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的四大义子,在历史上都很有名,史书上有专门的记载。至于张献忠的亲生儿子,史书的记载不多,但是可以断定他是有儿子的,而且不止一个。
明朝边军画像
关于张献忠儿子的史料,可以找到的不是很多。有一篇野史这样写道,张献忠酷爱杀人,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轻易放过。有一次,他的小儿子从堂前经过,张献忠“唤而不应”,于是怒火中烧,下令将这个小儿子处死。但是,等到第二天早上,张献忠的气消了,便开始后悔起来。但是,他并没有自责,而是责怪他的妻妾们当时没有劝阻他,于是下令将妻妾们也杀了。这个故事出自野史,真实性无从考证。
在《明史》中,也有一段关于张献忠儿子的记载,是这样说的,张献忠在四川遭到清军的进攻,知道自己可能要失败了,于是下令将妻妾全数杀死,连最小的儿子也没放过。他对义子孙可望说了一段话,交代了他这样做的理由。大意是,我虽然要死了,但是我的妻妾儿子都不能被清军俘虏,所以将他们杀死。你是我的长子,终究是世子,我死后要联明抗清,云云。
如果按照这个记载所言,那么张献忠的儿子应该没有活口了。但是,现代研究发现,全国各地均有自称为张献忠后人的族群存在,并有族谱和世系表为证。这是不是说明上述史料记载有误呢?我们可以设想,张献忠当时确实下令杀了儿子,但是毕竟妻妾儿子众多,难免有漏网之鱼。或者说,他下这个命令根本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所谓虎毒不食子,也许只有制造儿子已死的假象,才能保全他们的性命吧。
张献忠这个名字,始终和两个关键词分不开,一是宝藏,二是杀人。关于张献忠杀人,虽然清朝的史书以及当时的野史都有记载,但是仍有争议不断,没有十分确切的定论。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四川,为了说明杀人是上天的旨意,制造了张献忠七杀碑的“圣嵛碑”。
七杀碑资料图片
据说,清军打败张献忠后,士兵在王宫废墟中发现了一块“圣嵛碑”。在这些“圣嵛碑”上刻着醒目的碑文:“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是大顺二年的落款,也被作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的有力证据。张献忠残酷杀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四川的经济与文化,扼杀了中国文明的传承者,这是一种空前的、灭绝人性的迫害行径。
自古农民起义军的军纪都会经历一个由好转坏的过程,到后期都会出现乱杀无辜的现象,只是杀的程度不同。张献忠作为义军的首领,其杀人数量和手段比之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被后世冠以“杀人恶魔”的称号。
尽管在当代,有不少学者主张,四川人口减半的祸首是清军而非张献忠,张献忠七杀碑是后人伪造的,但张献忠曾在四川肆意杀人的事实是无人可以否认的,只是杀人数量的区别罢了。张献忠屠川不仅有清朝官方史书的记载,也有当时的读书人的野史可循,更有外国传教士的资料作证,要翻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在历史上也算个人物。此人生前曾轰轰烈烈,死后却没能留下好名声,各种因由,一时难以尽述,本文仅针对部分事件,做一个张献忠简介。张献忠出生于陕西延安,如果不是天灾人祸,估计他这辈子也就平平庸庸地过去了。
明永历帝殉国处纪念碑
但是,历史的潮流往往需要一个推动力,而将张献忠推向历史潮流的就是旱灾。明崇祯末年,西北大地旱灾、虫灾不断,而官府赈灾无力,于是引发了流民暴动。很快,流民暴动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发展到陕西全境。
而张献忠,他本来的职业是捕快,也算半个公务员,但是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开除了。后来,年轻气盛的张献忠跑去当兵,这次不但差点丢了差事,还差点被砍了头。如果张献忠早生几十年,那他就只能谢天谢地,感谢老天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小命了。不过,这时的张献忠决定走另一条路:造反。造反这事,要是放在以前,那可是风险极大的事儿,一个小老百姓能保命就不错了,哪敢轻易造反?不过,在当时的西北大地,处处都是流民暴动,造反那是家常便饭,指不定还能混出个什么名堂来。所以,张献忠的选择是识时务的。
有着野心的张献忠,并没有去哪个寨主手下当一名小兵,而是自己拉起了队伍,当起了“大王”。陕西古称“秦”,张献忠就自封“秦王”。后来,他嫌秦王不够威风,干脆搬来龙椅,在四川做起了“大西国”的皇帝。然而,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做的。所谓树大招风,张献忠当皇帝没多久,就被各方势力围堵。最终,大西国在清军的进攻下陷入危局,曾经威风凛凛的张献忠也被清军射杀。不过,张献忠虽死,他的部队还有实力,在他死后仍坚持抗清十几年,直到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张献忠从一名小兵坐上皇帝的宝座,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乱世造英雄”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