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唐朝时期的著名宰相和名将,以其谦逊低调、宽容大度的性格而著称。然而,历史上关于娄师德的评价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软弱无能,而另一些人则赞赏他的智慧和担当。
一、娄师德的生平与成就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他自幼聪颖好学,贞观十八年(644年)进士及第,开启了仕途。上元初年(674年),他任监察御史,出使吐蕃,展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此后,他多次参与对吐蕃的战争,屡建战功。天授初年(690年),他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长寿元年(692年),被封为夏官侍郎、判尚书事,次年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二、娄师德的“唾面自干”
娄师德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唾面自干”故事。他深知自己身为宰相,家族荣宠过盛,定会招人嫉妒,于是教导弟弟在遇事时要学会忍耐。当弟弟表示若有人把口水吐在脸上,他会把口水擦去时,娄师德摇头说道:“不对,你把口水擦了,是没有顺从他的怒气,应该让唾沫自然干掉。”这一故事成为了娄师德宽容大度的象征,但也让一些人认为他过于软弱。
三、娄师德的智慧与担当
然而,娄师德的真实面貌远非软弱无能所能概括。他在外敌入侵、战局不利之际,挺身而出,先是奉命收拾残局,出使议和,完成使命后又投笔从戎,治军有方,克敌制胜,凭借武略成为一代名将。在朝理政时,他恪尽职守,为边疆的巩固和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国荐贤却不声张、不炫耀、不求回报,即便是受到被举荐人的排挤也未心生怨恨,表现出了谋国不谋身的极高修养。
四、娄师德的深远影响
娄师德的一生,是勤勉尽责、宽容大度、智慧担当的典范。他的“唾面自干”并非软弱,而是一种深藏着进取精神的韬光养晦手段。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和为贵、谦退隐忍、宽以待人,可以缓和以至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增强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他也坚持原则,在事关国家民族利益和重大是非等问题上,做到宽而有度,容而有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