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第一次“川盐济楚”高峰之后,三峡井盐业渐呈衰微之势,及至抗战前夕,已显得凋敝不堪。而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二次“川盐济楚”高峰到来之际,古老的三峡井盐业再次得以激活,或增灶增产,或革新技术,为稳定大后方、支援抗战前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关键词:抗日战争;川盐济楚;三峡井盐业
一、“川盐济楚”高峰述略
在 中国 盐业 历史 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川盐济楚”高峰。
第一次发生在清代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三年(1850~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期。其时,三峡地区大宁、云安两大产盐重镇,尽管其井盐产量远远落后于富荣盐场,然亦在困顿之中获得了生机,而且在其后的一段时期内得到了稳步 发展 。但由于三峡地区井盐生产凿井汲卤技术,可谓数千年不变,即使有所改进,也是小敲小打,很难有大的突破。这与三峡地区盐泉多从山麓岩隙渗出、凿井取卤甚为方便有一定的关系,故而在川南盐区井场采卤迅速朝着近代机器 工业 转化之际,相形之下,古老的三峡井盐业就显得落后得多了。及至四川军阀混战的防区制时期,三峡地区各主要产盐井场及沿江各口岸,由于过往军阀强行筹集军饷,巧立名目征收各种附税,甚而估放仓盐换取税银,以致本呈衰微之势的三峡井盐业更显得凋敝不堪。
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沿海产盐区沦人日本侵略军之手,全国盐产量减少了一半,在民食军用急需的情况下,四川井盐业的地位急剧上升。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和不断向前推进,四川井盐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显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川盐济楚”亦迅速涌上了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这不仅为战时大后方国民政府财政提供了充足的税源,而且亦非常有效地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实行“盐遮断”的企图。当此之际,古老的三峡井盐业再次得以激活,并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抗战时期三峡地区的盐务管理
1937年8月,抗战全面爆发。1938年9月,日本侵略军进攻湖北,武汉告急,湖北鄂岸盐务办事处西迁宜昌;旋即武汉失守,11月湖北鄂岸盐务办事处不得不再次西迁,移驻三峡地区腹心——万县(今重庆万州)。时沿海各产盐区以及上海、南京等地已相继沦陷,淮盐上运受阻,湖北、湖南等省的海盐销区全赖川盐济销。四川盐务管理局奉令尽力增产以供应湖北、湖南、四川、陕西、西康、云南、贵州七省军需民食。是年,位于三峡地区川东段的云阳、巫溪、开县、奉节、忠县、彭水等县盐场“场长公署”一律改称“盐场公署”,长官仍称场长。
1939年1月,国民政府作出食盐“民制、官收、官运、民销”的决议,川东盐区和川南盐区先后均办理“官收、官运”,或以部分官收之盐招商代运,或转配运商缴本代运。与此同时,四川盐务管理局改组为川康盐务管理局,下设西康、五通桥、川东、川北四个盐务管理分局。川东盐务管理分局即设于三峡地区腹心——万县近郊。
由上述三峡地区盐业管理机构领属关系的频繁变动,以及其分支机构的渐次增设等等情况,我们可以窥知,三峡地区各主要产盐井场和各主要运销口岸,在八年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军事与 经济 领域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三、第二次“川盐济楚”中的三峡井盐业
在川盐济楚第二次高峰到来之际,三峡地区各产盐井场均被激活。
忠县涂井盐场自1938年后亦尽力增产,据实地调查,时全场拽卤、挑卤、制盐工加辅助工等总计达1800多人。迄至1944年,七年内年均产盐588.1吨,基本上解决了本县各乡镇的食盐需求 问题 。
更有意思的是,原已被国民政府勒令封停的一些小井场,亦在抗战爆发后得以复生。
原被国民政府一再勒令封停的城口县明通盐井,经全县士绅及商会各方人士多次请愿抗议,亦于1940年8月由省政府行令正式复开,准由城口县地方公营,以解决开县温汤井盐运济不足,以至食盐断绝民生困扰的问题。
综上可知,抗战时期,随着川盐济楚第二次高峰的到来,古老的三峡井盐业于衰败的困境之中再次获得生机,呈现出一派兴旺繁荣的景象,为满足三峡地区及周边鄂、湘、陕等省县地的食盐供给,以稳定大后方的 社会 秩序,为支援抗战前线,充分保障军事游击区的军民所需,均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Salt Industry on the Three Gorges in Anti- Japanese War
Abstract
After the first top of Sichuan salt aiding for Hunan and HubEi, salt industry in Tree Gorges showed de- clination to the time before Anti -Japanese War. After the War completely breaks out and the second top of Sichuan salt aiding for I-Iunan and I-IubEI also came again. In the region, many salt stoves were increased and it did indelible contribution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rear area and support of the front of Anti -Japanese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