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理解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1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面对这样的作品,当你没有能力读它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去读懂。不要逼自己去面对那些看似纷乱的情节,不要强迫自己搞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关系,不要翻来覆去的理清某些相似的名字不同的人物。这些屏障存在于那里,已经说明你无须去读它,起码是当下,无须去读。就像高中的我,因为好奇买下来它,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为了所谓的一点点虚荣心去阅读这部作品,很认真地读,它却让我恐惧。翻了两章,便不敢再拿起来看。
和很多人的经历相同,我把它放在书架的最顶层,记忆里告诉自己,我读过它,然而不过如此,因为我没有看下去。
几年以后,经历了许多不想经历的事情,从一个故作孤独的人变成了一个真正开始明白孤独的人。却没有了过往的浮躁,在一个清冷的午后重新去阅读它。
你仿佛重新发现了一个被废弃已久的宝藏。曾经晦涩难懂的文字如今却像滔滔江水一样一波一波的撞击你的心灵。睡梦中还会赞叹怎么会有这样环环相扣精彩绝伦的叙事方式。冷静旁观的口吻,读罢却激起心底最深处的苍凉。
因为年少的无知与浮躁,我差一点错过了它。所以当你还未尝过痛苦,当你还未开始尝试看透生命,请好好的收着它,不要读它。
2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就在上个周末,我将《百年孤独》看完了。百年孤独是一本世界名著,我在读它的时候花费了不少时间,因为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剧情等,都要用一个外国读者地方身份去翻译,下面常常备注着他国语言,风俗习惯的,实在是难懂,所以我只能细嚼慢咽,慢慢品味这本经典名著了。
作家马尔克斯是一位魔幻的现代主义作家,这本书所表达的孤独,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让人不寒而栗,每一个叫孤独的字眼不断从书本里面涌现出来,我看着也跟书里的故事一样纠结,一样想从情节中解脱,但是我不能,书本中的人物更加不能,因为生命中的故事是注定发生的,被故事选中,没资格懵懂。
书里最深切的是考验人们内心深处的爱,但是他们大多数用冷漠,无畏的姿态将它表现出来,甚至是宣泄着自己的孤独来索取爱,索取他人的关爱,这似乎应该称之为怜悯,触及人们心灵最脆弱的地方,最温柔的部分,都是这些东西会被现实的物质所磨炼,到最后也许什么都不剩下,谁也没有理由理解你的冷漠,自己的内心应该具备自我温暖的功能,甚至要做到主动去温暖他人,关爱他人。
看完这本书的我还在书中的情节里久久不能调整过来,也许这是这本著作给予我的反思吧。《百年孤独》是一本值得解剖的著作,我将它珍藏着了,说不定哪天又想看了呢。
3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赫尔岑也说:“书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遗言”。物质食粮使我们存活,而精神食粮可以塑造灵魂、感悟生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但物欲横流的当代,越来越多浮躁的人们忽略阅读,闲暇时捧起手机刷剧、玩游戏、聊八卦……毕业后的我也是其中一员,早已久不读书,但在这次学校倡议的假期读书活动中,我又找回了读书的快乐,在书中与有趣的灵魂相遇,体味不一样的世界。
20__年的开始颇为魔幻,这个假期也是漫长而煎熬。线上课开课以来,在备课上课间隙断断续续完成了《百年孤独》的阅读。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将一个瑰丽而宏大的想象世界展示给我。
这本书很难读,实际上整个阅读过程都很痛苦。但这是一本好书,我通过读别人的故事,在其中的细枝末节中发现自己的影子,然后反省自己。当然也在书中找到外在世界的影子,然后审视现实。阅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蕴藏在布恩迪亚家族历经七代人之多、历经百余年之久逃不脱摆不掉的宿命的孤独,“比磐石更牢固恒久,比飓风更猛烈逼人,让周边空气失去流动,让世间万物归于沉寂。”看完整本书,虽然记不住冗长又重复的姓氏,甚至分不清哪部分描写是魔幻、哪部分描写又是现实,但心中被激荡起了巨大的孤独感,随即又得到了遥远又熟悉的慰藉。原来,人人可危。生命是段孤独的旅程。从落地啼哭,到疼痛的消亡,都是一人来,一人去,不曾带走一草一木。但最后我更明白了,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这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理解它,高扬起无畏抗争的勇气。
当然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它让我重拾了阅读的乐趣,在人人都在追赶潮流当下,沉淀内心、寻求更为纯洁而明净的幸福。重新拾获的阅读这个人生最大的幸福,使我的心灵不再寂寞,灵魂不再孤独。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修行,让每个有趣的灵魂都在书里相遇。好的书籍可以让人有非凡的梦想,让人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世界因阅读而和谐,文化因阅读而交融,生活因阅读而充实,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读书也许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是多读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开更多的门,找到更多的方向。以后我会将读书作为常态化的生活方式,继续多读书、多思考,当然也会多写作。
4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这是第一本让我读完后依依不舍的书。
当年,有人评价它为“睡前读物、拿过来看一会儿就能睡着”。于是我先入为主地认为它没意思。
再加上网友们说人物关系复杂,我更是怀着畏惧心理打开了这本书并一直画人物关系图。
《百年孤独》本应是我20_读完的第一本书,但是因为疫情缘故,它成了第三本。
刚开始读时,对书中的细节我不断较真:老何在栗子树下绑着,子孙也不管?家里的东西像被精灵乱动一样消失一会又在别处出现?暴雨一下就是几年?如此种种。不禁感叹魔幻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很高。
直到读完全本,仿佛从一场荒诞的梦中醒来,心里也不知从何时起竟然与书中家族产生联系,一阵不舍涌出。
书里的“发展”线与当今主旋律的“发展”二字背道而驰——往昔逐渐衰败、趋近灭亡而不会灭亡。
人类当真是不会反思、不吸取教训的物种,和动物一无二致。重复前人的错误而不自知,不论世界如何变迁,错误只是换了头面找上门来,人就照单全收。
是啊,不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经历情爱总都是第一遭。也无外乎相同的爱恨戏码在书里书外重现。
5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百年孤独》看完了。
有乌尔苏拉在真好,再怎么不幸也能顽强支撑着,整个家族唯一正常并且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的人,有她在的时候,家还一直是家。
其实提取大纲出来体系也没有多复杂,上校的战争事件作为大篇幅也着重在背景渲染,厉害之处在于无处不在的魔幻之笔。
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害怕生出猪尾巴孩子,到最后一代被蚂蚁运走的猪尾巴孩子,就连那摇摇欲坠层层打补丁似地叠加了一层又一层时代风霜的承载了无尽孤独的大房子也将被即将到来的飓风所卷走,布恩迪亚家族将不复存在。
有种命运嘲弄般的气愤、无奈到无所谓,那在每一代不曾被完全放弃破译的神秘莫测的羊皮卷,其实就是记载着整个家族变迁的预言,但永远也称不上预言,破译出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历史尽头。如果能早点破译出来那么能改变历史么?或许没有关系。从每一代沿用第二代名字开始就意味没有一个正常人和历史重演,乌尔苏拉曾经试图按着教皇的目标培养一个纯正的子孙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