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 最基本的手段。跟着小编一起探寻。
中国由于地盘很大,又属于多文明的发源地,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很多地方长久封闭,因此那时候的人说话,大都是南腔北调。生在不同地方的人,很难互相听懂的。其实别说古代,就算是现在,交通已经很发达,资讯也已经很畅通,不同方言地区的人说话,互相也是不容易听懂的。比如东北人就不容易听懂广东人说话,广东人就不容易听懂上海人说话。哪怕四川和湖北是邻省,四川人也很难听懂湖北人说话的。哪怕同一个省,不同的市,相互之间的方言区别也是很大的,比如京山人就听不懂咸宁人说话。
总之,方言给互相之间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解放后,咱们国家极力推广普通话。如果说话互相听不懂,大家就说普通话,一说普通话就听懂了。现在学校的孩子们,一上学就开始说普通话,有一些家庭,甚至孩子一出生,就自觉地和孩子说普通话。久而久之,说普通话的就越来越多,语言交流有障碍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别说孩子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和刚刚解放那会儿的领导干部,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刚刚解放时期的领导干部,说话都是南腔北调的。但是现在的领导干部,几乎都是用普通话说话。领导干部一倡导用普通话讲话,部下也都跟着用普通话讲话。哪怕讲得不标准,也不敢不向领导看齐。
不过古代不一样,古代更加封闭,而且也没有推行普通话。因此,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考生们,当他们金榜题名,到朝廷中当官,对着皇帝说话的时候,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他们说的那些方言,如何让皇帝听懂呢?
其实,虽说这是我们的一个担心,但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古代皇帝和大臣之间交流,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能在朝廷中当官的,大都是王公贵族的子弟。
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开始的。隋朝之前,又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汉朝之前。汉朝之前,能当官的,只可能是王公贵族的后代。那时候执行的是一种继承制,爵位和土地,都是父死子继。那些贵族们,如果他们的祖辈当官的时候和国君交流没有问题,那么他们的子孙与国君交流也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个阶段是汉朝之后到隋朝之前。这时候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那时候选拔人才的制度,先后有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但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所推荐出来的人才,也大都是王公贵族的子弟,或者官宦人家的子弟。这些人虽然没有父死子继,但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其实换汤不换药,王公贵族和官宦人家的子弟,照样能够获得继续当官的机会。只不过本来应该接替祖辈当官的,改为到其他地方去当官了。整个社会的根本继承体制,没有什么改变。
隋朝以后,实行了科举考试。贫苦人家的子弟,也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走上官场,乃至于当京官,走进朝廷中见皇帝。但实际上,贫寒人家的子弟最终当上大官的可能性,其实是极小的。
比如,隋唐时期的那些学子们,他们除了参加科举考试以外,还得递行状,得要熟人推荐。如果是贫寒人家的子弟,是很难获得推荐的。又比如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文制度,一般的子弟也很难把这些搞懂。
总之,哪怕实行了科举考试,能够到官场上当官,能够混得很好的,也主要是那些官宦人家的子弟,是熟悉官场语言的人。既然是懂得官场语言的人,因此他们在和皇帝交流的时候,自然就是不会存在太大问题的。
二、官场里其实有流行语言,也就是官话。
如果我们现在讲一个人说官话,打官腔,大多是对这个人进行讽刺,讽刺他搞官僚主义,脱离老百姓。
实际上,官话在古代社会,其实是一种官场的流行语言。如果某个官员在官场上不说官话,不打官腔,那反而是一种很失礼的表现。
古代是礼仪社会,把遵守礼节看得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失了礼节,他就失去了做官的基本资格,在官场上就混不下去了。
西周时期,每一个王公贵族的子弟,他们一出生就必须学习各种各样的礼仪,比如“六艺”等等。而学会如何在朝廷中如何说话?说什么话?用什么格式说话?用什么腔调说话?这些都要要进行严格训练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里讲的就是要学习使用官场语言,学习使用官话,学习打官腔。
皇权社会建立后,尽管社会形态发生很大改变,贵族不再是西周东周时期的那个样子,但是他们依然是会进行礼仪训练的。
可以说,当古人走进朝廷中的时候,面对皇帝说话,他们早已经过了非常严格的训练,知道该怎么说话,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古人说话的腔调和语言没能留下来,但是他们留下了奏折。
我们现在看古人给皇帝上的那些奏折,都是非常规范的,甚至是用文言文来写的。这也让我们大致能看出,大臣是如何与皇帝说话的。尽管不可能完全按照奏折上的话来说,但大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别说古代朝廷中的官员,就是现在的企业,也是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这些员工在企业里,面对服务对象,该说什么话,怎么来说话,用什么腔调说话,都非常规范。比如你买东西找客服的时候,他们的那些话,都是程式化的。
从这件小事,我们也可以断定,古代能够走到朝廷去当官的京官,没有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是根本不敢在皇帝面前开口的。
三、古代其实也有“普通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虽然古代没有推行某种普通话,但实际上并不是没有普通话,是有普通话的。这个普通话,就是京城那个地方的使用的语言。
比如,当长安是国都的时候,长安人说的话就是普通话。全国各地的学子们,他们要想在京城里谋生活,就必须学会说长安话。如果他们学会了说长安话,和皇帝交流,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汉朝开国的时候,刘邦这个开国皇帝,不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因此他说的话,肯定带着楚地的方言。但是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这些皇帝的时候,皇室里的人说的话,就已经是完完全全的长安话了。自然,各地学子们去长安谋职,他们不把长安话学会,怎么谋职呢?比如汉武帝时候,很多人想获得汉武帝召见,得到一份官职,他们一般会先在公车署等待。当他们在那里等待的时候,还不改变他们的方言腔调,能获得汉武帝的召见吗?当年东方朔在那里呆了很久,一直没能获得汉武帝召见,于是他就说话吓唬汉武帝的侏儒们,让侏儒们去汉武帝面前告状,因此他才有机会见汉武帝。东方朔可以说费尽心机才见到汉武帝,他在汉武帝面前,还南腔北调地说话,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至于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他不用到朝廷中去当官,很可能一生都走不出他那个小山沟,因此,他们说什么说话,也就无所谓了。
总之,我们完全不用担心他们说话皇帝听不懂。学说话是最简单的,倒是要有高超的学识,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具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