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讲的是刘备、张飞、关羽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在一个开满桃花的园林中举酒结义的故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一直都是民间演义、戏曲中的热门桥段。著名的戏曲、豫剧《收姜维》中,诸葛亮对赵云唱道:
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听山人把情由细说端详……
这是民间戏曲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一次表达,诸葛亮为何把赵云说成“四千岁”呢?因为很多人认为,当初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拜为异姓兄弟,称之为“桃园三结义”,后来在创业时期,赵云投奔刘备,赵云屡受刘备重用,而且作用不输给关羽和张飞。因此有人把赵云“补”进了“桃园结义”之中,说赵云是“四弟”,这就是上述“四千岁”的来源。然而,事实上“桃园三结义”可能都不存在,何来的“四结义”呢?
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说法,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汉室衰微,刘备苦于报国无门,偶遇关羽和张飞,三人相见恨晚,志同报国,于是在桃园之中结义。适逢春风袭来,盛开的桃花在桃园中缤纷,三人宣誓为兄弟,画面感十足。实际上,《三国演义》是明朝时期的演义说法,正史中可没有桃园结义这一段。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即:这里只是降到关羽和张飞是刘备手下的两名部下,并没有提兄弟之说。
《三国志·张飞传》曰: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张飞和关羽很早就跟着刘备,因为关羽的年龄比张飞大好几岁,所以张飞以“兄长”来看待关羽。这里算是比较接近的一次,但张飞把关羽堪称兄长,却并没有提刘备。也就是说,不排除关羽和张飞私下以兄弟相称,但刘备作为二人的主公,应该没参与此事。
建安五年,汉献帝密写“衣带诏”,召刘备等人密杀曹操,最后事发,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被擒。曹操派张辽劝降,关羽有一段话,据《三国志》记载:
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关羽因为受刘备“厚恩”,不愿意归降曹操。这里提到两个称呼,分别是“曹公”和“刘将军”。可以看出,在关羽心中,刘备并不是他的“兄长”,否则,这个时候以“和刘备结拜”为说辞,是拒绝曹操的最好理由,关羽不曾提及此事,说明他确实没有结拜。
曹操手下有一位谋士名叫刘晔,此人颇受曹操、曹丕、曹叡重用,是三朝元老。在关羽被杀后,曹操去世,曹丕曾问群臣一个问题:“刘备会不会因为关羽之死,而举兵攻打东吴?”《三国志·刘晔传》中曾说:
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后备果出兵击吴。
这里提到8个字非常关键,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古代讲究君臣父子,若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断然不会以“父子”相论,因此可以断定:刘备和关羽、张飞二人,并没有“桃园三结义”。
笔者认为:三国时期,西蜀众将中,关羽和张飞早年跟随刘备,是刘备的左膀右臂,称得上是刘备最为信赖的二位武将。但三人关系亲密,并没有结成异姓兄弟,所谓的桃园三结义,不过是民间演义和评书戏曲中对美好情义的一种向往罢了。从史学上说,桃园三结义从未存在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