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五千年文明,可以说是一段君主臣民不断更替的进程。王朝存在时间的长短与二者息息相关。坐拥江山的皇帝不在少数,打下江山的也不乏空手起家者。
历史上的皇帝-朱元璋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小沙弥成长为万人之上万人畏惧的明太祖。这一生本就是一部传奇史书。
而明太祖的治国方略与行事方法与他个人成长密切相关。从史料记载来看,朱元璋出生于农民家庭且为家中幼子。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虽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早期的朱元璋也可以称的上无忧无虑。而后瘟疫的爆发使得其父亲与几位哥哥去世。生活变得艰难起来,也是在这一时期朱元璋无奈之下进入寺院成为小沙弥。
然而时局动荡同样入不敷出的寺院只给了朱元璋五十多天相对安稳的生活后,让其自己化缘走进了纷乱的社会,家庭的突然变故过早接触的世态炎凉对其的性格、胸怀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这一段经历也为后期其热衷刑法苛责官吏埋下了伏笔。
朱元璋开朝之后与历代统治者相同--倾向于中央集权。皇权的分散以及老臣的功高震主,是许多开国老臣最后不得善终的原因所在。
朱元璋从最初赤手空拳打天下,到自己统兵出征。中间经历了郭子兴的去世以及自己的婚姻。这一路走的并不顺畅,也是朱为何会在初期对大臣十分倚重的原因所在。一人不可能完成宏图霸业的施展,正是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等人及时给予了他军事政治上的支持才使得明朝的顺利建立。当然这些人最后也被封官加爵并未亏待。
而黄袍加身大明建立后,不同于战时的相对狂野,规矩之下功臣也好名主也罢也开始显露出不足之处。
作为平民皇帝的朱元璋,存在不可避免的猜疑心。在他当朝中后期重刑法严惩官员可以看出。尤其是在经历了胡惟庸案与蓝玉案之后,暴戾的刑法措施更加盛行。这可能来源于他仅在年幼时受过有限的教育以及家庭因素。尤其是家中亲友相继离世后朝不保夕的生活于朱元璋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记忆。而胡惟庸案也是一个契机,废除了丞相制度收归了中央集权使明太祖看出了功臣整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蓝玉案更是如此。蓝玉与胡惟庸同为开国元勋。且此人衣冠楚楚面容姣好,并且有勇有谋。最早与冯遇春共同作战。后又和傅友德行至蜀地,于徐达北征再定云南,可谓功勋卓著。又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施南、忠建二宣抚司南蛮反叛之时。于前年受命督修四川城池的蓝玉奉命成功平叛西南之乱。朱元璋甚至册封其女儿为自己的儿子王妃。可见早期朱元璋对蓝玉的器重。
而之后的蓝玉却渐渐迷失在权利的旋涡中看不清自己的人臣地位几次三番挑衅皇权。为日后的蓝玉案埋下了祸根。
蓝玉所做荒唐之事可谓罄竹难书:不顾民愤的强占东昌民田,并将前来问询的御史暴力赶走。杀北征南返时,夜晚抵达喜峰关,仅因守关的官吏未能及时开门迎其进入,蓝玉便纵兵毁坏蒋哨关,破门而入。回京以后不满位居宋、颍两人之下,公然抱怨自己未能位居太师。又在酒宴上顶撞皇帝。恃宠而骄是功臣大忌,可惜蓝玉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遂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指出蓝玉勾结众多朝廷重臣。甚至吏部、户部、几路诸侯也参与其中。令着重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皇权至上的明太祖震怒!!下旨以谋反罪将其逮捕入狱,牵连家族众人,加之相关的大小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之多。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朱元璋念及蓝玉与自己是儿女亲家,他心一软,宽大处理:碎剐改成剥皮。
这样,刽子手把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他们打开一看,顿时整支军队都为之一震!
经历了两大权臣重案之后的明太祖也步入暮年。心态与明智皆不如壮年时期,内心惶然表现更甚,进一步加大了对官吏的控制。此时的朱不仅爱杀人,更喜欢玩弄杀人花样,不仅恢复了旧朝的严苛刑法;又新发明了挑膝、刷洗等新的酷刑。以至于一众官员战战兢兢人人自危。
成王败寇,古人的功过也无法平断。只愿现在的我们每个人胜时不骄纵败时不沉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