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趣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黄景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朝末年,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明王朝面对着两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外有关外虎视眈眈的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内有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起义军。
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此时,有一个人向崇祯帝献出了一道为大明王朝续命的良方,他就是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黄景昉。
黄景昉(1596-1662年),福建晋江东石人。他是一个大忠臣,但是,在崇祯朝里,忠臣见弃。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明朝发生了两件官员任免的事情:一是南京管理长江的官员原有文武二员,崇祯准备裁掉文臣,专任武臣诚意伯刘孔昭(刘伯温的后人);二是副都御史惠世扬被任命后迟迟未上任,崇祯决定削其官籍。
黄景昉身为辅臣,提出了反对意见,指出崇祯处理这两件事过于草率。崇祯得奏后很不高兴,给了黄景昉不好的脸色。
担忧之下的黄景昉连连上书,请求辞职。于是,黄景昉入阁后仅仅干了十个月,就于崇祯十六年九月离京返乡了。
但是,离京的黄景昉还是心忧朝廷,他在当年底还给崇祯上了一道长长的奏折,奏折中,黄景昉建议:皇上要想破乱局,不妨放权,让地方豪强和士绅办乡兵,允许他们创办自己的武装。
咋一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割据自治的建议。
但是,在明王朝即将分崩离析的情况下,借地方豪强势力,镇压农民起义军及关外的满清,又不失为一种良策。
黄景昉还给崇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一、由于常年的农民起义,陕西、河南等地的社会治安体系,已经破坏殆尽;
二、驿站中断多年,官府严重减员,而且连年的天灾人祸已使得税收全无,官员拿不到俸禄,自然要巧取豪夺,进而官逼民反;
三、给地方上豪强政策,让他们自筹资金招兵买马,狙击李自成和张献忠两支强大的军队,这也能给朝廷减负,可以说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但是,崇祯帝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样做只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当时的明朝,几乎把所有的粮草、兵饷,都送到了山海关前线,自然无力再支持西北战事。黄景昉提出的计策,虽然有些冒险,但或许能激发那些豪强们进行自立自治的想法,进而阻止李自成大军的东进。
像这样让豪强士绅组建的团练武装的例子,也不是黄景昉独创和首创。唐代就设置了团练使,此后沿袭,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就出任过黄州团练副使。明代取消了团练使,改以按察使、兵备道分统团练事务。
即使在明朝末年,四川的土司、巾帼英雄秦良玉也曾向四川巡抚邵捷春请战:愿拿出家产自筹一半粮饷,请朝廷资助另一半,然后率两万自家士兵击破张献忠义军。
怎奈邵捷春和前来督战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之间有矛盾,加上府库空虚,从而拒绝了秦良玉的建议。
明末没有办成的乡兵,却让300年后深陷困境的晚清,找到了苟延喘息的续命良方。面对席卷大半个国土的“太平天国”运动,清廷大规模地准许并奖励地方士绅创办团练,借力地主武装来对付起义军。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声名鹊起,都是靠办团练起家的。当时清廷也是库府空虚,只能给地方组织政策和官职,让他们自筹军费,组织兵马,从而产生了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湘军、淮军、楚军等。
不管怎样,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十字关头,由士绅组建的团练武装,确实是为满清续了六十年的命!
如果崇祯帝采纳了黄景昉提出的承袭旧制办团练,以虚荣的好处要地方武装狙击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那么,明王朝的历史会不会改变呢?满清的八旗兵还有机会进入中原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