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湘南开发中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机制研究

栏目: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05 10:01:24 作者:文/会员上传 发布时间: 人气: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摘要]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的 发展 正逐步成为引领 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开发大湘南,推进大湘南崛起,关键在于科技。文章分析了发挥科技在湘南开发中支撑和引领作用的重要意义及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并对区域科......
[摘要]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的 发展 正逐步成为引领 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开发大湘南,推进大湘南崛起,关键在于科技。文章分析了发挥科技在湘南开发中支撑和引领作用的重要意义及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并对区域科技合作机制、科技人才育成机制、科技研究开发机制、科技创新服务协调机制、科技投入保障机制等科技机制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科技;机制;湘南

湘南三市衡阳、郴州、永州地处湖南南大门,区位 交通 、资源、产业优势比较明显,是湖南省对接粤港澳的“桥头堡”。“开发南大门、开发大湘南”的战略部署,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的重要决策。湘南三市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弱,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即使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弱。因此,湘南开发必须加强科技开发利用机制建设,充分依靠 科学 技术,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

一、发挥科技在湘南开发中支撑和引领作用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湘南大开发的必然选择

随着泛珠三角战略的提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逐步加强,为湖南省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而湘南经济区邻近广东,近些年来与广东经济联系也非常密切,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无疑是直接得益、受惠最多的地区之一。但如何充分吸收大珠三角地区溢出效应,也面临着严竣的挑战:首先是韶关、赣州等对珠三角地区的溢出效应的截流,其次是长株潭等对大珠三角地区的溢出效应的吸引。面对这种局面,湘南经济区如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就会失去发展先机,在湖南南部就会形成一道经济“裂缝”。因此,湘南三市抓住契机,打破常规,通过完善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加强区域科技合作实现共赢是湘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

(二)提升湘南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当今世界,国际分工是按照区域竞争力来进行的。区域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其所在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其所在区域的整体环境。事实表明,全球的技术、资源和分工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变化,并越来越集中于有个性的、创新能力强的区域。积极加强科技支撑和引领湘南开发机制建设,有利于促进湘南经济区科技良性发展,带动区内各地科技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伴随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区域创新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关键性的作用,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发展的根基所在。当前,技术瓶颈已成为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更不利于区域内各地进一步扩大开放和主动参与国内外竞争。面对产业的大转移、结构的大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挑战,增强湘南地区的创新能力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紧迫和必要。因此,必须建立支撑和引领湘南科技开发机制,促进科技的开发利用,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

(三)推进湖南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湘南经济区北接湘中的株洲、湘潭、邵阳,南邻粤北、桂北,东濒赣南,处于湘中、赣南和粤(桂)北的大三角地带的区域环境中。一方面,省际联系中它是“湘粤门户”,湖南对外开放、通粤达海的“南大门”,是中原与西南各省通达粤港澳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这里是沿海地区与内地地区的过渡地带,被视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在区域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倚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在湖南省对外开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立支撑和引领湘南开发科技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本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降低成本,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最大化。完全可能把湘南经济区打造成继长株潭之后的湖南第二大经济增长极,形成南北两个增长极遥相呼应的局势,对加快湖南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发挥科技在湘南开发中支撑和引领作用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

(一)湘南地区科技发展现状

就大湘南三角地带的区位环境而言,这里向来被视为湖南省的边远地区,科教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高等院校布局较少;2008年三市共有普通高校7所,仅占全省普通高校数的9%左右;目前,湘南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就绝对数来讲,是一支不小的队伍,但总体上实力不强。高级人才、技术骨干青黄不接,境内每万人口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7人,大大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专业人才很少,能领办高新技术 企业 文武兼备的拔尖人才更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客观需求相比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矛盾;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知识技能培训和普及 教育 滞后,整体知识技术结构落后,不合理,亟待更新升级。

(二)湘南地区科技创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湘南三市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优势。

郴州是湖南的新兴工业基地,工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新型工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电子 信息业、能源、有色金属、医药食品、新型建材、机械化工等产业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正在崛起成为湖南乃至全国最具有影响、最具有规模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重地。如由郴州钻石钨制品、柿竹园有限公司参与承担的“钨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专项,突破关键技术29项,获得授权专利11项,在高纯用硬质合金扎锟等领域接近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 银都——永兴已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金银冶炼技术和加工技术在国际国内都有一定声誉。

永州工业近年来迅速扩张,“永州制造”正式成为湖南工业格局中一支重要的后起力量。永州还致力于打造泛珠三角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目前,全市60%的农副产品打入了泛珠三角的大中城市,正在经历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其以卷烟、制糖、油粮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已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市 现代 农业科技示范园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天龙米业的“优质稻丰产技术集成及精深加工产业示范”项目被纳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市农科所的“杂交早灿金优899高产制种与栽培示范”项目被列为省农业科技成果项目。此外,其以猎豹汽车及水电设备为龙头的机械工业和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和建筑业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三)湘南地区科技发展面临的障碍

首先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还不高,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滞后。在加强产学研结合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专利和核心技术开发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如技术支持、技术推广、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的需要。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缓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其次是科技资源分散,区域内缺乏联动。改革开放以来,湘南地区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科研条件不断改善,但这些科技资源分属于不同市区,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形成统一协调机制。更由于各市区之间在地理位置上也分属为不同区块,科技资源的协调运用客观地存在着许多不便利之处。作为科技合作重要主体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仍然存在束缚高校及科研院所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诸多因素,区域内缺乏联动,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有限的科研力量形成不了有效的联合和集成,不少企业各自为政,相互沟通和联合做得很不够,有不少项目只做了一个大系统中的某个局部环节,虽然这一个环节有突破,但前后不能联动,整体未能突破,无法形成真正的生产力和产业。

再次是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长株潭相比,最大的劣势是本区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特别是缺乏能够有效带动产业群发展的核心技术。本区的大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由于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参与到高层次、高技术含量的区域合作研究与开发活动中去,不能在科技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

最后是产业集中度低,科研开发比较乏力。湘南各市在科技开发利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低,具有较强研发实力、规模较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少,企业研究开发实力不强,引进技术水平较低,消化吸收慢,技术出口数量少,企业竞争力不强。同时,三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关联度高的产品更少。高新技术主要靠引进或重复,仍停留在跟踪、模仿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投入不足,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发挥科技在湘南开发中支撑和引领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敢于先行先试,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整体规划,分层推进;开放联动、互补互利;主动对接、真诚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湘南三市科技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有效集成泛珠三角科技资源,促进知识、技术、信息和人才的合理流动,逐步建立湘南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综合实力,促进湘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政府推动,市场主导

政府在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湘南开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创造科技资源集聚效应,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发展平台;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健全市场机制,为科技开发和利用提供制度支持;制定方针政策,规范和优化科技合作环境,引导区域科技发展方向。

(二)整体规划,分层推进

湘南科技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又要服务于湘南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湘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技支撑。因此,开发利用科学技术,就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束缚,淡化行政区域概念,从更高的层次、更完整的系统观来看待湘南科技开发利用问题。

(三)开放联动,互补互利

发挥科技对湘南开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必须打破地区封锁,以宽阔的胸怀、长远的战略眼光,促进市场开放,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要打破单纯的行政区域单兵突进的模式,走联合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让要素在一体化区域内流动起来,共建区域的科技合作创新的平台和环境,共享区域创新的成果,激活区域科技创新机制,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实现区域创新要素的无障碍流动,达到互补互惠互利共赢的目的。

(四)主动对接,真诚合作

在推进湘南大开发中,各市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广泛、真诚、创造性地开展科技合作,加强科技资源、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集成与互补。合作各方应主动改善合作环境、深化合作内容、落实合作措施、提高合作效益,推动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谐发展。

四、发挥科技在湘南开发中支撑和引领作用的机制建设

(一)区域科技合作机制

当今开放的时代,区域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区域与外部知识、信息的交流。区域科技创新和发展不仅要有区域内各行为主体的相互联接,而且要有与国家及其他区际创新体系的联接;同时大湘南研究人员、经费等资源都很少,大多数研究所缺少活力,很多领域的研究无法深入。因此必须加强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建设,在大湘南范围内,整合各种形式的科技资源,促进更大范围内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一要建立科技创新活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机制。在整个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把科技作为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按市场化和产业化要求来组织和推动科技创新活动,使之按市场原则参与价值创造与资源分配,实行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的资本化,促使科技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二要建立有效的科技合作利益保障机制。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签定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结合过程中要严格履行协议,出现问题要按照协议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三要建立区域之间的协调和联动机制。可专门设立大湘南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加强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联合制定和发布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指导意见,加强区域在资源配置、仪器共享、人才培养与开发等方面的联动;推进区域内科研机构以连锁或分设机构的形式进行兼并重组,比如衡阳某科研机构力量强大,可与郴州、永州的同类机构合作,成立连锁机构和科研集团,整合人力资本力量,使科技力量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通过这种合作,可以打造出一批区域性的强势科研品牌机构。四要建立科技资源管理运行机制。科技资源作为一项对科技创新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资源,更多的被政府掌握。湘南三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协调和管理工作,加强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引导,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和平台管理机制、有效运转机制,形成以政府牵头,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科技资源管理体系,共同促进湘南地区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二)科技人才育成机制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脊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培训好、用好科技人才,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激情,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的创新作用,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活力。因此,区域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状况,取决于人才政策能否有根本性的突破。

首先要建立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利用引进各类外国专家,对各类科技人员进行帮带式培训、定期选派科技人员到名牌大学、科研机构及国外著名企业考察、学习等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重视高层次人才包括年轻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稳定的、高水平的专业科学研究队伍输送人才;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合理地使用科技人才。第二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政策,以优惠的激励政策激励创新人才,研究和出台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激励办法。加强以职务激励、选拔激励、培训激励为主的物质激励方式,改进以薪酬激励、持股激励、奖金激励为主的金钱激励方式,完善以荣誉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为主的精神激励方式。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考核体系,强化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导向,保证激励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第三要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机制。人才引进由被动等待式引进转向主动出击式引进,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到国内外招揽人才,同时引进高层次特别是富有挑战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包括聘请和引进有关院士、博士、学科带头人来区域创业或进行合作。除了常规性的引进外,还可以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引进人才,通过实行“筑巢引凤”的办法引进人才,通过在区域外创办科研机构、研发机构的办法吸聚人才。第四要完善创新型人才创业载体建设机制。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和机制条件,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创业园、民营科技园、大学科技园等都属于这样一类载体,它可以为优秀人才的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三)科技研究开发机制

要进一步营造 企业 科技创新的氛围,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把企业打造为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让科技要素通过多形式向企业聚集。

首先要建立企业科技研发机制。把企业推到创新主体的地位,通过制度建设和利益机制的作用,促使企业建立起技术创新机构,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可以通过科研机构的改制,把绝大多数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型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合作、共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其次要建立科技研发的产学研融合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包括合作开发、项目委托、技术转让和以合建项目为纽带的有限责任公司等。引导和支持那些与 经济 建设密切相关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直接进入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有些科研机构建制可以整体转型为科技企业,或通过联营、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科技企业集团,或通过兼并、承包、合建等方式变为企业集团。第三要建立科技研发的引领机制。加强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扶持、引导、协调和有限参与。对科研资源的配置,重点向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斜。通过制定产学研合作计划,把大学、科研院校的基础研究同 工业 企业的应用开发结合起来,加强科研部门与经济生产部门的合作,在科技、经济与社会 发展 之间架起桥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的投入重点放在风险大、周期长但关乎大局的基础研究上,放在企业不能或不愿“为”的地方。第四要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按照国家有关科技法规以及国家局、省局(公司)相关规定,制定科技奖励办法,以表彰在 科学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部门)或者个人,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

(四)科技创新服务协调机制

根据科技创新和发展的特殊性和 规律 性,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合理定位,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导向和调控作用,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发展大环境的营造。

一要制定科技创新和发展规划。把握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制定科技创新和发展规划,运用经济杠杆等有效手段,加强对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使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能够把握科技以及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方向。二要实现三地政务信息联通,形成区域性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可以首先建设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实现政务信息的联通与共享。探索建立区域性统一市场准入标准,使三地科技合作的框架能够更加清晰,合作机制更加深化。建立三地执法信息共享平台,联合进行重大整治专项活动;建立三地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调机制,形成促进创新发展和保护地方品牌的发展环境。三要建立以经济区域划分的科技管理模式。进一步研究以经济区域为划分范围的科技管理模式,以便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区域科技中心的职责,通过协调合作推动区域科技合作,解决区域科技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可由省科技厅牵头,建立权威的层次较高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并可以考虑赋予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更大的权限,对科技创新和科技经济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建立科技创新和科技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确保科技部门和经济部门对重大科技经济问题共同参与决策,在区域内从更高层次上保持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五)科技投入保障机制

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是一项影响区域竞争能力的投入。有效的科技投入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会促进科技创新活动,在较长时期会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为此,首先要建立财政投入引导机制,形成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主要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压缩财政行政经费支出,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转变科技经费管理体制,避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要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其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鼓励创业投资,培育创业投资市场,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国际大财团到湘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和融资担保业务。第三要建立企业主体投资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和有效的政策手段,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使企业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唱主角;鼓励大中型企业并购科研机构,引导科研人员进入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开发力量。第四要建立科技与科技合作机制。拓宽科技资金来源渠道,增加科技贷款规模。可以考虑建立政府科技贷款担保基金,为科技贷款提供担保;科技机构应主动适应科技与科技结合的环境和要求,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第四要完善政府科技创新投入的决策机制,应进一步完善选择战略性产业进行科技创新投入的决策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产学研以及地方政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智慧,注重相关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和配套性,从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互动机制上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防止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决策的随意性,推进决策的合法化。同时以严谨而稳定的制度体系和程序系统,促进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决策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保证专家学者对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决策贡献智力支撑,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整个社会营造出决策的科学、民主氛围。

(二)科技人才育成机制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脊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培训好、用好科技人才,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激情,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的创新作用,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活力。因此,区域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状况,取决于人才政策能否有根本性的突破。

首先要建立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利用引进各类外国专家,对各类科技人员进行帮带式培训、定期选派科技人员到名牌大学、科研机构及国外著名企业考察、学习等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重视高层次人才包括年轻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稳定的、高水平的专业科学研究队伍输送人才;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合理地使用科技人才。第二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政策,以优惠的激励政策激励创新人才,研究和出台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激励办法。加强以职务激励、选拔激励、培训激励为主的物质激励方式,改进以薪酬激励、持股激励、奖金激励为主的金钱激励方式,完善以荣誉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为主的精神激励方式。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考核体系,强化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导向,保证激励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第三要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机制。人才引进由被动等待式引进转向主动出击式引进,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到国内外招揽人才,同时引进高层次特别是富有挑战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包括聘请和引进有关院士、博士、学科带头人来区域创业或进行合作。除了常规性的引进外,还可以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引进人才,通过实行“筑巢引凤”的办法引进人才,通过在区域外创办科研机构、研发机构的办法吸聚人才。第四要完善创新型人才创业载体建设机制。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和机制条件,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创业园、民营科技园、大学科技园等都属于这样一类载体,它可以为优秀人才的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三)科技研究开发机制

要进一步营造企业科技创新的氛围,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把企业打造为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让科技要素通过多形式向企业聚集。

首先要建立企业科技研发机制。把企业推到创新主体的地位,通过制度建设和利益机制的作用,促使企业建立起技术创新机构,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可以通过科研机构的改制,把绝大多数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型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合作、共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其次要建立科技研发的产学研融合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包括合作开发、项目委托、技术转让和以合建项目为纽带的有限责任公司等。引导和支持那些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直接进入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有些科研机构建制可以整体转型为科技企业,或通过联营、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科技企业集团,或通过兼并、承包、合建等方式变为企业集团。第三要建立科技研发的引领机制。加强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扶持、引导、协调和有限参与。对科研资源的配置,重点向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斜。通过制定产学研合作计划,把大学、科研院校的基础研究同工业企业的应用开发结合起来,加强科研部门与经济生产部门的合作,在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架起桥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的投入重点放在风险大、周期长但关乎大局的基础研究上,放在企业不能或不愿“为”的地方。第四要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按照国家有关科技法规以及国家局、省局(公司)相关规定,制定科技奖励办法,以表彰在科学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部门)或者个人,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

(四)科技创新服务协调机制

根据科技创新和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合理定位,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导向和调控作用,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发展大环境的营造。

一要制定科技创新和发展规划。把握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制定科技创新和发展规划,运用经济杠杆等有效手段,加强对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使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能够把握科技以及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方向。二要实现三地政务信息联通,形成区域性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可以首先建设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实现政务信息的联通与共享。探索建立区域性统一市场准入标准,使三地科技合作的框架能够更加清晰,合作机制更加深化。建立三地执法信息共享平台,联合进行重大整治专项活动;建立三地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调机制,形成促进创新发展和保护地方品牌的发展环境。三要建立以经济区域划分的科技管理模式。进一步研究以经济区域为划分范围的科技管理模式,以便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区域科技中心的职责,通过协调合作推动区域科技合作,解决区域科技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可由省科技厅牵头,建立权威的层次较高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并可以考虑赋予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更大的权限,对科技创新和科技经济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建立科技创新和科技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确保科技部门和经济部门对重大科技经济问题共同参与决策,在区域内从更高层次上保持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五)科技投入保障机制

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是一项影响区域竞争能力的投入。有效的科技投入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会促进科技创新活动,在较长时期会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为此,首先要建立财政投入引导机制,形成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主要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压缩财政行政经费支出,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转变科技经费管理体制,避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要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其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鼓励创业投资,培育创业投资市场,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国际大财团到湘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和融资担保业务。第三要建立企业主体投资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和有效的政策手段,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使企业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唱主角;鼓励大中型企业并购科研机构,引导科研人员进入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开发力量。第四要建立科技与科技合作机制。拓宽科技资金来源渠道,增加科技贷款规模。可以考虑建立政府科技贷款担保基金,为科技贷款提供担保;科技机构应主动适应科技与科技结合的环境和要求,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第四要完善政府科技创新投入的决策机制,应进一步完善选择战略性产业进行科技创新投入的决策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产学研以及地方政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智慧,注重相关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和配套性,从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互动机制上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防止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决策的随意性,推进决策的合法化。同时以严谨而稳定的制度体系和程序系统,促进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决策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保证专家学者对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决策贡献智力支撑,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整个社会营造出决策的科学、民主氛围。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