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为何投靠曹操?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三国演义》记载,徐庶投靠刘备以后为刘备出谋划策多次打败曹操。曹操手下谋士程昱献计软禁了徐庶的母亲,想让她劝说徐庶投靠曹操。徐母拒绝以后,又伪造徐母书信,诱骗徐庶离开刘备。临走之时,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得知被骗以后,发势不为曹操设一谋。
然而在《三国志》中,徐庶投靠曹操是因为他的母亲被曹操追获,主动离开刘备去投靠曹操的,而且并非临走才推荐诸葛亮,早在跟随刘备之时就已经推荐了诸葛亮。
魏国人才太多
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北伐,出击陇右,听说好友石韬的官位只不过是郡守、典农校尉,徐庶的官位只不过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感叹道:“魏国难道是谋士太多了么!为什么不重用他们两人呢?”蜀汉人口只有魏国的五分之一,假如人才分布比例是均匀的,魏国人才出现的几率是蜀汉的五倍,人才自然远远多于蜀汉。曹魏有谋士贾诩,荀彧,荀攸,刘晔,司马懿,蒋济,董昭,程昱,杨修,陈群等等。能力与徐庶相当的人比比皆是。以徐庶的才能,如果投靠刘备,或许能够得到重用。但是跟随曹操,就只能做御史中丞了。而且当徐庶投靠曹操之时,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剑指荆州,徐庶已经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了,而且他的阵营已经有不少谋士了,自然不差他一个,论资历,也远远比不上早年跟随曹操的谋士。而徐庶跟随刘备之时,刘备恰逢颠沛流离客居荆州之时,手下根本没有像样的谋士,徐庶自然得到刘备重用了。
徐庶的真实能力存疑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的不失为一代奇才。跟随刘备以后,破曹仁八门金锁阵,献计夺取樊城,玩弄曹军于鼓掌之中。离开刘备跟随曹操以后,又在赤壁之战识破庞统的“连环计”。然而徐庶在《三国志》中,却只有三次记载:
第一次是徐庶早年曾为朋友杀人,之后弃武从文。
第二次是徐庶投奔刘备以后,推荐诸葛亮。
第三次是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追获,离开刘备投靠曹操。
这仅仅这几次记载并没有说徐庶有用过任何谋略,甚至翻遍史书,都找不到徐庶献计的任何记载。徐庶不为曹操献计,难道也不为刘备献计么?
就连徐庶的好友诸葛亮,评价徐庶也只是说,你可以去当刺史郡守。而诸葛亮本人可是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物呀,可见在诸葛亮心中,徐庶的才能是远远比不上他的,诸葛亮“观其大略”,徐庶却是和普通人一样“务於精熟”这境界差距也是明显的。
徐庶的出身问题
虽然曹操提出“唯才是举”,主张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但是曹操这个举措不过昙花一现,到了魏文帝曹丕时期,魏国的用人举措已经从“唯才是举”改成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低微的徐庶,自然不会受到重用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只不过是美丽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