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统一战争进行到最后阶段。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带领北伐军挥师北上,兵锋直指元大都。曾经不可一世的元朝,如今已成了腐坏不堪的残破王朝,根本无力抵御,元顺帝无心恋战,仓皇北上,出居庸关逃往漠北草原。为了除恶务尽,常遇春亲自带领一支精兵,星夜兼程直扑元朝在塞外草原的另一个战略要地开平。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洪武二年七月,常遇春再次取得开平之战大捷,“获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子女宝货称是”,大获全胜,得胜而还。不幸的是,当常遇春回兵途中走到柳河川(河北龙关县),暴病而亡,年仅四十岁,可谓为明朝血战一生,死而后已。
《明史》对常遇春评价极高,“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是一员罕见的猛将和军事奇才,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忠心和才干都非常认可,对常遇春的死深感悲伤,追封他为开平王,哀荣无限。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常遇春为国尽忠,他的儿子常昇却要跟朱元璋拼命,串联一帮人马起兵造反,要推翻明朝自立为王。父子两人的反差为什么如此之大?此事还要从另一个明朝大将蓝玉说起。
蓝玉,安徽定远人,外貌魁伟英武,“长身赪面,饶勇略,有大将才”。在明朝开国诸将中,蓝玉年龄较小,属于第二梯次人物,早年一直跟随常遇春担任管军镇抚,作战勇猛屡立大功,逐渐声誉鹊起,赢得朱元璋的重视。徐达和常遇春死后,蓝玉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大将,先后多次带兵出征,在平定云南、讨伐北元之战中屡立战功。
但蓝玉功高爵显,手握重兵,平时却不注意小节,骄横跋扈目无纲纪,隐然间被朱元璋视为一大威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被朱元璋以谋逆大罪诛杀,他的亲朋故旧也遭到株连,“列侯以下夷灭者不可胜数”,“族诛者万五千人”。
蓝玉之死,给常遇春家族造成极大震动。因为蓝玉与常遇春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妻弟。在朱元璋眼中,常蓝两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而且此时常遇春已经死了20多年,常家已经没有了遮风挡雨的大树,故而常遇春家族的人岌岌可危。
此时常家的老大常茂,早已在洪武二十年获罪,被发配广西龙州而死,常家顶门立柱的是老二常昇。常昇虽然顶着右柱国、开国公的头衔,但完全是靠父辈余荫,他本人在朱元璋心目中毫无分量,杀他就像踩死个蚂蚁一样。
惴惴不安的常昇,已经感到命运之剑高悬头顶,不知何时就会掉下来。洪武二十六年四月,朱元璋下达圣旨,常昇“奉命提调三山等处窑场”,以开国公之尊却去工地当监工,常昇已经感到危险迫在眉睫。
为了自保,常昇决定孤注一掷。他私下接见旧部和好友右军都督王诚等武将,私下密谋:“做个什么见识,躲避这场大难”,“今亲的、故的既都诛戮了,我久后也罢了”,“我如今要做事业时,只是无人”。紧锣密鼓开始调集兵马,筹集军械粮草,准备在金陵城外的三山起兵造反,要跟朱元璋拼命。
他哪里知道,朱元璋的锦衣卫和刑部密探早已盯上了他,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朱元璋尽收眼底。常昇的准备工作还未就绪,他这一伙人就被朱元璋一网打尽,杀戮无遗。常遇春家族至此遭遇灭顶之灾,只给常遇春留下一个孙子常继祖,发配云南。直到弘治年间,弘治帝为功臣平反,从云南访查到常家后人常复,重新起复为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常家才算彻底从这场劫难中解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