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道之战是三国末期强魏对弱蜀的一次战争,是完成全国统一的前奏。司马昭以邓艾、诸葛绪牵制及阻遏姜维于桥头以西至沓中地区,以关闭姜维大军于无用武之地,使钟会的主力得以越过汉中的阳安关口而直趋剑阁如入无人之境。又另派魏兴太守刘钦预先攻取子午谷与骆谷的南口,袭扰汉中蜀军侧背,可说是筹谋周密,部署适当。可是由于诸葛绪的无能,而姜维实施机动的卓越,使司马昭周密的战略部署遭到破坏。由此可知,卓越的战略计划和部署,必须依赖优秀的将帅去执行,才能付诸实施,达到预期战果。否则,尽管周详地运筹帷幄之中,亦难决胜千里之外。
从战役指导上来研究,魏灭蜀之战的关键点在于要迅速粉碎蜀汉边防要地汉中的防御,转折点则是魏军偷渡阴平。其特点是突然袭击,实施山地进攻。姜维率蜀军主力长期偏处沓中,使蜀汉北部边防要地汉中的防务空虚,这就给了魏军以可乘之机。司马昭发现并利用了这个空隙,制定了直捣汉中的计划。钟会又不为汉、乐二城所牵制,绕过二城直趋阳安关,因而使蜀军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姜维及时地实施战略机动,魏将诸葛绪没能达到截断姜维归路的任务,使姜维侥幸地退守剑阁,堵住了这个漏洞,粉碎了司马昭的进攻部署。
从汉中正面来看,钟会的大军被阻,似乎是已经无隙可乘,无虚可蹈了。可是姜维忽视其他谷道空隙的防守,新的漏洞又被邓艾找到,终于被魏军出其不意地偷渡阴平,击其空虚,冲入腹心,正符合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军争篇》)的原则,也扭转了魏军功败垂成的不利态势,使战局急转直下。因此,姜维对大山区的防御部署和指导是有着重大失误的。如果平时重视汉中正面的边防筹划,在部署山地防御时,重视隘路设防,堵塞虚隙,像阴平这些虚隙之处,早就应该配备兵力。由于没有照顾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兵力部署不当,因而产生虚隙,终因一、二着之误,全盘皆输。而马邈的不战而降;诸葛瞻的未能速行据险,扼守隘路;刘禅的不能坚守待援,才使邓艾冒险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