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篇一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3日,我来到《今日××》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1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1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新闻。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今日××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今日××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篇二
今年我读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说是难忘,因为我没有回家,而是在报社实习工作了两个月,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太好了,我非常兴奋自己能够有一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在报社,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梦,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努力,我就会一直不断地进步,今年暑假我就是在不断的进步中走过!
通过学校宣传部老师以及大通社的几位学生干部的努力争取,我总算得到实习机会了。在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我异常激动,然后认真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暑假,这样,自己距离曾经的记者梦就会近很多的。这次实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得到了报社领导和记者老师们的认可,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为人处事和新闻观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另外,通过实习我们对记者和编辑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幼稚的感觉什么是什么,学会了怎样实事求,尊重事件的本来面目,与自己的新闻梦想更近了。
能到《平原晚报》实习,自己真的不敢奢望,之前去过《洛阳晚报》,那里的威严让我有种自卑的心理,毕竟《平原晚报》也是一家市级报社,无论要求还是纪律都应该是非常高的,而我只是一名大二的主修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本科生,并没有与之相当的能力。所以,事先我们几个就认真做好准备,从与老师交谈的态度到提要求的措辞都是经过我们四个人的反复推敲才最终实施的。也许是年轻吧,我们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想早早地进入社会,多随记者外出采访,体验一下学校以外的新闻传播情况,为以后的求职应聘准备条件。
因为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我和陈静分到《平原晚报》总部,跟一个编辑老师学习编辑稿件,偶尔和记者出去做一些采访。王腾和晴川则跟晚报一性格豪爽的楼市记者跑楼市。刚来的几天,我们每天早上8点之前都会到报社,打扫卫生,整理老师的文件。旁边的记者老师看到我们汗如雨下的样子,都夸师大的学生有素质,积极主动,我们几个总会是笑脸应答,因为我们是背负着师大和宣传部以及大通社的荣誉去实习的,我们必须展现师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可实习将近半个月了,也没什么采访人物,我们几个都非常着急,情绪也开始有懈怠。偶尔写点消极的感慨,把宝贵的时间都忘记了。其实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时间和机会学好方正飞腾这个软件的,只是我们都太不切实际了。
真的也许是还年轻的缘故吧,我们缺少社会阅历,记者们出去采访很少带我们,有些任务我们也不方便跟去。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报社度过的,看报纸,写评论,偶尔也写一些感慨,然后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走完了。不过看到记者们在听到有突发事件后立刻赶赴事发现场的魄力时,我还是由衷地敬佩和羡慕,也许将来从事这个行业了,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的。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新闻在我的意识里越来越成为一种模糊的概念了。随着对其渐入了解,就像一个点和一个圈的.关系,当还是点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新闻有多难,需要把握多少度。当点渐渐扩大,成为一个周长继续扩大的圆时,我才体会到新闻也有其更深层的类似于艺术表现的市侩和绝妙。新闻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源于党和人民。新闻的几个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效性、趣味性及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真实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反复在思考辨证这个问题。但一味地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新闻的广泛传播的。以前总是认为,新闻,是什么就是什么,要绝对坚持其真实性。
可是实习的这一个月,当所谓的理论和时间相撞时,理论只是一片空白,并且显得比较肤浅。现在的新闻传播同样考虑社会效应和大众的接受限度,如果一味追求真实,只会把新闻送进死胡同。怎样很艺术的变相表达才可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让新闻起到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有一次单独去辉县的向阳幸福院,碰到新乡好多媒体的记者,参与完那个活动之后,我感慨颇多,做新闻的困惑和疑问也逐渐增加。回来后我一直在探究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这两个问题,现在社会,什么事情都讲究策划,新闻也不例外。前者是为顺利正常有步骤地进行新闻传播而采取的一种理性的新闻规划,后者则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用不恰当的手段对新闻事实进行扭曲和摆布。联想现在的新闻,好多都已经是摆布出来的,有的甚至是虚假的,每年查处的虚假新闻也不在少数,大多都是很雷人的。这样的新闻传播环境无可否认地造就了一批丧失社会良知和责任心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会拿封口费,会写虚假广告,会看关系发新闻,会“不辞辛劳”搭上地区腕儿级人物然后伺机找“岔儿”领费,会“独当一面”给人办事包人满意……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闻,但是当它们一天天多起来的时候,我想到中国新闻事业的悲哀,想到作为一个记者会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环境里逐渐丧失原本的理念和意志,想到像成舍我、王韬以及其他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还在的话,他们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实习快要结束了,和报社的老师也慢慢熟悉起来,偶尔也会和其他记者老师一起出去采访,回来之后忙着写稿,生活开始过得充实。最后一次是“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和报社的焦老师一起去采访一个护航索马里海域回来休假的海军士官。得到通知后,晚上回来查找关于我国这次索马里护航的相关情况,然后设计问题,理清思路和逻辑。在学校做这类人物通讯,绝对有充足的时间,可是在报社,可就不一定有了。由于时间仓促,老师说我的设计的问题很不成熟,去的路上我没想到老师会让我一个人独立完成这篇稿子,也就没在意。还好与采访对象在年龄上有优势,他刚大学毕业,算是05级的学长,彼此之间可以聊的话题很多,然后我就在聊天中变相采访,得到了很多细节。回来后,老师临时有事,就让我先写,没办法我就硬着头皮趁热打铁用两个多小时完成了这4000多字的人物通讯。老师看后,露出很意外的表情,然后点头表示赞赏。昨晚和刘月一起改稿子,她改我的我改她的,气氛挺好,感觉不错。真希望这样的事情可以多发生几次。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3日,我来到《今日××》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1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1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一篇新闻。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申通快递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篇三
实习时间:20xx年7月4日――20xx年8月28日。
实习内容:本人于20xx年暑假在**报新闻部热线组,跟随记者**实习。所发稿件多为消息,刊登于《**》《**》《**》等版面。
实习报告:
作为一个新闻系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次能得到在媒体实习的机会,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我非常珍惜。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有人说大一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大二的学生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大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会什么;大四的学生知道自己会什么。于我来说,实习就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明白了自己“不会什么”,于是才有了弥补的可能。
在报社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人际关系。采编大厅里坐着的有领导,有记者,有编辑,有见习记者,还有同我一样的实习生。来报社的第一天就一个感觉:实习生比记者多。几乎每个记者都带有实习生,有的记者甚至带了两三个之多,所以首先要取得的就是老师的信任。这些记者本没有带实习生的义务,我们这些半吊子水平的实习生也确实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所以让他们相信我们是诚心诚意来学习的,我们能给报社帮上一些忙是很重要的。时间久了,我们和记者的关系都是亦师亦友的。大家都喜欢勤快的人,有些琐碎的小事是每个实习生都必须经历的。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帮老师做些清洁工作,给老师们倒水、拿报纸,眼高手低的大学生是不为人所喜的,只有给记者们留下好映像,他们才会逐渐信任你,出去采访的时候也会尽量带着你。其次,和实习生们的相处也是很重要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疏离,彼此是同伴又是竞争对手,但毕竟是同龄人,交流起来也比较投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实习的地方,彼此就好像是对方的镜子,不多久,十几个人竟都成了朋友,这算是本次实习的额外收获吧。
这次实习中,最重要的是积累了实际工作的经验。理论说起来谁都会,但真正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做起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就拿采访来说,我们都知道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记者要具备必要的知识,要熟悉采访对象,要使采访的起点高,节省时间。但这些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尤其对于都市报,我们面对的都是突发事件,没有时间先去了解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临时“具备”相关知识,即便是赶往采访的路上匆忙定下的采访目的和重点,多数情况下也会在记者置身于事发现场时发生改变,也会因采访对象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而改变。另外,采访时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对记者来说是非常头痛的,因为不了解,采访就不可能深入,在采访对象侃侃而谈的时候,记者就会疲于应付,导致报道流于表面。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时刻处于采访状态中,随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把每一次采访都当作是学习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新手欠缺的就是经验,只有接触的多了,我们的视野才能得以开拓,这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者还要懂得创造访问的条件。通常到了新闻现场,我们首先要找到掌握总体情况的人,其次找一些一般参与者、知情者,然后是事件的外围人物,即旁观者和听说过的人。这三种人缺少任何一种就会让受众觉得报道不完整,缺少说服力。另外还要选择好访问的时机和场合,在一次工地失事的负面事件采访中,一些工人面对记者的时候守口如大学,但私下里却单独电话联系记者反映情况,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知道是自己向记者透漏情况,害怕工地负责人报复。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记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衣服也要注意采访的场合。记得有一次采访的对象是珠宝商,到了现场以后,才发现他们都是西装革履,只有我一个人还是t恤衫牛仔裤,感觉特别尴尬。
带我的赵老师经常对我说,最大限度地让记者接受进而倾诉,才能算是好记者,在这方面我欠缺的很多。有一次采访需要了解当事人居委会方面的情况,赵老师让我单独电话采访,可是我问来问去问了一堆空话,没用,而且还让居委会的人觉得很委屈,因为当时听信居民的一面之词,潜意识里认为居委会什么工作都没做,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我的语气让居委会的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实上居委会做了很多,这次采访很不愉快,后来赵老师重新打了个电话,先把我这个烂摊子收拾了,之后问到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次失败的采访让我认识到,兼听则明,不可相信一面之词,有时候弱势的一方并不是有理的一方,我们所遭遇的事实很少有绝对错的`一方和完全对的一方,切莫让感情影响判断。采访的时候要把握好交谈的气氛,记者的身份很敏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对方觉得记者的到来能给他一个澄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来怀疑诘问追究责任的。记者还要注意问话要从具体情况问起,要从细节下手,问得简单明白,一个太过笼统的问题会让被访者觉得无从开口。此外还要及时组织问题引导谈话,问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切莫让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
观察的能力是一个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素质,它是记者取得第一手大学的唯一途径,以及把第二、三手大学变成第一手大学的主要手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观察会成为记者采访的唯一手段。有时候愈是细节的愈是特别的,很多报道都是因细节儿出彩,很多采访也是因细节而真实,能让记者判断采访对象言论的真伪。
采访的最后一步是核实,在**报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过的每一次采访都要在采访结束后向相关单位或个人核实,报纸上的一小块文字,看起来简单,但这四五百字要求记者亲身赶往现场,去采访、写稿、求证,无法核实的宁可抛弃不用,也不能冒着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去刊发,事实上每一篇文章在交到编辑手中时,编辑都要再一次审查。
至于新闻稿的写作,赵老师一再提醒我要有现场感,受众是通过记者的眼睛去感知新闻现场的,让受众感到记者在现场,才能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也许是由于热线部大部分的稿件都发在《**》《**》和《**》等板块,我们的采访尤其注意时效性和时间性,赵老师到达新闻现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表,记下记者到现场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新闻的五个“w”,当初上课的时候背得那叫一个滚瓜烂熟,平时也要求自己时刻记着,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却犯过这种乌龙错误,比如好不容易采访结束,忘记问当事人的姓名,比如兴冲冲从事发现场赶回来然后发现忘记记下事发地点在哪里,比如终于写完了一篇稿子忘记了向相关单位核实……犯了不少错误,受了不少打击,心情难免低落,不过我相信人是在挫折中成长的,这些打击便是活生生的教材,我还没有参加工作,有了这些经历,也许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还锻炼了我的韧性,让我懂得一个新闻记者要随时保持良好心态,随时调解心情。不是每次采访都能很顺利的,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新闻,除了要想方设法套出话来外,记者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关于套话,我的体会是“脸皮厚则无敌”,如果采访对象说“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或干脆就不开口,如果记者不想放弃,就不要接他的话,大可从其他方面去问,契而不舍,是为无敌。此外,即便真的被拒绝地一干二净也不必难受,如果被拒绝一次受伤一次,相信大部分记者也活不到现在。
有时候一些不怎么难的采访,老师会让我自己去,每次出去她都会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这几乎是她每天必对我说的话。这可不是一句客道话。有时候为了新闻的真实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采用“暗访”的手段。7月8日我们刊登了一篇报道――《青蛙还在卖市场管理办说“没权管”》,因为当时采访的时候,我们冒充要买青蛙的,赵老师用自己都手机给卖青蛙的打了个订购电话,稿子发出来后,那一整天,青蛙贩子就一直电话骚扰赵老师,让人不胜其烦。后来,在报社坐着的时候,偶尔会接到一些询问某某记者手机号的电话,刚开始我不怎么在意,就去帮他问该记者的电话,但记者老师们提醒我们对于这类电话要警惕,采编大厅的电话大部分都曾公布到报纸上,很多被负面报道过的人和单位可能想通过报社电话询问记者手机,这中间有什么企图就难说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不辜负报社记者老师几十天来对我的帮助,做一个合格的记者,让自己成为群众看社会的眼睛,不愧于“铁肩担道义”这几个字的重量。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篇四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3日,我来到《今日××》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1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1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新闻。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申通快递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篇五
xx年暑假——一个介于我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假期,总共有将近两个月的自由时间。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识中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
回首往事,不禁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于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所事事了,我必须做点什么。同时,经过自己十余年的知识积淀和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水平,既能总结过去,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找点支撑。
于是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习。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习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习生——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习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习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习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习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习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习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习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因为之前实际采访经验并不是很多,加上进入各个小区采访我们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为难的是好多时候采访对象根本就不跟我们记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们俩一度都失去了采访下去的勇气,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变如今物业管理混乱局面而能够安居乐业的小区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给了我们继续工作下去的勇气。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习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习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就这样我在家里堕落了二十天后,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个周回到了学校,原计划是利用这样一段时间好好看看计算机,因为进入9月刚开学就是国家二级计算机过级考试了。其实在我心里过不过只是一个问题,我实在是不想让那80块钱的报名费去打水漂(私下觉得国家要80报名费实在是太黑了)。
最终计算机复习也是没能真正扎下心去,还是玩多学少啊,大家都刚来,有两个月没见了,聚聚会,吃吃饭、上上网什么的花去了大部分时间。没办法,这样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至于过与不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总的来说,xx暑假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假期,我过的紧张而充实。
现在,随着假期的结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相信有一个假期充分的准备,我在新的学期里会走的更顺。
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我一直记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生信条,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记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记者,我在将来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也要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和思维修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永不满足,永不懈怠。
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志,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
路已在脚下展开,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坚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团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永不停息,永不回头。
前方的世界很精彩,相信明天会更好。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篇六
1.终于放暑假了,各路神兽欢聚一堂,势必闹个天翻地覆。
2.掰开手指数数,有好些时日,没认真陪伴孩子们成长了。
3.宝宝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美好起来啦。
4.不想你成为最优秀的人,只想未来你能够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
5.不要嫌弃哈哈哈唠叨,那满满的都是爱。
6.不要着急,慢慢来,让我们与孩子互相陪伴,享受所有的过程。
7.趁着春天带孩子们去领略春天的美丽。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也深处花海,心若自由到哪都有游玩的感觉。
8.带孩子出门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单独带宝宝出门,宝宝旅途特别容易疲惫,有时累了让抱抱,困了躺在我怀里就睡着。
9.带孩子累到崩溃是种什么感受,是他哭的时候跟着一起哭。
10.带孩子去玩,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周末的幸福时光!
11.带你一起去公园,教你认识各种植物,带你划水带你玩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12.带女儿去参加早教活动,玩的很开心不哭不闹,反思自己平时还是陪伴孩子的时间短了点,好想不那么忙就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13.带娃的日子虽然很累,但只觉得幸福幸福幸福。
14.带着孩子,快快来一场历史穿越之旅吧!
15.带着你的孩子,一起来感受无人机在天空中翱翔的乐趣吧!
16.但看这个宝宝的表情已经很期待,很享受啦!
17.到了秋收的季节,一家三口忙碌起来,感受收获的喜悦。
18.第一次陪孩子出来游玩!愿她天天开心!茁壮成长!
19.独自带宝宝出去玩累并一边吐槽一边还是觉得很开心。
20.对于孩子而言,一个家的完整,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才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21.父母爱孩子,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应该是父母生活的绝对中心,父母就应该时刻围着孩子转。
22.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23.父母经常陪孩子玩,一家人快乐的时光越多,幸福值越高,距离生活的真谛越近。
24.恭喜你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梯,路途漫漫,道且阻长,愿你有个好心态,有个好运气,快乐至上。
25.孩子,愿你快快脱去幼稚和娇嫩,扬起创造的风帆,驶向成熟,驶向金色的海岸。
26.孩子是禾苗,我愿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着希望的幼苗。
27.假期要到了,与儿子约好去旅游,去看蓝蓝的大海,去坐宽宽的大船。在愉快的假期里,陪伴孩子,度过一段难忘的假期时光。
28.间的所有吵闹只要有孩子在身边,就一切都会抛之脑后。
29.简简单单,只要聚在一起,每天都是幸福的一天。
30.渐渐长成满地跑的小淘气!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篇七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假报社社会实践的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xx年暑假——一个介于我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假期,总共有将近两个月的自由时间。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识中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
回首往事,不禁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于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所事事了,我必须做点什么。同时,经过自己十余年的知识积淀和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水平,既能总结过去,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找点支撑。
于是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习。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习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习生——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习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习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习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习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习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习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习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因为之前实际采访经验并不是很多,加上进入各个小区采访我们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为难的是好多时候采访对象根本就不跟我们记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们俩一度都失去了采访下去的勇气,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变如今物业管理混乱局面而能够安居乐业的小区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给了我们继续工作下去的勇气。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习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习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篇八
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习。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习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习生——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习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习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习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习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习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习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习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因为之前实际采访经验并不是很多,加上进入各个小区采访我们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为难的是好多时候采访对象根本就不跟我们记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们俩一度都失去了采访下去的勇气,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变如今物业管理混乱局面而能够安居乐业的小区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给了我们继续工作下去的勇气。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习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