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西汉著名军事将领 西汉名将,曾任汉景帝时期的丞相。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周亚夫乃西汉开国将领周勃之子,汉景帝时仅用时三月便平定“七国之乱”,最终官至丞相,那么为何最终却落下个绝食而亡的下场呢?我认为这和周亚夫的性格有关,周亚夫应该算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性格太过耿直,不像大多数官员懂得变通,这种性格自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同样很容易得罪同僚、触怒帝王。
周亚夫性格太过耿直
周亚夫是开国功臣绛侯周勃次子,其兄长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爵位之后,汉文帝念及周勃乃开国功臣,于是便以周勃继承侯爵。周勃乃将门之后,而他自己也长期在军中任职,这种出身和仕途或许是造成其性格过于耿直的原因。
关于周勃的性格,有两件事体现的淋漓尽致:
1、西柳阅兵、阻帝车驾。汉文帝二十二年(前158年),匈奴犯边,文帝抽调边镇军队在长安周边设防,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军队驻地犒劳慰问,汉文帝到达其他两军驻地,其他两营主将均亲自率兵迎接、恭送,然而到了细柳营,汉文帝的车驾却被阻拦在营门之外。即使得知是汉文帝亲来,守门的军士还是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直到使者持符节通报,周亚夫才打开寨门迎接。不过汉文帝并未因此事而发怒,甚至事后还夸奖和提拔了周亚夫。这件事虽然体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谨,但却极容易触怒皇帝,尤其是那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可以想想后世的年羹尧。
2、平定内乱、拒援梁王。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因反对削藩,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汉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命其率兵平叛,周亚夫的计划是绕到叛军背后袭击其粮道,然后伺机击溃叛军。彼时梁王刘武正在艰难抵抗叛军的进攻,多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并不理会,即使汉景帝下诏要周亚夫派遣援军,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只是派军袭扰叛军粮道,减轻梁王压力。虽然周亚夫最终只用时三月便平定了叛乱,但也因此和梁王刘武结怨,而其公然不理皇帝诏令的作为,想必也已经令汉景帝心存芥蒂。只不过鉴于周亚夫立下大功,这种矛盾并未凸显出来而已。
周亚夫的这种耿直性格,在领军打仗方面非但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可其最终却担任了宰相之职,这种性格放在朝堂上,想不得罪人都难。
汉景帝五年(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一开始景帝对他还非常器重,然而就是由于其过于耿直的性格,不仅导致他与汉景帝关系逐渐疏远,甚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尾。
当时,皇后无子,粟姬之子刘荣被立为太子,馆陶公主便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但粟姬因馆陶公主经常向汉景帝进献美女而与其有怨,故而拒绝了这一请求。馆陶公主转而和王美人(王娡)结盟,将女儿嫁给了王美人之子刘彻。此后,在馆陶公主和王娡的努力下,汉景帝便想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彻为太子,但这却遭到周亚夫的反对,此事不仅导致汉景帝对其开始疏远,还间接得罪了馆陶公主和王娡。再加上梁王刘武与其有怨,每次入京都在窦太后面前说其坏话,这几乎已经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
之后,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结果再度遭到周亚夫反对,这又使得他得罪了窦太后。再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汉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从而鼓励其他匈奴人也归顺汉朝,但此举还是遭到周亚夫的反对,这再度触怒了汉景帝,唯许卢等五人最终还是被汉景帝封侯,而周亚夫则以生病为借口请求辞职,汉景帝当即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在这些事情中,周亚夫的做法或许并没有错,但由于其性格的原因,却往往采用了当面顶撞的方式,不仅没能阻止事情的发生,反而将汉朝的权贵勋戚几乎全部得罪。要知道历朝历代的魏征不少,却只有一个唐太宗。
周亚夫老了之后,其子周阳便偷偷买了五百副甲盾,想要在其去世时发丧所用,但甲盾却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由于周亚夫给佣工的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此事便被佣工告发了,汉景帝于是命人追查此事。
查案官员询问周亚夫,周亚夫因不知道此事,故而不知如何回答。可熟知周亚夫脾气的官员却以为周亚夫是在赌气(或许与周亚夫有旧怨),便想汉景帝上报了,汉景帝一怒之下,便将周亚夫交给了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然后就发生了一段很有趣的对话。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回答:“我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能说我是想谋反呢?”
廷尉反问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到了地下恐怕也要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之下,便开始绝食抗议,结果五天后吐血而亡。
从整个事件来看,周亚夫的结局完全是由于自己性格导致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周亚夫谋反之事本就是子虚乌有,竟然始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其说话,做官做到这个地步,恐怕也怪不得别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