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时期文学家、思想家,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方面的成就大于诗。《捕蛇者说》、《小石潭记》、《黔之驴》等,这些散文我们大多都能张口即可背诵全文。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大理评事杨君文集后 序》,高度评价了杨凌的散文写作艺术,赞美其文“讽诵于文人,盈满于 江湖,达于京师”;赞美其人“学富识达,才涌未已”,“雄杰老成之 风,与时增加” 。
比柳宗元稍早的中唐大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中有一首《送杨氏女》,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的离别之景,“别离在今晨,见尔当” 的离别之怅,“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的离别之悲,动人心旌,感人 至深。
殊不知,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学作品竟然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联系。
杨凌何许人也?他是柳宗元的岳父杨凭的亲弟弟,据《新唐书》记 载,杨凭“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 杨凌的妻子不是别人,正是《送杨氏女》里的“杨氏女”,即韦应物的长 女,因为嫁给了杨家,故被父亲称为“杨氏女”。
杨凌与妻子举案齐眉,琴瑟和谐,是一对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更值得称道的是,杨凌和岳父韦应物相处得也非常和谐融洽,二人不时互寄诗词,相与唱和,与其说是翁婿,不如说是朋友。韦应物诗集中的《郡中对 雨赠元锡兼简杨凌》、《送元锡杨凌》和杨凌笔下的《奉酬韦滁州寄示》 都是明证。
杨凌的儿子,也就是柳宗元的叔伯小舅子,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和张继、崔护一样凭借一首诗青史留名,流芳百世,而且还为后世创造 了一个至今仍在频繁使用的文学典故,他的名字叫杨敬之。
杨敬之在担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校长)时,有一个名为项斯的书生几次前来投诗拜谒。杨敬之非常欣赏项斯的诗作,就找接见了这个年轻人。
一番交谈之后,杨敬之对项斯更为喜欢和看重 ,当场挥毫泼墨,写下了《赠项斯》一诗:“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 格过於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于是,就有了 “说项”为人熟知的典故。
柳宗元的柳姓、韦应物的韦姓、杨敬之的杨姓在唐朝时期都是名家大 姓,高门望族,他们之间的联姻恰是当时士族阶层在为子择妇、为女选婿上重视门第出身、不愿和寒门庶族混为一体的充分体现。
后来,随着高门 士族的彻底衰落和庶族地主的最终崛起,这种风气日渐式微,等到韦应物的玄孙——大词人韦庄在世的时候,早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百姓家”的另一番景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