而造成战机上的误判。
无论是隐藏烟尘还是刻意制造出更大的烟尘都是极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战场上将军们一般不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基础的判断。
古代打仗剧照
派出细作潜入到对方阵营中窃取重要情报
以上的这些方式只能在和敌军作战的过程中判断出一个基本的情况,若是想要探得更加细节上的问题和情报,还需要一些“专业人士”来加入到战局中。
在领兵作时若是想要获得胜,军队中除了要有负责统筹全局的将军和冲锋陷阵的士兵们,还会专门培养一批细作,这些人非常善于伪装,不仅有极其强悍的近身格斗和爆发能力。
同时博闻强记,在潜入敌营得到对方情报的时候,可以进行瞬间记忆,将对方的军事战略分布图刻在脑海中带回来,同时也能将对方的地势和作战计划画成地图。
两军交战
这些人经过专业的培训,可以化妆成任何人,他们获取情报的方式通常是将自己装扮成当地百姓或者是外来的客商,乔装打扮之后混到城里,根据城中百姓的说辞或者在茶楼酒馆里和当地的军士兵交谈来探听军事秘密。
还有一部分艺高人胆大的细作为了能够成功地得到更加机密的消息,甚至会主动加入到对方的军队中,成为对方军队中的卧底,来盗取更多的秘密传回己方队伍。
若是这场战争极其重要,还会有一些细作选择长时间的进行潜伏,来获取敌方将领的信任,一步接着一步地登上高位。
乔装打扮
等混到敌方重要的将军或首领身边的时候借机行刺,到时候敌军的队伍群龙无首,细作就可以和己方将士们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敌方的控制权,这样可以在了解对方人马数基本排布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减少己军士兵的伤亡。
派出去的卧底在潜伏的过程中非常危险,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被对方发现,在刺杀敌军首领的时候,失败了则会遭受严刑拷打,成功了的话也会被敌方首领身边的士兵们杀掉。
他们不畏惧生死,清楚自己的使命。
最终只要能够完成探知情报和刺杀对方的任务就算是成功。
两军交战
两军交战中抓到对方的士兵最后也可以对其进行审问。但并不排除对方的士兵地位较低,不知道任何有用的情报或者对方地位极高假意投降,提供的情报都是假的,让己军赔了夫人又折兵。
明朝的大将丘福就因为没有多加考量而轻信了他人的谣言,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所以无论靠哪种方法来探知对方的兵力排布和人数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在战场上和敌军交战的过程中最应该依靠的还是自身的聪明才智和遇见事情沉稳仔细。
参考文献
《英宗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