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汉十常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说东汉末有十常侍,但你了解他们其实是12个人吗?
三国也许并非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但其故事性确实是最强的,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都是出自于三国,当时的权谋斗争与武将沙场博弈也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三国是出自于东汉末年的乱局,乱局催生十八路诸侯最后才有了三足鼎立,那么东汉末年到底为何而乱?
十常侍
东汉末的混乱局势是几百年的诟病,不是一两个因素导致的,但是如果说东汉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火药桶,那么为什么偏偏在这一个时间段里爆炸了?是谁点燃了导火索,想必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的十常侍会是首当其冲。十常侍指的是一个官位叫做中常侍,而能够担任这个官位的全都无一例外是太监,所以所谓的十常侍乱政,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太监乱政。
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奇书,而在这本书当中,以上10个人分别是当年祸乱时局的太监们,正是他们的怂恿与胆大包天,汉朝才会彻底变得混乱了起来。受到蒙蔽的汉灵帝最终也成为了他们的帮凶,毕竟这些太监从小就陪伴在小皇帝的身边,为了让小皇帝玩得开心,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其它外人想要得到小皇帝信任,不问过太监们怎么行?
从小受到了这些太监的蒙蔽与教育,所以小皇帝荒于政事,再加上皇帝从小就养成了这样喜好玩乐与欢迎的性格,当然就对政治这种事情更加不过问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太监成为了皇帝的耳目,但具体皇帝能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要他们说了算,所以当时东汉的真正掌权者其实是这些太监才对。
所谓的十常侍,其实是12个人
刚刚我们还提到了十常侍,并且分别念出了他们的名字,为什么突然就有12个人了呢?原来三国演义虽然极大程度的还原了历史,但毕竟是一本比较精彩的小说,而小说自然就要塑造独特的情节,有很多地方都是进行虚构与改编的,真正的十常侍其实有12个人。
十二常侍的名字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从这份名单当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三国演义虽然有进行一改编,演义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尊重历史的,张让这个太监头子的名字同样没有改。
十二常侍具体干了啥?
在汉灵帝小时候,这些太监就一直陪伴着他,以至于皇帝对他们非常的亲切,甚至称为父母。确实从这个角度上来论证的话,这些太监倒也算不上是什么罪大恶极,毕竟皇帝是古时候最高大的人物,他本身掌握着极权。而整个天下这么大,一个不学无术的皇帝当然掌控不了,没有这些太监的帮忙,估计东汉完蛋的更快。
对汉灵帝来说,十二常侍其实更称得上是忠心的仆人与细心体贴的亲人
如果有人从小愿意陪你玩到大,并且对你百依百顺,那你会不会对对方有很好的印象,这是当然的。比如说太监们甚至给汉灵帝设置了一个裸泳馆,在这里面的侍女、妃子都得脱光光,嗨我去,这个就比较刺激了,虽然太监们自己不能人道,但是对这方面的事情似乎了解的还挺多,难怪从小到大汉灵帝都喜欢这几个哥们。
变态心理与短见的治国手段
太监们都是后天不能人道的,他们的生理器官遭到了非常惨重的摧残,所以心里难免有些变态。但不论外人怎么说,可以确定的是,太监们当然得汉灵帝变得更好更强,因为他们的权利来根源就是来自于汉灵帝。如果说有某一个手段会损害到自己的部分利益,但是能够让皇帝过得更好更有威望,我们甚至都认为太监们会妥协,毕竟是自己看着养大的,孰轻孰重他们还是有个数。
然而太监们也没读过书啊
这不是废话?如果这些太监都读过书是知识分子,那怎么可能还去宫里当太监呢?没读过书没什么文化,所以这些太监行事全都是凭借自己的个人喜好以及经验,因此其实是一般没有一点知识的烂人在统治国家,权力中心都是这么一些人出现问题就是迟早的。
最搞笑的是太监们跟皇帝还搞了一个地方,叫做四园卖官所,这玩意儿就有意思了,大家想当官的直接拿钱来买,钱多买到的官就大。这下可好,本来只有高层在瞎搞,现在所有的大官小官都开始瞎搞,东汉可不就完犊子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