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年李自成要进军北京,意在推翻明朝的统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崇祯十七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李自成出兵的第十五天,渡过黄河并攻破晋南重镇平阳的大顺军一路北上,并且接连踏平河津、稷山等沿途沿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池。陕西巡抚在这样巨大的防御压力下仍然从各地抽兵调将,意图与大顺军一决生死,其可谓是大明朝的忠诚良将。而与陕西巡抚作为不同的是,陕西许多州府在看到大军来犯后纷纷举旗投降,使得大顺军不损一兵一将就将许多重要地区收入囊中。更让人觉得遗憾的是,陕西巡抚所抽调来的明军对李自成的大顺军十分畏惧,还没等开战便有大半出逃。古城太原仅抵抗大顺军两天,便宣告破城。
根据史料记载,李自成在拿下太原城后,随即发表了在我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永昌元年诏书。并且在这篇檄文中,李自成毫不掩饰地揭露了明王朝内部存在的腐朽和诟病。在这篇檄文传递给老百姓后,李自成的谋士还创作出了一首著名的歌谣:“不差钱,不纳粮,吃着不尽有闯王”。面对着李自成如此快速且猛烈的攻势,崇祯又是如何做出应对的呢?
其实当李自成如履平地般北上进攻之时,崇祯也感到北京城防无望,他召见了翰林学士李明睿,并且与他对迁都一事进行了探讨。李明睿也对迁都的问题思量再三,于是在面对崇祯的问题时表现得胸有成竹,并且李明睿还为崇祯规划了一条颇为安全的迁都路线,即取道山东,假意到孔子庙朝圣,待到曲阜则快马加鞭一路南下,预计总共20天的路程即可到达较为安全的淮安地界。
不过对于调集经营部队的问题,李明睿却感到左右为难,因为当时明军的所有主力要么是在抗击清军,要么也是在抵御义军,况且既然他们已经做好了迁都的决定,那么京城也必须要留下一些士兵用于防守,所以综合以上考虑,李明睿就建议崇祯应该再招募一支新军,但由于国库无钱导致这项筹兵保驾的大事最终还是被搁浅。
不过南迁一事遭到搁浅,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学士李建泰挺身而出。他曾许诺会捐赠百万银两专门用于募集新军,以此来救援他的家乡,只是当李建泰费心费力花钱招募来的却是一些市井无赖和地痞流氓,这些人完全不听从号令指挥,还没有开出京城很远就已经出现了逃亡事件,除此之外,由于他们途经的州县有些害怕军队,所以将这只招募而来的新军拒之门外。
而后这些经过传到崇祯的耳朵里以后,崇祯也深知李建泰无所作为,所以又一次考虑到了迁都问题。但据史料记载,这一次提起迁都建议的仍是李明睿,只不过不同的是,崇祯这一次把此问题摆在了明面上,一时之间朝廷对此也议论纷纷。
但由于同意与否定两大阵营争论不休,也导致此事一直拖到了2月中旬,眼看着李自成的大军即将到达大同,另一路大军也攻破了真定,崇祯再也坐不住了,所以又一次召集了群臣商议这件大事。
由于双方仍然争论不休,所以当时有一位名叫李邦华的大臣又提出了一项折中的提议,那就是先派太子南下用于加强江南防线,崇祯则继续留守保卫北京,但仍然没能捍卫那些不同意迁都的大臣的想法。
一直到3月15日,李自成的军队还是通过了居庸关,没过多久就占领了明朝皇陵的所在地昌平。不过当时令人不解的是,李自成明明胜券在握,可是他仍然选择派出使者进入皇城与皇帝谈判。
当时李自成的态度是,明朝要自封李自成为王,承认山西和陕西作为封国,并赏赐军费百万银两作为报酬,他们会率领大顺军负责安定国内的其他起义军,并为明朝抗击满清的入侵。其实以当时崇祯帝的处境来看,李自成开出的条件还是非常诱人的。但由于崇祯帝考虑到,如果就此作出让步,未来可能就要一再退让,因此在那时,他希望能够有一位大臣为自己挺身而出支持议和的绥靖政策,如此一来,即便是有百姓或群臣指责,但也有替罪的羔羊。
因此当时崇祯帝询问刚刚做上首府的魏藻德这个方案是否可行时,魏藻德深知这是崇祯帝为他设的陷阱,所以迟迟不发言。无奈之下崇祯帝也只好打发了前来谈判的使者,就这样李自成和崇祯帝的义和之时宣告失败。
结语
结果是当晚起义军就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在第2天清晨,负责守卫京城的官员曹化淳主动敞开城门,等到夜幕再度降临之时,李自成的军队已经大入了北京城,而崇祯帝深知未来无望,只能选择用白绫结束他可悲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