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胤祥的两个儿子弘昌与弘晈受到极高的礼遇,为何还要参与弘晳逆案?

历史趣闻 2024-10-28 16:54:01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乾隆初年曾发生过一件政治夺权事件——弘晳逆案,废太子胤礽之子弘晳与胤祥的两个儿子弘昌与弘晈遭到了惩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皇帝以“行止不端,浮躁乖张”等理由,处置了康熙朝时期废太子......

  乾隆初年曾发生过一件政治夺权事件——弘晳逆案,废太子胤礽之子弘晳与胤祥的两个儿子弘昌与弘晈遭到了惩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皇帝以“行止不端,浮躁乖张”等理由,处置了康熙朝时期废太子胤礽之子弘晳,并且如同他的父亲雍正处置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那样,将弘晳削宗夺爵,就连名字也改为极富羞辱意味的“四十六”。这便是乾隆朝初年非常著名的“弘晳逆案”。

  就在乾隆皇帝处置弘晳的同时,十三阿哥胤祥的两个儿子弘昌与弘晈,也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惩治,理由是“与弘皙结党营私,往来诡秘”。

  按理说,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关系紧密,两人更是书写了一段“千古君臣兄弟”的历史佳话,而雍正和乾隆对于胤祥的子嗣后代们也都予以了极高的礼遇,弘昌与弘晈不应该有叛逆想而自毁前程,可这二人为何还是会参与到这场“弘晳逆案”之中呢?

  “弘晳逆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弘晳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父亲为康熙皇帝的嫡子胤礽。

  康熙十四年(1675年),刚满周岁的胤礽就被康熙册立为皇太子,并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用以培养和教育胤礽,然而胤礽的表现却令康熙极度的失望。最终,胤礽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两度遭到康熙皇帝的废黜,后被圈禁于咸安宫之中,直至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

  虽然康熙对于胤礽是极度痛恨,并且将其两度废黜,可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于胤礽之子弘晳的喜爱。

  弘晳自幼被康熙抚养在皇宫之中,相比于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才入宫被康熙抚养教育的乾隆皇帝,弘晳在康熙身边的时间更长,并且也得到了康熙更多的言传身教。

  更为重要的是,康熙甚至在有段时间内,也隐隐表达出了想要让弘晳继承皇位的想法。

  “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允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在他临终前除了安排让雍正继承皇位,同时还交代要将弘晳晋封为亲王爵位。

  “废太子允礽的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

  雍正登基之后,对于弘晳还是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和善待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刚刚登上皇位的雍正就封弘晳为多罗理郡王,并且在雍正八年(1730年)的时候,又将其晋封为和硕理亲王。而乾隆被雍正册封为亲王爵位,都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事情了,弘晳也成为康熙孙辈中,第一位被册封为亲王的人。

  不仅如此,雍正平日里非常关心被安排在郑家庄居住的弘晳,不仅给予了其极高的生活起居标准,同时还为其提供了数量极为庞大的侍从及侍卫,当然,这些人也承担着监督、监视弘晳的任务。

  对于雍正的厚待,弘晳自然是感恩戴德,甚至将雍正皇帝称为“皇父”,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弘晳是严格遵守了朝廷的律令以及雍正对其的要求,各方面的表现都是终归中举的。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上了皇位。

  新登基的乾隆皇帝相比于雍正,对待皇室宗亲,特别是众位康熙皇子及其后代的态度要温和友善了不少,特别是在此期间,乾隆还将被雍正囚禁十余年的十阿哥胤 与十四阿哥胤禵进行了赦免,在当时算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而也正是乾隆皇帝的这些举动,可以说是让在雍正朝期间倍感紧张和压抑的宗室们长舒了一口气,因而弘晳也就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他乖张、浮躁的一面。

  一方面,弘晳开始频繁的与其他的皇室宗亲进行秘密的接触与交往,并且是频度越来越高,包括十六阿哥胤禄,五阿哥胤祺之子弘昇,十三阿哥胤祥之子弘昌与弘晈等,都与之建立非常密切的联系。

  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的弘晳也开始变得有些“口无遮拦”,多次公开炫耀康熙皇帝对其的喜爱,甚至还扬言康熙因为他还有过重新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想法。

  可以说,弘晳的行为和言论给了刚刚登基的乾隆皇帝以极大警觉,于是为了维系自己的皇权统治,乾隆雷霆之势,迅速处理了“弘晳逆案”。

  “弘皙、乃理密亲王之子。皇祖时,父子获罪,将伊圈禁在家。我皇考御极,敕封郡王,晋封亲王,朕复加恩厚待之。乃伊行止不端,浮躁乖张,于朕前毫无敬谨之意,惟以谄媚庄亲王为事,且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即如本年遇朕诞辰,伊欲进献,何所不可。乃制鹅黄肩舆一乘以进。朕若不受,伊即将留以自用矣,今事迹败露,在宗人府听审,仍复不知畏惧,抗不实供,此尤负恩之甚者。”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将弘晳,按照雍正处理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胤禟那样,予以了最为严厉的处置。

  “从前阿其那、塞思黑居心大逆,干犯国法,然尚未如弘晳之擅敢仿照国制,设立会计、掌仪等司。是弘晳罪恶,较之阿其那辈尤为重大。”

  就这样,弘晳被乾隆皇帝削宗夺爵,逐出宗室,名字也被改为了“四十六”,并将其圈禁于景山东菓园中,直至乾隆七年(1742年)弘晳去世。

  弘昌与弘晈,这两位胤祥之子,为何会参与到“弘晳逆案”之中?

  弘昌参与到“弘晳逆案”中,完全是他性格上的缺陷以及为人处世欠考虑所致。

  早在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期间,胤祥的长子弘昌就与弘晳关系非常的要好,而这却极大的激怒了十三阿哥胤祥。在此之前,由于胤礽仗着自己高贵的出身,自幼便经常欺凌胤祥,两人关系从小就极为不好,并且胤祥也是胤礽的重要政敌与反对者,为此他还曾早到过康熙的圈禁。

  可不管胤祥如何规劝,弘昌始终我行我素,再加上弘昌确实闯祸不少,于是在雍正登基后,胤祥主动向雍正皇帝请旨,要将弘昌圈禁在家中,由他进行严加的管教,为的就是不希望弘昌的过错而牵连到整个家族。

  “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

  事实证明,胤祥的担忧与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胤祥去世后,弘昌被雍正赦免放出。而到了乾隆皇帝登基之后,他与弘晳的关系愈发紧密,这也引发了乾隆皇帝的警觉。

  于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皇帝将弘昌视为了“弘晳逆案”的重要主犯之一,削夺了其贝勒爵位,并且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弘昌去世,乾隆皇帝也没有恢复其爵位,同时也没有对其再次册封,可见乾隆皇帝对其的愤恨之情。

  可以说,弘昌之所以会有如此惨淡的结局,完全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至于弘晈,也是因为自己的轻狂与愚笨,而遭受到了重大打击。

  虽然弘昌是胤祥的长子,但其为胤祥的侧福晋瓜尔佳氏,属于“庶出”,而胤祥的第四子弘晈则是由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的“嫡子”。

  然而,让弘晈感到极为不公的是,他与胤祥的第七子弘晓虽同为“嫡子”,但雍正最终安排当时年仅9岁的弘晓袭承了胤祥的“和硕怡亲王”爵位,并下旨“世袭罔替”,而他则只被雍正册封为了宁郡王,并且这个爵位是雍正“硬生生”的要赏赐给胤祥家族的,之前是被胤祥一再拒绝,险些化为乌有。

  而也正是这样的安排,让弘晈感受到了极度的不平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弘晈也与弘晳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当然,从弘晈的性格上来看,让他进行谋逆他是这个胆量的,而他与弘晳等人过密的交往,一方面是为了要进行发泄,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够改变现状,得到他那个梦寐以求的“和硕亲王”爵位,属于提前“铺路”。

  只不过,随着“弘晳逆案”被勘破,弘晈也就此受到了牵连。

  由于弘晈的爵位是雍正所封,并且雍正还特别交代:

  “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于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削夺其爵位,只是以“私相交结,往来诡秘”为由,对其进行了训斥以及其他一些惩处。

  不过这件事情还是给弘晈以极大的打击,同时也让其就此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在这之后,弘晈便一心做起了“闲散王爷”,无心过问政事,专心在府中养花弄草,直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去世。

  相比于弘昌和弘晈,袭承十三阿哥胤祥“和硕怡亲王”爵位的弘晓则是要“老实”、“安稳”许多。

  毕竟已经有了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因而不会像弘昌和弘晈那样,对现状有着极大的不满,再加上雍正与胤祥确实是“慧眼识人”,不管是面对“弘晳逆案”,还是此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弘晓基本都能够摆正姿态,做到明哲保身。

  不仅如此,弘晓热衷于读书与著书,并且借助其与曹雪芹家族有一定的交往关系,还过录了《石头记》,在文学领域也取得了一番成就。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晓去世,其子永琅继续袭承了“和硕怡亲王”的爵位,而也就是在这一年,乾隆皇帝正式将“和硕怡亲王”确立为了“铁帽子王”之一,弘晓也算是没有辜负胤祥的辛勤付出,圆满完成了其应有的家族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