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确实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治贪腐,轻徭役,使吏治清明,百姓安居。称得上是贤明之君,颇有作为!
但比较可惜的是,他在外交上面的表现,有点不尽如人意!
于雍正六年即公元1728年所签订的清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导致了大片领土的丧失,原贝加尔湖以南的10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都割让给俄国,直到现在,贝加尔湖都是俄罗斯的内湖。
“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自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宾达巴哈,北边归俄国,南边归大清。”
不得不说,这是非常败家的表现,至少现在看是这样的!
当然了,这个条约并不是晚清《南京条约》那样毫无反抗能力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和《尼布楚条约》一样的经双方商议认可,达成利益共识的“平等”条约。
是雍正基于当时的周边形势所作出的决定!
公元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通过教皇加冕正式成为皇帝(伊凡雷帝),称全俄罗斯皇帝,而莫斯科公国也从公国升级为沙俄帝国,这就是俄罗斯的雏形。从伊凡雷帝开始,历代沙俄统治者不断东侵,先后攻灭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巴什基尔地区、高加索地区、西伯利亚汗国,兵锋直摧远东和贝加尔湖,与清朝接壤。
当时的沙俄经过彼得大帝的开创,国力强盛,其在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已经在欧洲霸气地站到了最高位置,其势力跟实力,已经达到了可以欺负清帝国的地步。虽然在康熙时期,毛子被揍过,双方还达成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边界。但沙俄并不满足,还在继续地向清朝扩张。
双方又开始有了边界的争议,雍正为此还关闭了两国的贸易往来。
雍正知道,面对这些贪婪的毛子,如果不尽快的以条约形势定下边界,很可能又会再一次的上演“雅克萨”,双方兵戎相见。于是呢,《恰克图条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签订!
那么为什么要做出割让领土这样的让步呢?
因为对于雍正来说,自己并没有意愿视沙俄为最急切要除去的敌人,当时清政权的最大敌人只有准葛尔。
当年康熙虽然灭了葛尔丹,但准葛尔依然还在,起后继的策妄阿拉布坦和其子噶尔丹策零一直都在西北作乱,曾数度击败清军。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的沙俄的支持,就在《恰克图条约》签订的前一年,即雍正五年,新即位的噶尔丹策零正在西北大肆东扩,侵犯清朝。
为了专心对付准葛尔,雍正选择了妥协。甚至于用割让领土的方式,来安抚沙俄,让其斩断与准噶尔蒙古的联系。康熙的《尼布楚条约》和雍正的《恰克图条约》明确北了部与东北边界,以此换取沙俄在清朝与准格尔战争中的中的地位。
然后康雍两朝前前后后的战争对准格尔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这样的方法也奠定了乾隆彻底扫除了准格尔的基础,最后趁准格尔内乱,乾隆发起了最后的真正,彻底的平定准格尔,之后大军南下将新疆完全的并入中国版图。
算起来有失也有得吧,所以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的话,雍正还是会割让领土,换取平定准格尔的机会。
而且说割让有些牵强,因为《恰克图条约》的边境形势和当年《尼布楚条约》差不多。即那些地方的归属,其实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双方都没有达到完全的掌控。所以雍正的做法,只是放弃了对那块土地的争夺。
但不管怎样,这个失地的嫌疑是脱不了的。而且,毛子是喂不饱的,当年的《尼布楚条约》已经证明过一次,这世界上,哪有能喂得饱的狼呢?以领土换区和平的方法,最终结果只能是挖肉补疮,越补越滥。
事实上,雍正有点短视了,对于整个国际形势不是太了解。当时的沙俄虽然强势,但日子也不好过。其主要目标是西边儿,其虽然击败了瑞典,但仍旧有许多掣肘,比如奥斯曼土耳其,根本无暇顾及。若是雍正强硬以对,沙俄也不敢怎样,想来也是可惜!
所以这主要还是观念和战略眼光问题,那时的西欧国家已经开始大航海时代,各国都在纷纷开拓海外殖民地和寻求优良海港,沙皇俄国无疑是这两个方面的最成功实践者。
而与此同时,我泱泱中华经济上仍停留于千百年来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思想观念还停留于封闭的天朝上国的迷梦,统治者和老百姓都缺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割不割地是皇家的事,无论康熙大帝还是雍正王朝,都是如此。
在他们看来,那些天寒地冻的不毛之地和沿海地带不仅对国家和统治没有半点好处,反而增加了管理统治的难度和成本,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出去,把麻烦扔给别人,并换取一些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