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踌躇满志的朱元璋任命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带领25万精兵北伐中原,发起对元朝的总决战。此时的元朝军队,在北方红巾军持续十余年的打击下早已大伤元气,在徐达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一溃千里,望风而逃。洪武元年八月,徐达几乎兵不血刃攻克元大都,元顺帝仓皇失措逃奔塞外,元朝在中原97年统治就此终结。
徐达指挥的这次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硬仗就大功告成。朱元璋的部队此前长期据守江淮,很少与元朝军队直接交手,此次北伐异乎寻常的顺利,使得明朝将士普遍滋长了藐视元朝军队的轻敌之心,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元朝残余势力逃奔塞外,重新回到了祖先发迹的漠北草原。这里远离中原数千里,明军势力范围一时难以涉足,使得他们得以在这里休养生息,渐渐恢复了元气,纠集起一支将近九万人的骑兵,还有一代名将扩廓帖木儿等忠心扶持,重新具有了与明朝一战的实力。
元顺帝及其继位者元昭宗,痛感国破家亡之苦,岂肯甘心就这样放弃祖宗打下的万里江山,屡屡出兵南下,袭扰明朝边境,多次与明军爆发激烈冲突,成为明朝初年一大外患。
洪武五年,随着国内局势大定,大将徐达又想起了逃奔塞外的元朝残余势力。他认为,应该趁现在明军将士都是百战雄兵,乘胜追击、对元朝残余势力来个犁庭扫穴,以免给后人留下无穷后患。《明太祖实录》记载,徐达对朱元璋说:“今天下大定,庶民已安,北虏归附者相继,惟王保保出没边境,近复遁居和林,臣愿鼓率将士以剿绝之”,建议出动大军北征塞外,彻底歼灭北元势力。
朱元璋的看法和徐达略有不同:“彼朔漠一穷寇耳,终当绝灭。但今败亡之众,远处绝漠,以死自卫,困兽犹斗,况穷寇乎?姑置之”。认为时机不太成熟,元军战斗力不可小觑,被逼入绝境拼死反扑,结局难料,建议暂缓。但在徐达等人一再坚持下,朱元璋最终同意发起这次北伐。
不过朱元璋始终抱着十分审慎的态度,他问徐达:“卿等必欲征之,须兵几何?”徐达信心十足地回答:“兵十万足矣”。朱元璋不放心,给他增加到15万,以策万全。
洪武五年二月,徐达指挥大军兵分三路,北伐塞外。他自领中路军担任主攻,寻歼元军主力。李文忠带领东路军为奇兵,配合策应中路军,并伺机偷袭北元都城和林。冯胜带领西路军担任疑兵,出兵西北陕甘一带,迷惑分散元军兵力。
徐达的作战计划是:中路军大张声势,但持重缓进,吸引北元注意,诱使其离开老巢出兵南下,与中路军会战。然后李文忠的东路军迅速直插元军主力后方,切断其归路,与中路军彻底完成对元军的围歼。
而元军主帅扩廓帖木儿的作战计划,则与三百年后努尔哈赤打萨尔浒战役的战术如出一辙。战役初期诱敌深入,尽量调动明朝三路大军使其彼此分离,待其中一路形成孤军深入之势后,集中全部主力予以围歼之,再调转矛头歼灭另一路。
一代军神徐达是明朝一流军事人才,谁知却因为轻敌冒进吃了大亏,正中扩廓帖木儿下怀。徐达的中路军在进军过程中,先后在野马川、图拉河遭遇元军部队,但明军每次都能轻松获胜。加之洪武元年北伐元大都之战也是一帆风顺,明军将士从上至下都不把元军放在眼里,连精明过人的徐达也放松了警惕。
于是徐达的中路军把作战当成了演习,“持重缓进”被抛到九霄云外,一路穷追猛打高歌猛进,与李文忠东路军拉开了很大距离,犯了孤军深入的大忌。扩廓帖木儿抓住战机,调集重兵,于五月初六在岭北对徐达中路军形成合围之势,给予其雷霆一击。
徐达陷入孤军奋战的险境,他率部经过拼死奋战,最终杀出重围,仓皇南撤。元军一路穷追不舍,在断头山再度重创明军。使得中路军战死数万人,伤亡惨重,大败而还,军神徐达也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大败仗。
东路军李文忠的经历与徐达类似,也是先打了几个胜仗后,突然遭遇元军围攻,陷入苦战。所幸李文忠见势不妙急忙星夜后撤,避免了被合围的厄运。冯胜的西路军倒是进展顺利,一路攻城略地,但其他两路大军失败后,冯胜孤军不敢久留,只得把已经占领的城池全部抛弃,无功而返。洪武五年的北征沙漠之战,以明朝惨败告终。
徐达率军班师回朝,朱元璋这次倒是宽宏大度,“以达功大,不问”,考虑到徐达是功勋卓著的老将,没有治他的罪。但朱元璋仍然难以掩饰对徐达的不满之心,在事后与大臣们谈论此次战役时,淡淡说了一句话:“轻信无谋者,以致伤生数万”,把提出北征计划的始作俑者徐达说成没有深谋远虑的鲁莽之徒,让徐达颜面无存。不过徐达此战捅的篓子实在不小,明军由于元气大伤,在洪武时期再也未敢发动如此规模的远征,最终给北元留下喘息之机,成为危害明朝两百多年的大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