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从工业技术文明批判到新技术革命

栏目: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7-19 09:59:38 作者:文/会员上传 发布时间: 人气: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18世纪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技术文明时代。自此,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经济持续繁荣,物质更加丰富。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神话: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将把人类引向伊甸园。但人类不仅没有进入伊甸园,而且还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和危机之中,......

18世纪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技术文明时代。自此,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经济持续繁荣,物质更加丰富。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神话: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将把人类引向伊甸园。但人类不仅没有进入伊甸园,而且还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和危机之中,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并不断恶化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如果说,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是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主体效应,那么全球性问题,,的凸显与恶化就是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产生的一种反主体效应。正是由于这种反主体效应,所以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已由过去人们倍加礼赞的对象转化为批判的对象。正是为了克服和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有必要深入的批判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

一、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批判的基本思路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角度对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批判,并不是全盘否定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历史成就,而是在肯定近代工业技术文明的巨大主体效应的同时,认真反思并深入地探讨了他产生严重的反主体效应(全球性问题)的深刻根源,为当代人解决全球性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批判,在其合理形式上,应是建设性的批判。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做出建设性的批判,必须理清这样的思路:工业技术文明的本质是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实践活动。既然工业技术文明的本质是实践的,这就表明工业技术文明活动必然是人类在某些观念原则的指导下去改造自然界,实现人类某种既定目标的实践活动。因此,工业技术文明之所以能够实现,指导观念原则是重要的主体性前提。换言之,指导观念在先,工业技术文明成就在后,而且还与工业技术文明的反主体效应(全球性问题)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因果关联。简言之,人类在某种观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改造自然界的感性的工业技术文明活动带来了全球性问题。就此而论,导致全球性问题的根源,与其归咎于人类感性的工业技术文明活动,还不如归咎于长期指导这种感性活动的根本观念原则。因此,在批判性分析人类工业技术文明为何带来全球性问题这种消极后果时,既不是针对工业技术文明成果的批判,也不应批判科学技术,而必然是针对工业技术文明活动指导观念前提的批判。

二、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和科学技术观批判

根据上述的批判思路,对于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哲学批判主题主要包含:近现代人与自然关系观和科学技术观的反思与重构。所以确定这两个批判主题,主要基于如下考虑:首先,人类工业技术文明活动的实质是改造自然界或者说是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那么物质变换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必定依照人类既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和相应的科学技术观。因此,这两个观念对于工业技术文明的实现既定目标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意识条件,而且还是最基本的精神意识条件。其次,尽管这两个观念是工业技术文明最基本最重要的精神意识条件,但其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不一定能防止工业技术文明活动的反主体效应,而这两个观念前提的偏差和虚妄性对产生工业技术文明活动的反主体效应后果则是确实的。事实上,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出现,足以说明支配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这两方面的观念前提都存在着偏差和虚妄性。因此,观念前提的偏差和虚妄性才是全球性问题的根源。

(一)人与自然关系观的反思与重构

远古代时期,人类在神秘强大的自然面前处于屈从、被支配的地位。屈从和被支配是远古时代人与自然关系观的显著特征。但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日益增强,人类对自然畏惧和敬意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傲慢和敌视。征服自然、统治自然开始成为近代人与自然关系观的主旋律。这种征服和统治的观念自近代以来就在人们心中占据统治地位,构成了西方文明的精神基础,而且还成为了全世界效仿的模式。即使当前,这一观念依然是人与自然关系不言而喻的理论前提。无论人类是否意识到或是否承认,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质是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实际上是默认了人类根据自身利益而任意处置和占有任何自然物的权利,同时又消解了人类对于自然物质的存在与繁荣所必须应承担的义务。在此观念指导下的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必然是掠夺性和破坏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西方以及世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毋庸置疑,人类是为了实现一个根本性的价值目标去创造和发展工业技术的文明的,这个目标就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状况的改善和提高,不断地从自然开发获取自己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其实,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不过是人类实现既定目标的基本手段而已。因此,近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只能从工业技术文明的实际效果与人类的根本价值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事实上,当且仅当在如下情形成立的前提下,上述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指导下的工业技术文明才不至于背离人类的根本的价值目标。第一,自然界中永远存在足够数量的自然资源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第二,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物质无论是存在方式还是绝对数量都是相互对立互不影响的;第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自然体系原有秩序变化的影响。结果非常明显,以上三种情况都严重违背了自然法则。首先,地球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都是有上限的。其次,地球生态系统中各种自然物质都是处于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生态关联中。人类对自然界中某些物质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都会对其他自然物产生影响,甚至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再次,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物质自然同样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且密不可分。因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生态关系,决定了如果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物质造成的破坏同样会对人类自身的利益造成危害。所以,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是以与自然界进行平等物质交换为基础的,即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那些物质资料的同时,还必须对自然界进行必要的物资补偿,以便人类与之交往的各种自然物质也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至此,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所依据的人与自然关系观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根本在于没有准确的把握人与自然以及各种自然物质之间的生态关联,高估了人的本质力量,错误认定了人类在人一自然生态系中的优越位置,从而赋予了人类可以不平等的对待自然界的权利。

在当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但必须保持人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的优越地位在于人类只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能动主体,但绝不是征服者和统治者,人类有向自然界索取的权利,同时必须承担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因此,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摒弃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观,代之以在人与自然双向运动中谋求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并指导人与自然界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二)科学技术观的反思与重构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源泉,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依据的科学技术观,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科学技术武器论。其实质是科学技术是人类佩剑是用于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武器。其二,科学技术幸福论或至善论。其核心是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划等号,赋予其善的价值属性。这两种观点相结合只会把科学技术用于人类向自然索取,其实践后果就是对自然界猛烈进攻和肆意掠夺,同时严重限制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

虽然上述科学技术观由来已久,但其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偏颇。首先,上文曾论述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人类与自然界进行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时必须像对待自己的朋友那样对待自然界,与自然界进行平等的、互惠互利的和有补偿的物质交往,而不能把自然界当成自己的敌人,并对其不择手段地大加掠夺。其实,科学技术是人类与自然界的中介系统,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工具。因此,把科学技术当作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武器,其虚妄性是非常明显的。其次,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类幸福等同,是对科学技术的本性的严重误解。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中立的,并不是先天具有善或恶的价值属性。科学技术幸福论或至善论的观点,显然是先天赋予科学技术善的价值属性,此外,人类的幸福与不幸也同样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和谐发展才是人类的真正的进步和幸福。总之,近代工业技术文明依据的科学技术观是严重脱离客观事实的错误观念。

为了当代人类实践摆脱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观念的束缚,对于传统科学技术观进行合理重构是十分重要的,科技观的重构应该明确如下几点:第一,对于科学技术本质的理解和其功能的定位必须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生态关联性为基础。因此,必须摒弃科学技术武器论的观念,科学技术不是人类佩剑也不应该成为人类刺向自然的征服之剑。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工具,他的本质和功能就是帮助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持清醒的意识。科学技术中立的价值属性意味着其发展方向和应用目的是由使用者(人类)所规定的。这就提醒人类要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其社会应用的价值动机,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社会控制、人文引导和伦理规范,认真评估科学技术应用于实践可能引发的多重后果。切不可重蹈科学技术至善论的覆辙放松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社会控制。很显然,从科学技术中立的价值属性出发加强对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价值控制,对于人类合理解决和有效防止工业技术文明困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工业技术文明的反主体效应根源的关注,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代,西方都广泛流行一种科学技术悲观主义的观点,把所有贡任都归源士科字技术本身,台足和拒绝一切科学技术。这种悲观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赞同的。科学技术在价值上始终是中立的,本身无所谓善与恶,其使用目的完全有人类决定,拒绝一切科学技术,其实就是否定人类摆脱困境的一个必要条件。事实上,当代全球性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还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从哲学批判到全面审度,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启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批判性分析人类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活动时,既要分析各种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困境,但也不能忽略人类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困境所进行的探索。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人类为有效解决全球性问题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正因为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技术革命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一股技术创新的潮流,他有力地促进了各种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包括: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六大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其中信息处理技术处于中心地位。新技术革命不仅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奇的高科技产品,更重要的是给当代人类合理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远的启示。

(一)新技术革命使得人类传统的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当代新技术革命通过发明和应用高新技术,引发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变革。可以说,传统的即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许多方面:第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人类实践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极大扩展。这意味着当代人可以开发更多的新资源用以代替传统资源,同时也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改善了生存环境。第二,新技术革命大大缩短技术更新的周期,从而有助于人们及时地淘汰效率过低或能耗过大的生产方式及其产品。第三,信息技术在工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从人直接参与控制到程序化计算机执行控制的转变,不仅节省了人们的脑力和体力支出,而且还降低了实践的随意性,极大的提高了实践的可靠性。第四,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带动了产业的调整和革新,直接地引发了当代产业结构的变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取代传统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

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很多都是作为传统的工业技术实践模式的伴生物而出现的。既然新技术革命带动人类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实践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他必然会,而且事实上已经对当代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直接地影响。现代高新技术对于合理有效地解决当代全球问题、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当代人类实践领域中得到了具体的充分的印证。最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大力发展上述六大领域的高新技术,已经使一系列严重地威胁着当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给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带来了希望和曙光。

(二)新技术革命对全球性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只有大力发展现代高新技术,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并非发展和应用了现代高新技术,就一定能使当代全球性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方式必然受到人类价值目的的制约。虽然人们坚信高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全球性问题,但关键并不在于高新技术本身,而在于以什么目的运用,怎么运用?即使是同一项高新技术,人们既可以从和平的目的出发去发展和利用,也可以从战争的目的出发去发展和利用。明确了这一点,这种充分性就很明确了。另一方面,虽然人们通过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使某些全球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或解决,但这种应用本身有时又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同样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某种威胁。首先是安全问题。高新技术的开发往往是都是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大科学项目,参与其中的企业众多,需要调用大量的新型设备和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集体攻关,这是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系统,一个微小的零件出现故障或者一个小的操作失误就可能酿成灾难性的后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l21再有就是,高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原子能的开发一定程度缓解了能源危机,但对于核废料处理的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上述这两方面的问题的存在已经表明现代高新技术对于合理的解决全球性问题虽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却是不充分的。这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合理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没有新技术革命是根本不行的,但新技术也不是万能的。

(三)新技术革命的基本点和目标应是绿色科技创新

工业时代以来,科学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但由于受到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和科学技术观的制约,科学技术成果中大部分都是用于开发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尽管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但其负面效应所引发的全球性危机也十分严重。可以说,以往片面追求生产力而严重缺乏节能环保意识的技术,是引发各种全球性问题的一个主要的技术因素。就技术层面而言,传统技术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新技术创新势在必行,以一种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科学技术代替传统有缺陷的技术,即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对应,并直接为其服务的科学技术的统称,他既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的科学研究,也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的技术解决。绿色科技的实质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从理论上讲,绿色科技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或领域,而是科技发展的全新的理念和导向。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绿色科技列入自己的科技规划当中,有关专家已从理论上确定了发展绿色科技的三个带有特征性的目标与内容,这就是:产业生态学、减少碳利用以及减少材料利用。由此,绿色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合理有效地解决全球性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还能从技术层面预防其再生。那么,当前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这场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基本点和目标应是绿色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发展绿色科技的首要条件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尤其要变革传统人是自然主人、征服者的错误观念,人们要充分认识和明确,地球可供人类开发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承载量也同样有限,资源开发必须与资源养护、环境保护相结合,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要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自觉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科技创新,与其说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还不如说是思想观念的变革。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