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元宵节的古诗篇一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2、《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3、《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4、《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别名王阳明)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5、《清平乐·上元月蚀》
(清)纳兰性德
瑶华映阙,烘散蓂墀雪。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古诗元宵节的古诗篇二
2、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4、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5、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6、今年华市灯罗列。——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7、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9、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10、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15、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古诗元宵节的古诗篇三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女支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 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元夕影永冰灯
明: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古诗元宵节的古诗篇四
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诗句摘抄自: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诗句摘抄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诗句摘抄自: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诗句摘抄自: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7、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诗句摘抄自:蒋捷《女冠子·元夕》
8、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诗句摘抄自:王磐《古蟾宫·元宵》
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诗句摘抄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0、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诗句摘抄自: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1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句摘抄自: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2、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诗句摘抄自: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3、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诗句摘抄自: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4、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诗句摘抄自:王磐《古蟾宫·元宵》
15、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诗句摘抄自: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7、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诗句摘抄自: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19、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诗句摘抄自:元好问《京都元夕》
20、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诗句摘抄自: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2、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句摘抄自:符曾《上元竹枝词》
23、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诗句摘抄自: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4、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诗句摘抄自: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古诗元宵节的古诗篇五
(宋·毛珝)
村村鼓笛乐秋成,露未凝霜水未冰。
无赖酒家偏罔利,隔年早挂上元灯。
(宋·李洪)
衢路人骈叠,春来乐未曾。初圆新岁月,竞赏上元灯。
秉烛游还懒,敲门唤不应。沃愁须底物,况有酒如渑。
(宋·杨万里)
腊前三白已奇绝,年后六花仍作团。才定忽斜偏有思,欲消还冻不胜寒。
且留大地万银屋,要伴青天孤玉盘。今岁上元君记取,红灯白月雪中看。
(宋·陆游)
城中酒垆千百所,不忧不售惟忧雨。今年上元灯满城,曲巷深坊闹歌舞。
天公不借一日晴,风吹灯死雨如倾。家家移床避屋漏,不闻人声闻屐声。
古诗元宵节的古诗篇六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元夜有感
【作者:杨宛】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
闲闺蓦地停杯忆,如许春光伴寂寥。
观灯
【作者:朱纯】
春色满侯家,金莲夜吐花。
香膏融绛液,细烬落金沙。
闪闪明珠箔,荧荧映碧纱。
烟凝微作晕,焰暖欲成霞。
绾结流苏重,缤纷宝带斜。
人看隘珠翠,月出让光华。
遍列雕阑护,高张绣幄遮。
休言非敕送,吟对亦堪夸。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古诗元宵节的古诗篇七
上元之夜吃元宵、汤圆,在我国是由来已久习俗。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它还有南北之分,正所谓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都象征着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赏灯的习俗始于东汉时代。相传,据说东汉明帝十分提倡佛法,为弘扬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民间盛大节日。
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由于灯谜既可以启迪智慧又饶有趣味,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古诗元宵节的古诗篇八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古诗元宵节的古诗篇九
元宵节我们都会猜灯谜,吃元宵,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你又想到了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4元宵节古诗词鉴赏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
《上元夜忆长安》
唐·顾况
沧州老一年,老去忆秦川。
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
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
今夜沧州夜,沧州夜月圆。
(二)
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三)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1、女冠子·元夕
蒋捷〔宋代〕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2、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代〕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金菊对芙蓉·上元
3、纳兰性德〔清代〕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正上林雪霁,鸳甃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灺,别自关情。
4、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刘克庄〔宋代〕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5、长安正月十五日
白居易〔唐代〕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2.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6. 今年华市灯罗列。——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9. 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0.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11.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12.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
19.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23.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2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5.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6.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7.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28.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9. 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30.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1.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32.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33. 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34.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5.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36.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37.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8.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39.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40.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