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列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管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从事经济分析和组织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统计调查、搜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因此,统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搞好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从2003年开始,在管理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本科专业中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
1.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如通过EXCEL、SPSS、MINITAB等统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培养学生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基本技能,通过实训和统计调查,培养学生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实施,搜集和整理数据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因此,可以设置综合性实验或实训环节,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原理对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如通过直方图的绘制和分析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综合性实验、实训、统计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团队或小组形式,通过确定统计研究问题和目标,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实施,统计分析等活动,培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难以保证。
由于对统计学课程重视不够,部分高校总课时数偏少,因此未设置实践课时或实践课时数较少(如少于10课时),或未设置综合性实验或实训环节。在经管类专业课、综合(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课程的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统计技能的培养。
2.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定位模糊,重视程度不够。
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二开设。但由于学生还没有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加之统计学课程的学习需要数学(概论和数理统计)基础,学生对该门课程有畏难情绪,重视不够。如上机前准备不充分,对相关理论不能深入理解,对统计软件的命令操作或函数不事先预习等。
3.实践指导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不熟悉统计软件或组织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较差,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具体表现为:不能正确指导学生上机操作,不能指导学生科学选择统计研究的对象,不能科学组织学生团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等。
4.教学案例数量不足。
统计学数学公式和原理较多,如果不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会感到上课枯燥无味。特别二本类高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因此,进行案例教学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统计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目前,一般高校还没有专门的《统计学》案例教材和案例集,部分教师还没有掌握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影响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
5.未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统计学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践环节(如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践环节(如统计调查)。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校内实训场地、设备(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原因,或调查单位不配合,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影响较大。
三、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统计学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等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统计方法解决企业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管理、市场研究、财务分析、经济预测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构建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我校2012年开始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笔者认为,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统计学基本方法和原理外,必须紧贴社会和生产实际,使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如在时间序列分析一章中,可以一个典型企业为例,分析企业销售额、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并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一章中,可以分析典型企业广告投入和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和回归方程,并进行预测。
2.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指学生根据研究目的事先确定一个研究对象,设计统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或调查表,调查统计个体(如企业或顾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总结报告。统计调查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寒暑假、课程实训、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学生都可以进行统计调查。
3.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指借助EXCEL、SPSS、MINITAB等统计软件,安排专门的课内实验课时,学生到实验室(计算机房)进行实验。实验项目包括: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特征的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方差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
4.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指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任务安排,收集原始数据(如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和二手数据(如政府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互联网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和预测控制,并得出统计结论,必要时提出可行建议或措施。如研究某地区或某企业的社会经济现象、各种满意度调查、大学生兴趣调查等。
5.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全部理论课程后,一般在第八学期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综合性训练。经管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学生到企业或政府单位进行统计调查。因此,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论文课题,合理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和地点,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或调查问卷,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四、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建立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后,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宜的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并按制度严格实施,及时总结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下面以统计学课程实验为例,举出实施要点如下:
1.编制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和实验指导书。
如根据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可包括:课程简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实验项目设置表,单项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实验教材与参考书等。指导教师根据统计学课程实验大纲编制统计学实验教案,向学生下发统计学实验指导书,内容包括:实验课时与类型、实验设备与软件、实验目的、实验准备知识、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考核要求等。
2.实验过程管理。
在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应严格考勤,检查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明确实验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和演示。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密切关注学生的上机情况,及时进行答疑和指导,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和验证。实验课程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
3.课程实验总结。
在学生完成课程实验后,指导教师应负责召开学生座谈会,对课程实验进行总结,并根据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五、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构建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在保证统计学课程总课时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类型和课时,如设置10~20课时的实验(上机操作)和综合实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可指导学生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或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调查。
2.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动力和兴趣,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导书,严格实践教学管理。如在上机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并验证实验结果,必要时进行一对一上机考核。
3.重视统计学课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统计软件操作和教学科研水平。
统计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跟踪最新统计软件,提高统计软件的操作水平;编写和收集实用的统计教学案例,提高案例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以指导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六、结语
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持续不断地有效运行,以培养学生的统计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