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最新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 柳宗元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栏目:六号文库 更新时间:2024-05-21 08:18:02 作者:文/会员上传 发布时间: 人气: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一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其文学......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一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其文学才华和治政手腕著称于世。在学习柳宗元的作品中,我深感其思想精深、文学造诣深远,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感悟,下面就来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吧。

第一段,从古到今,文人墨客一直扮演着特殊的社会角色,他们不仅具备着高超的文学技巧,更是负责着诠释时代、引领潮流的使命。在柳宗元的作品里,我感受到的是他高度关注社会状况,呼吁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他的书信、杂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各个方面贴近现实,既有对生活的关注,也有对社会的批判。他无愧于历史中留下来的卓越文学家和杰出政治家的称号,他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塑造出了那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描写,不仅传承了唐代文化的瑰宝,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段,柳宗元的作品中很多内容都与人文关怀有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往往表达着对人性的洞察和热爱。例如《酒泉子》中表现出的对家国、生命的眷念之情,还有《祭妹文》中表现出的对真情、人性的呼唤。他的这种对人文的关怀表露在他的对诗歌、文学的态度之中。他认为作品是反映人类灵魂深处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形式。因此,他在作品中通常利用象征、比喻等多种手法,以启迪读者的思索,贴近读者的心灵,表现出深刻的内涵。

第三段,阐发柳宗元思想精髓之一:豁达和淡泊名利。柳宗元的文学路上,并不以名利为目标,而是以追求艺术境界、传承优秀文化为使命。他在文学上采取一种多元化的思路,在豁达之中显得更加深入,在淡泊名利的过程中,柳宗元的人生态度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他以自己的文学成就说明了一个文学家应该具备的品质和修养,更深刻的影响了许多历史时期的文学家。

第四段,柳宗元的作品中常有引人深思的警句。柳宗元的文学观和人生态度对于当下的年轻人仍有启示意义,其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他对凡事持一颗虚心、谦卑的态度。或许我们现在正遭遇着聒噪而浮躁的现代社会,而这时候我们更应该更好地去品味古代先贤们的教益,让自己时刻牢记自己的立身之本,在感性的思考中保持理性清醒。

第五段,写柳宗元是怎么影响我的。柳宗元的作品经常都让人产生共鸣和感叹。他平淡中见真诚,火花中露深情,他的作品带给我了无限的思考,也给我提供了一个探索道德的空间。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柳宗元的思想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应被表面的迷惑所迷惑,而应该保持一份理性和乐观的精神,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做到与人分享、关注他人,让人生更加丰富,更有价值。

结语,柳宗元的作品具有多重层次的价值,在柳宗元的笔下中,我们寻找人性的根源,追随道德的箴言,从而窥见人类文明的精髓。柳宗元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我相信它也会影响着后代。通过柳宗元的作品,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其文学才华的精髓,也深刻认识到其思想的卓越智慧之所在。他的思想和文化也会不断影响和指引着我们的前行道路。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二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丰硕,著有《柳河东集》、《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多部著作。其中,以《柳河东集》最为著名,被誉为唐代文学的瑰宝。此集涵盖了柳宗元多年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散文、书信、杂记等多种文体,被誉为唐代文学的瑰宝。

第二段:对柳宗元集的整体印象

阅读《柳河东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柳宗元文思敏捷、富于哲理、情感真挚、形式丰富的写作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对时事政治的探讨,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社会的人文关怀。他以严谨的思维、深刻的洞见和纯熟的语言驾驭多重文体,用精湛的笔触和思辨的能力探讨人之深处,是一位文学、思想、哲学三位一体的杰出人物。

第三段:对集中的特色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在《柳河东集》中,我尤其喜欢的是他的散文《陋室铭》。这篇著名的短篇散文是柳宗元对自己贫寒晦暗而又孤独的生活状态的反思和思考。在他的笔下,一间破旧的茅屋成为了最好的表述和颂扬,他读到阮籍的《咏怀》之后,才比对起自己的寒酸百态。文中,“人世留下名,富贵异乡客”这句话真切地反映了作家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饰以绝妙的辞藻和手法,叙述了在别处成名较为容易,而凡夫俗子更要珍惜眼前的生活的知情识趣。

第四段:对开阔视野的见解

阅读柳宗元集,不仅能够感受到其高超的文学造诣,更能够看到他对世界的开阔视野和深沉思考。他的一生多次从外地调回洛阳,让他有机会结识了不同的地域习俗与文化风情,并将这些新体验转换成为文学上的创作灵感。他的视野开阔和博学广识,名侍中、同中书门下平权,既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又对唐代文化、史学、哲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五段:感悟与启示

在阅读柳宗元集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个人拥有自由思想和广博学识对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此外,他的一生经历也启示我们凡事要能够从中求取营养,并且走出去体验更全面的生活。标本兼治、锤炼文思,对于一个真正想要成就非凡文学创作的人来说,必不可少。柳宗元集是一部充满思想、深邃、有温度的文学经典,值得我们认真阅读,汲取营养,有所启示。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三

原文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译文

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

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

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

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

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

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

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

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鉴赏一

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历来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且多以梅自喻,表达作者的情趣。柳宗元也正是这样,在《早梅》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众花摇落独暄妍”(林逋《山园小梅》)。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这两句诗与陆游《落梅》绝句里的“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意同,都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的南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面对腐朽势力连连不断的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前两句由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吏,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这是因为柳宗元作诗的情境与陆凯不同。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事实上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个用世之心极强、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过的是远离政治活动而浪迹山水的生活,贬谪所造成的痛苦时时激荡在内心,反映在他的诗歌里,正如孙昌武先生所说是“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这首诗就是这样,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鉴赏二

在历代的诗词中,有不少咏梅之作。早在南朝诗人何逊的《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中,就写下“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的名句。鲍照的《梅花落》则以庭院中的杂树为反衬,赞叹梅花“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体物写志,借事明情,在诗人们笔底下的梅花,常常被引为傲视霜雪,坚贞不屈的高洁品质的象征。柳宗元的《早梅》诗同样如此。诗人以早梅迎风斗寒,昂首开放的英姿,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正直无私的胸怀,显示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志,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首诗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早梅发高树”,起句直写梅花,笔姿飞扬,醒人耳目。一个“发”字极富于神韵,不仅写出梅花绽开的形象,而且予人一种“能开天地春”(清人沈钦圻咏梅诗句)的生机蓬勃的感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高树,既是实写,又是诗人心中意象的再现,自喻行高于时人,并与下旬“迥映楚天碧”紧相粘连,构成一幅情景融和的意境。避望楚天,辽阔无际,明净的碧空映照着早梅发出的光泽,使人感到梅花分外娴静高洁。这两句诗,言辞简洁,而情波荡漾,深寓着诗人对早梅的赞叹之意。诚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第一、二两句是描写梅花的外在之形,“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两句进一层刻画早梅内在的气质。尽管北风吹打,严霜相逼,而梅花仍然在寒风中散发着缕缕芬芳,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这两句诗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地写出早梅傲视风霜,力斡春回的风格。“飘”字寓有四散的意思,王冕《墨梅》诗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用的也是这个意思。诗人咏梅,目的是为了抒怀,是为了言志。诗中梅花的品格也是诗人心灵的一种物化。

诗的下面四句,由咏物而转入抒怀,进而推出新意。当诗人看到早梅绽放的时侯,不禁怀念起远方的友人来,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往事如潮,涌上心头。他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透过字里行间,人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那种伥惘、不平之情。这两句诗,原是化用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诗意。都是叙写对故人的思念,但是两诗的情趣迥然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正是因为他们写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并不相同,情趣也就各异了。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两句诗是紧承上两句发展出来的,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诗人意识到,由于关山阻隔,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于是喟叹“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不禁忧从中来。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这首《早梅》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

文档为doc格式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四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乃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为了更深入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思想,我专程前往他的故居进行参观。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柳宗元的人物形象和他的文化思想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以下是我对参观柳宗元故居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独特的建筑风格

柳宗元故居是典型的古代文人府邸,其建筑风格独特。整个庭院布局以亭台楼阁为主,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宜人的景致。石井、沧松、花坛等小景点点缀其中,仿佛让人置身于柳宗元的诗境之中。我在游览过程中注意到,庭院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精心打理得如画一般。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柳宗元在文人雅士中的地位,他以自然为媒介,以诗文为表达方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他的文学造诣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第二段:富有文化底蕴的陈列展览

在柳宗元故居的展览馆,我看到了许多展示柳宗元生平和文化成就的藏品。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文学手稿和名帖。那些字迹工整、字体婉约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柳宗元那颇具思想深度的才情。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读来让人颇有启迪。不仅如此,展览馆还陈列了许多柳宗元的军事著作和政治著作,其中包含了他独特的军事策略和雄辩的治国理念。这些展品让我更加了解到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才情出众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第三段:柳宗元思想的深邃性

参观过程中,我通过阅读柳宗元的诗文和对其著作的解读,对他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柳宗元崇尚自然,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他深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只有追求内心真实感受,坚守个人道德底线,才能真正做到心境舒畅、心志高远。这样的思想观念在当前社会依然具有普世价值,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第四段:柳宗元思想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观柳宗元故居,我认识到柳宗元的思想观念对于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他的思想强调遵循道德准则,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享受,失去了对内心情感的关注。而柳宗元的思想则提醒着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才能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第五段:个人感悟和展望

通过参观柳宗元故居,我深受启发。柳宗元的思想和他的作品,不仅在他的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社会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我相信,只有坚持柳宗元思想中所倡导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准则,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参观柳宗元故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文化家的生平和思想。他的独特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思想观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自我修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并将柳宗元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五

这是一篇咏物短赋,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感愤之作。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 开篇点题。对牛的外形进行了描述:体魁头大,两耳下垂,两角合抱,毛疏皮厚,叫时声音洪亮。树立了牛高大、矫健、憨厚、魁伟的形象。牛勤奋耕作,它头顶烈日,背负着沉重的犁耙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土地,然后农人种下庄稼。从播种到收获,都离不开牛的辛勤劳动。收得的粮食,送入官仓,养活百姓,穷的富了,饥者饱了,牛对人类可谓功德无量。

然而牛不图享受,只习惯于在田地荒野中脚踏泥泞的土块。牛“利满天下”,还表现在它浑身上下都是宝,一切都为人所用。它的皮和角,肩和臀,用途极广,或作食品,或作绳索,或作器物,或作供品。真乃“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羸驴“不耕不驾”,却坐享其成,跟着劣马吃吃喝喝,能获得豆类饲料,饱腹无忧。它还善于奉承别人,常常趾高气扬地在康庄大道上炫耀自己。高兴时则仰起鼻子,恼怒时则尥蹶子,有时在大道中央昂首嘶鸣,旁人吓得老远躲避。它善于识别门第的高低,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忧愁。

“牛虽有功,于己何益”,这一愤激的反语,对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强烈地为牛抱打不平。“命有好丑,非若能力。”牛与驴的天壤之别,这是命运使然,决不是能力所能改变的。既然如此,就只好“慎勿怨尤,以受多福”了。

一百多字的《牛赋》,把牛“日耕百亩”的献身精神和“利满天下”的无量功绩刻画得惟妙惟肖;把驴“不耕不驾”的懒散傲慢和“善识门户”的投机钻营揭露的淋漓尽致。难道柳宗元只是写两种动物的不同吗?否!难道柳宗元只是借物抒情,抨击当时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抒发了自己强烈不满的情绪吗?否!难道柳宗元只是把自己或王叔文比喻成牛,来表白自己抱拙终身的决心吗?还是否!

芸芸众生,自古至今,牛一般的好人,赢驴一样的小人,一茬接一茬,不知有多少?柳宗元若直接褒好人贬小人,提倡大公无私的人生观,那多直白多单调多没意思呀。他把文笔用在人们熟悉的牛、驴身上,可谓即引人入胜又立意高远,即形象逼真又含蓄深沉。在赋里,赋人柳宗元字字含情,句句有意,爱憎分明,讴歌理想。把人世间两种人生观两种活法的人托在物里水乳交融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做到了:赋终结而意未尽。

《牛赋》赋的好,赋的精彩,赋的高远,赋的深刻!

赋人,柳宗元,牛人也!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六

1、《韦道安》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

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

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

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

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

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

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

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

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

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

投躯获所愿,前马出王城。

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

君侯既即世,麾下相欹倾。

立孤抗王命,钟鼓四野鸣。

横溃非所壅,逆节非所婴。

举头自引刃,顾义谁顾形。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

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3、《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14、《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1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6、《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17、《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18、《咏史》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

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

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

**欻潜构,遗恨意纷纭。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

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19、《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20、《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七

柳宗元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祭姪文》、《望湖楼记》等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柳宗元的心得体会,分为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生观

柳宗元非常看重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以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人的境遇不应该决定他的人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塑造自己的命运。他认为“士不可以无修身,人不可以无修心”,通过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境界和人格。这种人生观不仅让他在人生中不断追求上进,也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敬重和对人类价值的肯定。

二、官场观

柳宗元的官场观有些特别,他认为尽管在官场混久了,也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方向。他把“本官之职而已矣”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不急功恶利,不投机取巧。他不仅注重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注重为民众谋取实际利益。这种官场观使他在任职期间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和高度的赞誉。

三、历史观

柳宗元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演进是具有必然性的,历史像一条大河,不断流淌,难以抗拒。他接受了先秦阴阳五行学说,相信天命所归,对于政治问题也主张政权寿终正寝,唯有在遵循宪政和服从上级领导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良好的政治局面。他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衰退的过程,历史的发展势必经过生、长、衰、亡的阶段,而我们应该学会适应这个过程。

四、文艺观

柳宗元的文艺观认为,文艺的产生和传承应该以文化精神为核心。他提倡文学与时代紧密结合,认为写作应该写出人性、历史和艺术的高度。他提出“骨法”、“清丽”的写作格言,指出文学的主旨是“达人之情而已矣”。他用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文化素养,高度发扬了宋代文学的文化特点,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五、教育观

柳宗元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种反复训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去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才华和个性。他认为教师的一个核心任务是启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他主张教育应该以促进自由发展、保障平等权利和发展与进步的方向为目标。他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柳宗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化大家和政治家,在中国文化、哲学、教育、政治等领域都发表了一系列的原创性和有影响力的观点,成为中国文化和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一直探索和借鉴。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八

柳宗元诗多作于贬谪之后,抒发抑郁不平的感慨,风格淡雅,语言峻洁,感情沉挚,韵味深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宗元朝代,希望大家喜欢。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除对文学作出的巨大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必然是一个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封建论》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论文。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暴露出种种严重弊端,而新的郡县制能克服分封制弊端,有优越性和进步性,因而极力支持郡县制。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反映出柳宗元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六逆论》、《晋问》等政论文,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世袭特权,甚至认为天子在用人问题上有了错误,也应改正。他重视农战的思想也比较突出,重视劝农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柳宗元推崇儒学,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论,往往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这是他思想异于其他思想家之处。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九

柳宗元(773819),字予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以下是柳宗元人物简介,请考生学习。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十七年任蓝田县尉,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二十一年正月,顺宗(李诵)即位,柳宗元积极协同王叔文等人进行政治改革,时为礼部员外郎。改革触犯了保守官僚、宦官、藩镇的利益,遭到反对,不到八个月就以失败告终。九月,王叔文等革新人物受到迫害,柳宗元始贬为邵州剌史,十一月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直到元和十年(815)春,才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刺史。他在柳州颇有政绩,四年后死在那里。

柳宗元是政治改革家,也是中唐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和韩愈尊儒学、力斥佛、老不同,他尊儒学(最看重《春秋》,主张取圣人大中之道以为理),却统合佛、道之长而弃其短,并认为韩愈辟佛是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送僧浩初序》)。他能从势的发展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进化,能从安民的角度来谈论吏治之道,这些在当时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比较完备,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认为文章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内容,要能为时所用。他讲文者以明道,并要以辅时及物为道,且一再中言: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二是主张文章的内容、形式要统一起来,二者不能有所偏废。他既反对无乎内而饰乎外,也反对有乎内而不饰乎外。三是强调作家要有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他说大都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又讲作文切不町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此外,他对古代文化遗产并不一概否定,而是主张参用其长,既吸收可取的思想资料,也利用各种文体(包括骈文、辞赋)的艺术形式。柳宗元这些观点对当列的青年习作者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他虽不像韩愈那样公开和一些青年建立师生关系,但受他指教的人却相当多。他在长安,每日登门求教者几十人,到了南方,不少人还从千里以外到永州向他求教。柳宗元热心帮助他们,或口讲指画,或用函授方法解决疑难,大大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当然,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最大贡献,是他创作的许多优秀的古文。这些优秀作品大都产生在他被贬以后。原因是长期谪居南方,使他对社会弊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形同囚犯的忧患生活使得他悲愤填胸,抑郁难平。再加上他这时有意识地研究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便使他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总的看,柳文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而又言畅而意美,显出俊杰廉悍、词气峻厉或幽郁隐微、峭丽精洁的审美特征。韩愈说柳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即含蓄不露,见《诗人玉屑》引《漫斋语录》),刘熙载言柳文如奇峰异嶂,层见叠出,都说明它们具有内、外兼善的特点。他的论说文雄辩滔滔,凌厉峭折,大小政论无不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他的传记文善于刻划人物性格,有的是学习《史记》、《汉书》中人物传记的表现手法,有的则是自有创造。比如他的《梓人传》、《宋清传》,明显地吸取了唐传奇的特点,但又不是纯传奇。作者善于借立传来阐发道理。柳宗元是第一个使寓言成为独立文学形式的作家。他的寓言多以人、禽兽、草木的小故事为题材,有的反映作者的政治见解,有的宣扬人生哲理,寓意深远。山水游记是柳宗元对古代散文最出色的贡献,它们不但再现了南方自然山水的美,还写出了作者感情的微妙变化。这种借写被遗弃的山水以吐胸中之气的做法,把古代山水游记的写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柳文中还有不少骚赋,它们从风格到体制都受到屈赋的影响,在唐人中是不多见的。总之,柳文众体兼备,无论记山水、状人物、谈文章、议论政事、阐述哲理,皆能形容尽致,辩析入微,真是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柳宗元有诗一百四十余首。其诗雅淡味深,和陶渊明、王维、韦应物并称。苏轼说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评韩柳诗》)。又说诗到李、杜以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称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予思诗集后》)。

刘禹锡曾为柳宗元编《河东先生集》三十卷,原奉已佚,现存宋人辑本多种。今人吴文治等参校众本,编有《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两卷,另有外集补遗一卷。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十

近日,我参观了柳宗元的故居,不禁让我对这位历史名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参观过程中,我对柳宗元的学识、思想和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次参观,我认识到了柳宗元的伟大成就,也受到了他的思想智慧的启发。以下是我对柳宗元的心得体会。

首先,柳宗元的学识广博令人敬佩。参观柳宗元的故居,我看到了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文献。据解说员介绍,柳宗元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广泛涉猎古代文学、历史、经学和哲学等领域。他的著作《北堂书钞》被誉为古代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显示出他对于各种知识的广泛了解。在柳宗元的书房中,我感受到了他对于知识的执着和追求,这让我深深地敬佩他的学识。

其次,柳宗元的思想深邃而独到。在参观中我了解到,柳宗元提倡以正直为基础的治理国家,强调官员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人民看到规范的道德榜样。他还强调人们要努力培养自身的良好品质,以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认为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柳宗元还关注教育问题,他强调教育要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婴幼儿时期就要开始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这些思想观点让我深思,也启发了我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第三,柳宗元的作品具有丰富内涵和优秀艺术价值。在参观中,我看到了柳宗元的一些代表作品的复制品,如《贬儿郎》、《小石城顽石记》等。这些作品令人惊叹,不仅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出了柳宗元的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洞察。柳宗元的作品通常富于哲理,通过微妙的文字和寓意,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象的矛盾。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在现代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四,柳宗元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仰。在参观柳宗元故居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柳宗元有着坚定的人生信仰和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他不仅在史学、文学和哲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个廉政清正、忠诚正直的官员。柳宗元曾多次以身作则,对不义行为进行过斥责和反对。他的卓越品质和人格魅力令我深感敬佩和钦佩。

最后,通过参观,我认识到了柳宗元的伟大贡献和思想智慧。他通过丰富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为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柳宗元强调德治和教育的重要性,这些思想观点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柳宗元的故居参观,我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受到了他的思想智慧的启发和影响,让我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参观柳宗元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学识广博、思想深邃、作品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人格魅力令我深感敬佩。柳宗元的伟大成就和思想智慧使我深受启发,我将努力学习他的作品和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思维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十一

柳宗元,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对于中国文学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不仅在政治、哲学、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他还是《唐诗三百首》中选的诗人之一。在他生命的70余年中,他曾经历了多种坎坷的命运,而他的文学作品则是他丰富人生经验的积淀。本文将结合柳宗元的文学作品,探讨宋代柳宗元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于人生与命运的思考

柳宗元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浪,但他始终不忘人生与命运的思考。他在《世说新语》中说:“道光阴易过,日月如梭,岁数峥嵘,胡为妄图不如早为良图,一苟不得,人生何为?”在这句话中,柳宗元明确了人生短暂,时间易逝的事实,他也深刻地理解到人应该早做良好的规划,不然则会遗憾终生。他的政治生涯也是这样,他在某些节点上选择了保全自身,而未能够为正义和公平发声,留下了一定遗憾。因此,柳宗元对于人生的思考值得我们细想。

第三段:对于学术的追求

除了对于人生与命运的认识,柳宗元的学术追求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方向。他的《资治通鉴考异》、《游仙窟记》、《典论》等文学作品给后人带来很大的启示。其中,《资治通鉴考异》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柳宗元在这本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功力可见一斑。他能够对先贤们的史料加以考证并加以鉴别,证明了自己博学多才的能力。在《游仙窟记》中,柳宗元将他对于道教的理解与自然美景相结合,使他的文学作品向着更为深邃的方向迈进。

第四段:对于生命的感悟

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对于生命的感悟也是如数家珍。他在《望海潮》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忽如过客暂栖息。”这个意境清新淡雅的句子,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深深的哲学意味。他通过观察自然、反思人性,获得了一些对于人生、生命及其奥秘的感悟。这些感悟不仅启示了他的文学创作,也启示了我们普通人对于生命的感知。

第五段:对于自然美景的体验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展现了他对于大自然的感知与体验。他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自然之美,并能够将美美妙妙的自然景观写成脍炙人口的诗句。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竹枝词》中的“山气日夜佳,飞鸟相与还”的句子,显示了他曾亲身体验自然的美,以及他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敬畏。

结论

总之,宋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文学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人生、命运、学术、生命及自然美景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柳宗元由于其卓越的才华和对于生命的深深感悟,被后世所推崇与喜爱。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在生命中胜任自我的启示。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十二

柳宗元的谥号是什么呢?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直都是人们备受推崇的文学家,为唐诗作出了卓越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谥号,欢迎阅读!

柳宗元的谥号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宋高宗赵构给柳宗元加封"文惠昭灵侯",对谥号中"灵"字的含义是褒是贬,历来有不同看法。

《史记正义》记载:谥法是周公旦创制的,用来臧否死去的统治阶级成员东汉王充在《论衡.须颂篇》离有:"谥者,行之迹也,谥之美者,成,宣也恶者,灵,厉也"对于"灵"字,王力在其《古代汉语》中也把它作为批评性的他们都是以周公旦《逸周书.谥法解》为依据的,但是后人对《谥法解》的应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顾炎武《日知录.谥法》记载:"汉魏以来,悉损益而遵用之,"例如,西汉元帝曾追尊汉高祖母亲为昭灵皇后作为子孙的皇帝对祖宗是不会妄作批评的"灵"字在这里是表扬性的从赵构《加封文惠昭灵侯告词的内容来看对柳宗元也没有批评的意思,依上述二点,可以断定"文惠昭灵侯"是肯定性,表扬性的谥号。

柳州构筑罗池庙,唐中央政权是不承认的《罗池庙碑》是罗池庙最早的历史文献碑中说:"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祸福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这是韩愈对柳宗元一生的总结,在宋代,韩愈逐渐成为文化规范的象征韩愈对柳宗元的总结也被宋朝统治阶级所承认,宋哲宗在元祐七年(1092年)正式承认罗池庙建立,并重新赐名为"灵文庙",此后,柳宗元被加封"文惠侯"和"文惠昭灵侯"这种加封属于褒义的。

柳宗元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气息浓厚家庭,他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具备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父母双亲在言传身教和学识方面,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大形势的影响,年少得志的他,20 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顺宗即位后,开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可惜,改革进行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时间长达十年。这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被贬期间,柳宗元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著书立说方面,对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议题,他都进行了研究。他给后人留下的.最大一笔思想财富就是:统合儒释。

儒、释、道三家,在魏晋时期已形成了鼎立格局,到了唐代,三家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柳宗元“统合儒释”的主张,为当时学说繁杂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以后的儒、释、道三教合流奠定了基础。

他用儒家经典解释佛教,表明了儒家和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都可以不断丰富、相互融合,也只有这样双方才能都获得发展。

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唐代是儒家思想进一步被尊为正统的时代,也是佛教盛行的时代,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到所谓主流思想的束缚,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思想问题。这种博采众长的哲学思维方式,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其他学者。

唐代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 ”),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便回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十三

柳宗元(772年-819年),字元亮,唐朝时期进士,后官至宋朝宰相。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治学态度和文学成就广为人知,他的思想和行为也深受后世学者推崇。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宋代柳宗元的心得体会,深入了解他以哲学眼光看待世界的心路历程。

一、柳宗元的人生经历

柳宗元生于唐代,成才于宋代,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出身世家,自幼聪慧好学,十六岁考中进士。当时王安石变法刚刚开始,柳宗元深受其启发,认为变法有必要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其后历任州县官,曾因赡养老人塾师被罢免官职。但他并没有就此失去前进的动力,在隐居山中期间,他抱着"胸中有孚,泽及万里"的理想,埋头苦读、写作,最终成为宋朝的顶级文化名流,并担任三任平章军国重臣。无论是在仕途还是退隐,柳宗元始终坚持立身为公、处世行道的态度,这也是他心得体会的重要来源。

二、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之高是不容置疑的,其文笔平实、思辨深刻,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柳宗元的散文风格与当时的"文言文正统"树敌,巧妙地将文言文与白话并用,注重语言的口语化表达,使文章更为生动、直白。他的代表作有《牡丹亭》、《望洲台记》、《南游记》等,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文学成就。柳宗元以文见称,实现了以文入仕之可能,也为后来文学家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文学发展方向。

三、柳宗元的哲学思想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深度。他的哲学思想贯穿于其文学创作中,体现了宋代社会的精神气质。柳宗元重视道德、注重世界的理解与超越。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概念,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实践来丰富理论。此外,他的"智慧与虚心"、"老庄派的道家思想"也深入人心,通过他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宋代思想文化的精髓,探索出人性中因为思考而难以压抑的欲望。

四、柳宗元的道德哲学

柳宗元在其哲学思想中,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他说"道德是万物之伦,人类之大基。"他主张"困于心,而非困于形",即在进修过程中需要注重内心精神的培养,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标准的建立。他认为,进一步地提高个人思维境界,不是说学习更多知识,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追求让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这种观念贯穿于他的文学创作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

五、柳宗元的人文关怀

柳宗元对社会的心系,也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既关心人们的智力、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也注重卫生、保健、节制等方面的提升。在他的《致诸生书》中,提出要"弃豪华、抛虚荣、讲道德、求真理"的建议,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劳动的可贵。他注重将文化和教育的价值注入人们的心灵之中,使得文化的艺术升华顺应人心,同时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柳宗元的心得体会,给我们一个启示:对于一个文化名流来说,不应视作成名利、升迁为目标。应将内心的追求和坚持刻在行动中,才是对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最好贡献。柳宗元的思想与著作成为学人一代的范本,其中蕴含的人文和道德关怀,不仅是长期维护人类文化基础所需要,也是历久弥形的令人信赖的文明标尺。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十四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篇十五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译文】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看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整个潭底是一整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上,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览的人互相嬉戏。

顺着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势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没了,或现或隐。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看到潭水的源头。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深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的停留,(我)于是记录下这番情景便离开了。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崔恕己,一个叫崔奉壹。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古诗全文如下: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译文】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古诗全文如下: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译文】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译文】

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译文】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赠江华长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译文】

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屛。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尊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译文】

太平世道当然看不起学子才人,我们自然被抛弃流放到潇湘边上。仿若太阳的光芒已普照四海,像敲石闪出的火花就毫无用处一样。我们像被摧残了羽毛的鸟儿停在枯枝,高吟低唱相互应和,声声悲伤。北方的黑云吹来了阵阵风寒,在这深秋季节,一片空寂荒凉。处境凶险,君子们更注重从容闲逸,小人们只是畏缩自保,战兢恐慌。悲凄时,我们天天相互探视,忧愤之情又因此而不断滋长。斟饮几杯酒,自己可以聊且忘忧,而纵情歌唱,那肯定别人决不会听赏。只可惜,眼下你这位调音知己不在,不能把我们的诗歌美妙地弹唱。

《古东门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译文】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行侠,深井认尸。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译文】

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倘若能够把自己的愁肠和身子割成千亿份,撒落在峰头上眺望故乡。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译文】

常想起小鱼在水池里浮游,又担心翅膀太嫩难上云霄。乘船赴京,傍岸的土堡已是无数,一程一程,回看零陵亲故却越加远遥。

《汨罗遇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译文】

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象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译文】

许多故旧相送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忍受别离的苦痛寂寂寞寞到了长亭。贬谪南荒从未遇到郦食其那样的朋友,长夜难眠,春寒料峭充满下厅。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译文】

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

《别舍弟宗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译文】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好,水天浩淼伴前程。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译文】

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我象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多少年才能闻到它那象喷雪船开放出来的白色的花香?又是谁人来摘下那看去象垂珠般的果实呢?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台馆葺荒丘,池塘疏沉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薄躯信无庸,琐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川客,扁舟枉长梢。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逍遥屏幽昧,淡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译文】

遭贬被弃可不同于隐逸,只在近郊登山散心。不敢与伯夷、巢父比肩,只求能缓解心中的郁闷。高高的朝阳岩俯瞰清江,幽深的洞窟神龙深潜。朝阳才照过开阔的岩口,又跃过了岩顶的树林之颠。西亭建在岩洞顶端,突起的屋檐伸向蓝天。抬头已看见星辰升起,亭下可看见云腾雨欢。可惜这不是我的故乡,广袤的原野香草弥漫。儿时曾去过长江边上,历来求仕都只在中原我的故乡就在沣水边,家宅附近有数亩良田。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只因恋着仕途的.官职,于是招来山林的嘲讽。微薄的我确实没有用,琐屑的俗事看得太重。囚居异地固然是活该,蒙受的羞辱早已包容。我在庭院里种了蓬艾,窄小的窗户悬着蟏蛸。幸有山水客屈就来访,驾一叶扁舟摇着长梢。舀一瓢清流胜过美酒,采摘些野菜可代佳肴。志趣相一致言谈高妙,互相娱乐也无需弦匏。逍遥的生活驱走了晦气,淡薄的心境隔断了喧嚣。报晓的公鸡不会欺骗我,风雨中听见了鸡鸣嘐嘐。我希望还会有更多闲暇,携家厨再来此游乐逍遥。

《南涧中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译文】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作者因为支持新政,被贬于此,回朝无望)。将来有谁迁谪到永州,也会和我似的“吟诗愁肺肝”。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

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稍与人事闲,益知身世轻。

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乔木馀故国,愿言果丹诚。

四支反田亩,释志东皋耕。

【译文】

只期达到明道志,不求富贵怕偷生。今久淡忘曾上奏,更笑求仙学道人。才贬永州司马时,食宿不安心担惊。先怕横遭世人议,后恐帝王赐死刑。担心今随岁月去,闲散无事少应承。畅游山水本所爱,排遣郁闷舒我情。幽静石角信步至,远村长乌得空行。茂林遮断石磴路,穿林突现平川明。远望但见行人少,时闻田鹳三两声。风吹竹低远水现,傲霜稻海与山平。参与人间俗世事,更知小我身世轻。为农确有真欢乐,居官满篇虚荣心。朝中不乏栋梁材,但愿为国献忠诚。我欲弃官归田园,躬耕东皋慰平生。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译文】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译文】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夏昼偶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译文】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雨晴至江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译文】

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