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4年,魏国权臣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改立年仅13岁的曹髦为帝。然而司马师或许不知道,这个在他眼中年幼识浅的少年天子,却是一位“文同陈思,武类太祖”的聪慧帝王。
司马氏本准备让曹髦做个傀儡皇帝以便自家改朝换代,可谁知这位新登基的天子,却拼尽全力来保护大魏的天下。那么,曹髦究竟做了什么?他又为何会这么做呢?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1 司马弄权
自从曹髦登基后,司马家族一直都在搞事情。
公元254年,也就是曹髦登基的当年,司马师因为拥立之功,得到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上朝不用小步快跑,奏事只称官职,而且还可以佩剑穿鞋上殿的殊荣),不仅如此,司马师还得到了掌控全国兵马的军权。
公元255年,也就是曹髦登基的第二年,司马师终于去世了,但曹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司马昭就已经带着人马来了洛阳,逼着曹髦封自己做大将军。
公元256年,大将军司马昭又逼着曹髦加封自己为大都督,还要来了“赞拜不名”的特权。之后曹髦一直想要遏制司马氏的权力,无奈司马氏几代经营,早已权倾朝野,而曹髦的势力实在太小了,他宫中里里外外都是司马昭的人,结果虽然曹髦千不甘万不愿,还是不得不在公元259年加封司马昭为晋公。
哪知司马昭仍不知足,公元260年,曹髦被迫再次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在三国时代,封公建国是篡位的一个必经步骤,司马昭这样步步紧逼无疑是他已经等不及想要让曹髦禅让了。
02 曹髦计划
曹髦虽然年轻,但并不是鲁莽的少年,否则他也不会一直隐忍司马氏6年之久,可眼下司马氏篡位在即,再隐忍下去无非是个汉献帝,但曹髦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天子,他想要的并非是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是希望大魏江山不要落到他人手中。
如果按照司马昭的剧本玩下去,曹髦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既然如此,对于曹髦来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博。
曹髦召集了他的三个心腹进宫,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后曹髦告诉三个心腹自己准备去讨伐司马昭的计划,结果这三个心腹吓傻了,一个当场求他别玩命,另外两个一出门就去找司马昭告密了。
由此可见曹髦势单力薄到了何等地步。这场曹髦和司马昭的较量里,曹髦是妥妥的弱势方,作为弱势方曹髦的机会极少,因此曹髦必须抓住每个机会,哪怕只有一分希望。
而曹髦的身份,就是曹髦最大的机会。
虽然曹髦是傀儡皇帝,到底也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如果曹髦亲征司马昭,那么司马昭的处境将极其尴尬。若是曹髦能胜,那么说不定就能成为另一个康熙,就算曹髦败了,也能打乱司马昭禅让的计划,为大魏江山迎来喘息之机。
诚然,这次亲征中曹髦的胜算极小,但时局艰危,容不得曹髦犹豫。曹髦并非不知道危险,也并非不知道艰难,但他依旧愿意与命运来场豪赌,这是他骨子里流淌的英雄血脉,也是他作为帝王的最后尊严。
03 玉石俱焚
曹髦按照既定计划带着一群僮仆乱嚷嚷着出征了,他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守在东止车门的司马伷。面对司马伷率领的精兵强将,曹髦毫不退缩,他立于战车之上,手持长剑,大声怒斥对方,结果司马伷的人马果然不敢和天子交手,全都吓得逃走了。
曹髦的计划顺利进行了一小半,现在他要做得就是出宫去司马昭府上,闹出一个天下震惊的大事来。
然而正当曹髦走到南宫墙下准备出宫之时,司马昭的心腹贾充赶到了,跟着贾充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叫成济的背锅侠。
贾充指使成济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众人的面杀了曹髦,以为这样就可以一了百了,永绝后患。
可贾充的算盘却并没有打响,曹髦死后,天下哗然,司马昭遭遇了严重的舆论危机,同时,司马昭策划已久的禅让计划也随着曹髦之死不得不临时中止了。
曹髦就这样用自己的生命做了献祭,将司马昭牢牢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或许在曹髦毅然决然的踏上战车的那一刻,他就把一切都料到了。他的鲜血没有白流,司马昭篡位的计划因此事被延缓了四年,并且晋国由于得国不正,成为了历史上少数不提倡忠君只提倡孝道的朝代,这也为后来西晋子孙争斗短折而亡埋下了隐患。
虽然曹髦生前不算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但他却用他的血凝聚了天下人心,延长了大魏江山的气数。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