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前身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的秦国,地处西北边陲,经济落后,当时的齐国十分强大、楚国地域广泛,然而,最后完成统一大业的却是秦国,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秦国本身地处西北边陲,经商鞅变法后走向强盛,经济和军事跟齐国不分伯仲,但要以一敌六,一统天下,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秦国一开始就将重心放在外交和谋略上。
外交上的核心就是防止六国联合,只要六国联合的苗头一出现,就分层次破坏六国的联盟关系。
谋略上的核心就是吸纳人才和破坏对方的人才。当秦王嬴政下逐客令后,李斯马上上《谏逐客书》。李斯的建议一方面是吸纳人才,广开言路,另一方面是以重金去收买六国的人才,钱财没办法收买的,就用刺客,刺客杀不死的,就用反间计逐一击破,再以良将消灭对手。简单总结就是“既然不能为我所用,只好灭了你,也不能让你为他人效力”。
秦国最后可以一统天下,也多亏这两个战略。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你秦国会这样谋划,我就不会吗?其实真正将这两个战略完美实施的,不是秦王嬴政本人,而是六国君主的昏庸。若非如此,你的计谋怎会成功。
所以,战略是一方面,战略能不能落地实施起作用,还要看领导层是否贤明,同时对方的君主是否“神配合”。在秦国统一的过程里面,六国国君昏庸的“神配合”,默契地帮助秦国实施自己的谋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