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实习鉴定(精选3篇)
华南师范大学实习鉴定 篇1原以为做一名老师很容易,但是在实习了3周后,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很容易,做一个好老师难。
听人说过一个差老师在讲课时是自己在自问自答,让学生听就ok;而一般的老师在讲课就是和学生有一点点互动,就是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一位好老师则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思考课文讲了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这种模式能让学生学得更多。
在实习期间,我觉得自己就在走着师问生答的模式,在引导学生方面较欠缺,可能是经验不足,我比较不会去引导学生。这问题在实习一周后就发现了,可是没有得到解决。问指导老师有什么地方不足的,她的答案总是已经很好了,没有什么地方不足,就是这样讲的,低年级的学生不用那么复杂。可是我总觉得没有讲好,是因为我还没有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吗?可是总觉得没讲好,至于问题出在哪呢?还是个谜。
实习了3周,上的久了,讲课的模式都有点固定了;面对的久了,哪些好哪些不好,已经有了定位;定位久了,就会对会偏爱一些学生。虽说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但相处久了就发现说得容易做的难。
华南师范大学实习鉴定 篇2为了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团委组织学生党员参加全省“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__年7月18日,我随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党员赴蕉岭县“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学习实践服务团来到蕉岭县南礤镇镇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工作。在短短的两周时间里,我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实地考察,与村民交流,采访了先进党员,学习了相关材料。同时亲身到基层体验生活,感受乡村生活气息,不但使自己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增强了党员意识、提高了思想素质、提高了实践能力,实现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锤炼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同时也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虽然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这次以另一种身份再次走进农村时却有另一番感受和隐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关于农民生活水平
南礤镇位于蕉岭县的东北部,是广东的边远落后山区,当地经济欠发达,全镇山地面积虽大,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过0.3亩左右,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耕种基本上自给自足,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地区。因地处偏远山区,农业结构单一、分散,农业技术薄弱,合作性不强,今年上半年人均收入仅20__元,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一些村落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许多农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家庭日常消费、子女上学费用、老弱病痛隐患等仍然困扰着当地农民。谈到此,我又想到“剪刀差”这个词,现在农村的稻谷价格低廉、而肥料农药等又高价,入不敷出,据了解,这种“剪刀差”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是长期存在的,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免收农业税,但农村切实的经济压力仍未解除。减税与增收之间存在的最根本矛盾就是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农村面貌要得到根本改变,就必须找到一条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好的思路从总体上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在我们走访村民的过程中,多方面了解到本地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挣钱,剩下的不是老人便是小孩!在依靠土地已经不能满足家庭经济开支的情况下,除了这条路,恐怕再也没有更好的途径了。当我们的农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离开自己的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我们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吗?当我们自豪地讲我们占用世界总量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总22%的人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是用占世界总量35%的农民来做到的!
城里的孩子永远无法理解农村孩子的痛苦,因为经济文化的差距是根本无法比拟的!我希望国家、社会要进一步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关于当地教育状况
教育无疑又是南礤镇一个沉重的话题。虽然全镇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镇内却无一所高中,高中入学率相当低,而高等教育人数是少之又少。在实施小学撤并制度后,有的村内无学校,连小孩都要到十里外的其他村上学,其条件之艰辛可以想象。而且落后的教育设施、教育人才的缺乏已不能满足当地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求。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刻感受到: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的地区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是强烈;只要子女有志成才的,大多数家长愿意倾其所有让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其实,农村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落后的经济条件已经严重阻碍了山区孩子的求学机会。
农民经济收入低,无法支付高额教育费用,特别是大学学费,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要想供一个大学生读书是相当困难的,或许全年的家庭经济总收入仍不足于支付一个大学生的一年在校费用。“砸锅卖铁供子女读书“不是笑话,而是社会的一种警钟!君不见现今网上又有报道说今年全国有为数不少的高考优秀生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或者四处求处吗?我也是一名农民的儿子,也知道父母供自己读书的艰辛,看着父母脸上的皱纹一年年加深,我的心酸是那些有钱家庭的孩子永远无法理解的。
绝大部分农村家长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上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从而走出农村,然而沉重的农村教育现状和落后的经济条件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负担。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山区的教育现状,同时希望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山区教育方面的投资,改善山区孩子的教育状况。
三、浅谈三下乡的收获
虽然暑期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深刻体会却远没有结束。这样的三下乡,这样的社会调查,使我们走进了农村,接近了农民,亲眼目睹农村的落后,了解农民的痛苦,体验了农村生活。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但我得到的很多、很多,受到的教育很大、很大。
首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参加社会实践是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结合,更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同时在与农民群众广泛的接触、交流中受到了真切的感染和体会。在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提高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了解广大农村的基本民情,体验农村生活。我们亲身走进农村,与农村面对面交谈,了解到当前农村存在的最根本问题,认识到农民的苦难,进一步对国情的思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让我们反思城市里的生活优越性。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体验生活,同时艰苦的工作环境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工作的艰辛。
再次,在实践中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和认识问题不够全面等问题,使我们回到学校后更加珍惜在校的美好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以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次的三下乡之南礤行,我们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感受到他们对改变贫困生活的渴望;从先进党员活生生的典型事迹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鼓舞;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我理解了很多有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成就自我!
华南师范大学实习鉴定 篇3有幸成为农村政策宣讲团的一名成员参加了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团队以及队员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完成一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文件,我们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顺利的完成了前期的工作。为此次活动的顺利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大家多是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经验不足,在开展具体工作时,不但要开展政策的宣讲、咨询、解疑,还要与当地的乡镇领导、农民朋友开座谈会、进行入户调查等多项工作,大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大家并没有退却,而是发挥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及团队的重要性。
二、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这次活动,我深入了农村,接触了我国社会中人数最多,而且最苦、最穷的一个阶层,对我的震撼很大,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农民的生活依然很苦,生活环境很差。在当地听到农民经常提到“三不通”,即“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就是说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水、电都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由此可见农民的生活之苦,也可以看到要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的富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任重而道远。虽然,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为农民朋友作出了一些贡献,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工作了,要关注我国的热点,关注制约我国发展的问题,尽自己所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名青年,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的了解我国的现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个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青年。
三、通过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专业知识的欠缺,人际交往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为以前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而乱下结论的行为感到汗颜。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