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代王刘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汉十一年春正月(公元前196年),刘恒被汉高祖刘邦封为代王,这一年,他7岁。
刘恒并不是汉朝的第一任刘姓代王。汉六年春正月,在臧荼、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被诛灭之后,高祖开始分封同姓诸侯王,其中封兄宜信侯刘仲(又名刘喜)为代王,这是汉王朝的第一任刘姓代王。此时的代王国辖代、云中和雁门三郡五十三县,其地均在恒山以北,地接匈奴。高祖七年十二月,匈奴攻代,代王刘仲弃国,自归洛阳,被废为合阳侯(《史记˙高祖本纪》载刘仲封王在汉七年二月,弃国在汉八年九月,《史记》功臣表、将相表、诸侯王表时间各异,梁玉绳认为皆误。此据《汉书˙高帝纪》)。
之后,高祖立他和戚夫人所生的爱子刘如意为代王,这是第二任刘姓代王。为防止匈奴的侵扰,高祖这次还封亲信陈豨为阳夏侯、并以赵相身份统领边兵,守卫赵、代边防。
陈豨守边,有效地抵御了匈奴入侵。可有时最危险的敌人,往往不是外寇,而是内奸。汉十年八月,陈豨在代地发动了叛乱。
汉十一年正月,在平定了陈豨的叛乱之后,高祖回到洛阳。燕王卢绾、相国萧何等三十三人请立刘恒为代王。从这时起,一直到刘恒登上皇位,他一共当了十七年代王。这十七年,任凭外面风诡浪谲,他在代地的生活一直风平浪静。既没有遭遇像他叔父刘仲时匈奴的大规模侵扰;也没有遭遇陈豨那样手握重兵的边将权臣的叛乱;更重要的是,在上层权贵激烈斗争,吕后残害刘氏宗亲时,他也能像没事人一样置身事外,最后还坐享胜利果实。
汉初之时,匈奴兵强马壮,不时侵扰汉朝边境。刘邦曾被围在平城七天,最后幸得陈平奇计才得以脱险。孝惠帝和吕后主政之时,冒顿单于还写信亵渎吕后,言词甚为无礼,但迫于当时形势,吕后也只能软语卑词。那为什么代王刘恒就能有幸避免匈奴的大规模侵扰呢?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得益于刘邦的妥善安排。这次封刘恒为代王时,高祖把云中以西从代国分割出来,设立云中郡,作为代国抗击匈奴的一个屏障,同时把太原郡的许多地方划归代国,遂使文帝受封时代国的疆域,移到了恒山以南,辖代郡、雁门和太原三郡,王都也移到了太原郡。(《汉书˙高帝纪》:上还洛阳,诏曰:“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地,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都在太原郡的哪个县,《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都晋阳,《史记˙孝文本纪》记载都中都。中都在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而晋阳在今太原市晋源区,二者之间相距八十公里左右。从《史记·孝文本纪》“(文帝三年)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的记载,如淳认为刘恒初封代时,王都在晋阳,后来迁徙到了中都。而梁玉绳认为:“当时诏都晋阳,而实居中都,亦犹韩王信诏都晋阳而请居马邑耳。”
同时,刘邦还把宿将付宽任命为代相国(原为齐相国),并领兵守卫边防。付宽是一名骑将,秦汉之时的骑兵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他和同为骑将的靳歙可谓战无不胜,《史记》载他们“诛名将,破军降城以十数,未尝困辱,此亦天授也”。猛将守边,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二是从高祖晚年开始,汉朝开始了以女人换和平的和亲政策。在经历了平城之围后,刘邦命刘敬为使,奉宗室女为单于阏氏,并和匈奴约为兄弟,每年送给匈奴一些丝绸、酒和食物等。惠帝和吕后秉政之时,继续奉行和亲政策,缓和了汉匈之间的对立冲突。虽然和亲并不能彻底解决矛盾,但可以换得短暂的和平。文帝在代地的平静生活,正是通过和亲换来的。
可以说,代王刘恒既得与匈奴和亲之天时,又得国域南移之地利,更得与守将和谐相处之人和,避免了匈奴的侵扰。
高祖刘邦驾崩后,吕后为了独握大权,开始残害刘氏宗亲。先是在汉惠帝二年,鸩杀了戚夫人所生的赵隐王刘如意,接着在高后七年幽杀了赵幽王刘友,逼杀了赵共王刘恢,后又使人杀了燕王刘建之子,使燕国绝后除国。那代王刘恒很可能是因为他母亲薄姬的不受宠幸,而得以幸免。在刘恒被封为代王时,吕后能放薄姬随子之国,也就没有把他们看作危险的对手。在杀死了三任赵王后,吕后曾有意让刘恒接任第四任赵王,而刘恒谢绝赴任,理由是“愿守代边”,吕后也不再强求。(《史记·吕后本纪》: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也许吕后欲徙代王为赵王,只是试探,其真实想法是封武信侯吕禄为赵王。
刘恒在代之时,曾有一位代王后,她在代王未入立为帝之前死去。非常蹊跷,有关这位代王后的记载非常之少,少到不合常理——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更为蹊跷的是,代王后生的四个儿子(《史记·孝景本纪记载“前后有三男”》),在文帝即位后三个月内全部死去,这就引起后世无限猜想。
《史记˙外戚世家》记载:“四男更病死”。代王后因某种病早早离世,她的四个孩子很可能遗传了母亲的致病基因,先天不足。受古代低下的医疗水平所限,所以导致孩子相继夭亡。
第二种观点认为,代王后的四个儿子都是被窦漪房所害。代王后的儿子是嫡出,且又年长,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将来是要被立为太子的。为了自己的儿子能被立为太子,也为了自己能被立为皇后,所以窦氏谋害了代王后的四个儿子。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文帝自己将四个儿子处死。吕后为掌控朝政大权,大搞“刘吕配”,使大多刘氏子孙都娶了吕氏之女,代王后很可能也是吕氏族女。周勃等功臣集团和部分刘氏宗亲发动政变,尽诛诸吕,连惠帝的四个儿子也被杀害。为了让反吕派安心,文帝必须与吕氏家族划清界限,于是牺牲了自己的四个儿子。
其实,所谓平安代王,有天时地利之客观原因,更是薄姬和代王刘恒藏愚守拙,自远朝局的主观争取。代王最后坐享渔翁之利,以藩王入承大统,正以实践为《道德经》做了注解:“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