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奇才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前197年,代国的相国陈豨公开谋反,刘邦亲自带兵前往平乱。
在前去镇压叛乱之前,刘邦临走的时候,叫韩信跟他一块去,但是韩信却装病推掉了。而且,韩信拒绝刘邦之后,还暗中偷偷派人去找陈稀,和陈豨取得了联系。
与此同时,韩信和自己手下的家臣们也开始行动起来,韩信假传号令,把监狱里关押的那些罪犯都给放了出来,然后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临死组建成了一支军队,准备袭击皇宫。
等到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韩信开始蛰伏下来,就等陈豨的消息了。只要陈豨那边起兵,韩信马上就会同时在京城这边起事,一举控制京城,彻底端了刘邦的老窝。
然而遗憾的是,接下来,韩信没有等到陈豨派人送来消息,却等来了吕雉的邀请。
当时陈稀那边和刘邦已经打起来了,而韩信这边还没来得及起兵,就接到了吕雉的召令。吕雉当时召韩信进宫,韩信知道,吕雉肯定是没安什么好心,所以就不打算去。
但是接下来,韩信没想到的是,萧何来了。萧何为吕雉做说客,也劝他赶快入宫。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两个人的关系一直都不错,所以韩信非常信任萧何,没有意识到萧何会帮吕雉骗他。碍于萧何的情面,韩信实在是不好拒绝,所以最后只能和萧何一起进宫了。
结果,韩信前脚刚刚入宫,后脚就被吕后手下的武士给拿住了。这时候韩信才醒悟过来,意识到萧何骗了他,吕后也确实是要杀他。可是此时的韩信,孤身一人身在宫城之内,早已是回天乏术了。临死之前,韩信只能感慨一句“我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话,结果被一个女人欺骗,这难道是天意吗。”
说完这话之后,没有任何戏剧性的变化,韩信直接被吕后处死了。而韩信死后,吕后更是直接下令,杀了韩信的三族。
这就是历史上那位兵仙韩信,最终的结局。至少,正史上是这么记载的。
对于韩信的死,史书上确实是记载得非常清楚的。从韩信打算发动叛乱的原因,导致韩信入宫,再到韩信临死之前说的那句话,仿佛史官当时就在旁边,亲眼看见了一样。但即便如此,对于韩信的死,后世依然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
这个争议就在于,真正决定要处死韩信的,到底是谁?是刘邦还是吕后呢?
对于这个问题,后世最被大家接受的说法是:吕后是为了刘邦,为了刘邦才将韩信杀了。因为刘邦忌惮韩信的军事能力,毕竟韩信的功劳太大,已经达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
刘邦担心将来不能驾驭住韩信,又不想承担诛杀功臣的骂名,所以授意吕后将韩信给杀了
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吕后杀韩信的具体过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件事其实有很多疑点。如果真的是刘邦想要杀韩信,其实韩信早在很久以前,其实就已经应该被杀了,根本活不到这个时候。
所以,后来也有历史学家,提出了另外一个猜想。
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想要杀韩信的根本不是刘邦,而是吕雉。
这个猜想,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邦其实并没有真的对韩信下杀手。哪怕之前刘邦曾经有过好几次机会,可以直接杀了韩信,但他依然没有杀。
刘邦为什么不想杀韩信呢?
其实在刘邦和韩信产生矛盾之后,就是后来天下初定的时候,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刘邦有很多的机会能够找借口将韩信处死,但是刘邦都没有,很多情况下,刘邦的反应都是很迟疑的。
如果一个人真的想要杀掉另一个人,除了突发事件,就是蓄谋已久,那么如果刘邦想要杀韩信的话,一定是有计划性的,而计划杀人,一般都是趁着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攻其不备。
然而,天下初定的时候,刘邦和韩信的矛盾已经激化了。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给刘邦,举报韩信谋反。刘邦召集众将领讨论该怎么办,众将领一致给出的意见是,直接将韩信给杀了。但是刘邦当时听到了这个意见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他沉默了。
如果众将领给出的意见是刘邦想要的,那么刘邦就会毫不犹豫地执行,接下来想好该怎么杀韩信。
后来刘邦在韩平的建议下,假装去巡视云梦泽,在到达楚国西部边界的时候,召集诸侯来会见,顺便派武士将韩信拿下。
刘邦到达楚国之前,派人通知韩信前来觐见,当时刘邦和韩信之间已经产生了矛盾,韩信当时也担心刘邦是要来收拾自己的。
所以韩信当时是想要起兵造反的,那时候韩信手里有兵马有粮草,如果韩信想要起兵的话,刘邦是完全打不过他的。
但是韩信始终对自己的主公有一丝指望,希望刘邦能够让韩信在自己的诸侯国,逍遥快活地做一个诸侯王,所以韩信为了取得刘邦的信任,在手下人的建议下,杀了项羽以前手下的将领钟离昧,来向刘邦表忠心。
可是刘邦到了楚国,见到了韩信,二话都不说,就派武士将韩信给抓起来了,韩信当时感觉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喂了狗,以为刘邦想要杀他,所以悲愤之下说出那句经典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刘邦听完这句话之后,回过头对韩信说“有人控告你谋反”。
刘邦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是我想要杀你,而是你有谋反的嫌疑,现在我需要你想我证明你没有谋反的意思。
随后,刘邦也没有杀韩信,而是将韩信装上车,带回京城囚禁起来了。
如果刘邦想要杀他,怎么会跟韩信说这样的话呢?这明显就是还有缓和的余地,或者说,刘邦根本就没想杀韩信。
而且,如果刘邦想要杀韩信,他为什么要将韩信带回京城呢?完全没必要啊!
后来,刘邦回到京城之后,果然将韩信赦免了,只是将韩信的王位削去了,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让韩信去自己的封地淮阴县居住。
刘邦先是将韩信软禁,又将韩信从楚王贬为淮阴侯,那个时候韩信已经明白刘邦对自己的忌惮了。
如此一来,韩信对刘邦没有防备的这个说法,就不成立了。韩信此刻对刘邦充满了不信任,虽然刘邦赦免了韩信,但是韩信并没有对刘邦放下戒心。
而当时韩信说出了“狡兔死,走狗烹,”的话的时候,刘邦听到韩信这么说,当时的反应是沉默,这个反应明显是愧疚,和纠结的状态。
说到底,刘邦的当时的心理状态就是,不知道该将韩信怎么办,现在将韩信一撸到底,刘邦都已经很愧疚了。
刘邦此刻感觉自己卸磨杀驴的刽子手。
既然刘邦想要计划杀韩信,而韩信现在的状态,又对刘邦充满了不信任和防备,那么刘邦想要攻其不备的杀韩信,就需要对韩信进行安抚,而刘邦并没有这么做。
这次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的理由是,擅自发兵。如果刘邦想要杀韩信的话,在这个过程中,早就将韩信给杀了。
从韩信擅自发兵打齐国的时候,刘邦就开始忌惮韩信了,后来韩信又请封假齐王。刘邦当时恨不得杀了韩信,但是转念一想,以韩信的军事能力,为刘邦打下了大半江山,韩信确实居功至伟,配得上齐王这个位置。
自从韩信投身刘邦麾下开始,韩信帮助刘邦冲出蜀中,击败章邯,还定三秦;攻灭魏国,破除赵国,灭掉代国,说服燕国投降,夺取齐国,最后又在垓下之战当中干掉了项羽。这些贡献,直接奠定了刘邦在楚汉战争当中的胜利基础。
对于刘邦而言,韩信无疑是一个天才的将领。如果没有韩信奇迹一样的军事才华,刘邦想要夺得天下,似乎也不那么容易。
但同时,也正是这个出众的军事能力,使刘邦感觉到了功高震主的压力。如果说刘邦是一个好汉三个帮的话,那么韩信惊人的才能,足够在楚汉争霸之中一枝独秀,换了谁都不会对韩信这样的人放心的。
正所谓“恃才傲物”,有能力的人怎么会屈居人下呢。
但是即便如此,刘邦也没有想过杀韩信,一来,韩信谋反确实没有证据,二来,韩信的功劳确实不小。
虽然韩信有这个能力,但是他本来是没有这个心的,只是因为他左右摇摆,一会听蒯通的话,一会又坚持做个忠臣,才把自己搞成现在这样进退两难的状态。
而刘邦之所以将韩信的诸侯王之位削去,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发配淮阴县,目的就是想要让韩信没有能力再搞事情,这样自己就能安心的坐稳江山了,而且也不用杀了韩信这个大功臣。
说白了,刘邦从来没有想要杀韩信,真正想要杀韩信的,是吕雉。
那么吕雉为什么想要杀韩信呢?
原因很简单,吕雉极有可能想要拉拢韩信,让韩信加入吕雉的阵营,但是韩信拒绝了。吕雉担心韩信傻劲上来了,再举报给刘邦,自己的计划就泡汤了,所以一定要杀韩信。
有一个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关于韩信和樊哙的小故事。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仔细地分析一下。
韩信被刘邦贬为淮阴侯之后,心情非常郁闷,毕竟自己作为一个将军,兢兢业业给刘邦打仗好多年,如今自己建立了泼天的功劳,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还差点被主子给杀了换作谁都会郁闷的。
韩信和普通的将领不一样,他的功劳不是周勃,灌婴,樊哙等人可以比的。可是如今,韩信的官职却落得跟这些人一样,所以韩信都要抑郁死了。
在韩信看来,周勃、灌婴这些人,跟莽夫没有什么分别,跟自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但是换一种思路,能跟韩信一个等级的人物,在当时的汉朝,还真找不出第二个。
后来,某天韩信百无聊赖,决定出门走走。而韩信出门之后,想来想去,就走到了樊哙的家门口。
樊哙是吕雉妹妹的丈夫,也是刘邦的连襟,如今凭借军功被封为舞阳候。樊哙以往在军中的时候,向来对韩信很敬重。所以韩信这个时候就想到,如今自己很无聊,想找人喝酒,不如就找樊哙,毕竟两人同为军旅中人。
于是,韩信就来到了樊哙的家门口,经过门口守卫的通传,樊哙亲自出来迎接韩信。但令人意外的是,接下来,樊哙给韩信行的礼太大了。
樊哙见到韩信之后,就屈膝跪下,对韩信说:“欢迎大王,光临臣下的寒舍!”
韩信听到了这话,也是有点惊讶,但是当着樊哙下人的面,韩信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跟随樊哙走进了他家。
接下来,韩信在樊哙的家中,两人具体说了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史书上记载了韩信走出来的时候,自嘲的说了一句“生乃与哙等为伍”。
这里面不合理点就在于,樊哙如今和韩信属于平级,樊哙不可能不知道韩信被贬为淮阴侯,那么樊哙在称呼韩信为大王,这明显不合理。
但是我们换一种思路就会发现,这其实很合理。
假设韩信和樊哙进了门,韩信问樊哙,陛下已经把我贬为淮阴侯了,你为什么还叫大王?
樊哙回答说,吕雉让我拉拢你入伙,事成之后裂土封王不在话下。韩信瞬间秒懂,然后果断拒绝,于是走出樊哙的家门,自嘲一句,我竟然和樊哙这种人混到一块去了。
合理不?合情合理啊!
虽然这个故事编的比较粗糙,但是意思没有表达错。
简单的来说,就是当时有可能是吕雉派樊哙拉韩信入伙,答应韩信,事成之后,给韩信封王。这样一来,樊哙称呼韩信为大王,也是合情合理了。
樊哙作为功臣集团核心人物,不可能不知道韩信被贬为淮阴侯,然而刘邦前脚因为怀疑韩信谋反,后脚樊哙就称呼韩信为“大王”,将韩信捧的高高的。
这不明显不把刘邦当回事吗?这个事情足够可以反应出来,樊哙已经不跟刘邦一条心,樊哙已经加入了吕雉的队伍。
还有一点就是,韩信为什么偏偏去找樊哙唠嗑呢,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韩信是樊哙邀请的。
所以,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樊哙极有可能是被吕后派来拉拢韩信的。如果韩信同意了,将来吕后就会给韩信封王。而如果韩信没同意,吕后就要想办法,利用刘邦和韩信的矛盾,来个借刀杀人,除掉韩信。
那么吕雉为什么要拉拢韩信呢?
其实吕雉拉拢的人不止韩信,还有萧何和张良。简单的来说,吕后是想要把“初汉三杰”全都拉拢到自己的旗下。
那么吕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吕雉知道自己的丈夫刘邦,当时已经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了,吕雉不在乎自己的老公有多少女人,但是刘邦想要换太子,吕雉坚决接受不了。
吕雉原本是一个千金大小姐,被自己的父亲吕太公嫁给了一文不名的刘邦,简直是凤凰落入草窝里。吕雉是大家闺秀,听从父母之命,嫁给刘邦,嫁了就嫁了,凭借吕家这么有钱,吕雉也不会过的太差。
但是没想到,吕雉嫁给了刘邦之后,吃了无尽的苦,不仅要料理家务,照顾老人,教导儿女,还要坐牢。
刘邦在外面打仗的时候,吕雉就被项羽抓起来了,可以说,吕雉完全是因为刘邦才受了这个罪,但是吕雉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她也没有说什么,忍辱负重顾大局。
按照常理,吕雉这样的女人为了丈夫做到这种程度,将来一定会获得夫君的善待,但是没想到,吕雉从监狱中出来之后,刘邦有了其他的女人。
吕雉知道自己年老色衰,无法挽回刘邦的心,她也不计较什么,但是吕雉在意的是,刘邦因为宠爱别的女人,竟然想要换太子。
刘邦在吕家的辅助之下,打下了江山,自己为了刘邦吃了这么多苦,刘邦竟然在分蛋糕的时候,想要将吕雉的儿子排除在外,这明显是想要忘恩负义的节奏啊。
吕雉的父亲吕太公,之所以将吕雉嫁给刘邦,就是说为了在刘邦飞黄腾达之后,分一杯羹,所以在刘邦艰难奋斗的前期,吕家愿意无私的帮助刘邦,出钱出力出人等等。
如果刘邦真的换太子了,吕家的一切心血就都白费了。这是吕家以及吕雉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为了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会想进一切办法,苦求刘邦这种办法是没什么用的,所以吕雉就打算强化自己阵营的力量,也就是多给刘盈拉拢一些支持者。
所以,吕雉就想要拉拢“初汉三杰”的韩信、萧何和张良了。
事实上,吕雉当时也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她已经成功拉拢了张良和萧何加入了自己的阵营。
吕雉拉拢张良的证明是,张良在夺嫡事件中,给吕雉出了主意,让吕雉去请商山四皓。所以吕雉为刘盈请来了商山四皓,这个主意直接让刘邦放弃了换太子的想法,这个态度足以证明了张良的立场。
而吕雉拉拢了萧何的证明是,吕雉想要杀韩信,萧何给吕雉出了主意,又将韩信骗来,帮助吕雉杀掉韩信。
萧何对吕雉这么言听计从,足以证明萧何已经加入了吕雉的阵营。
这些事情,其实都在侧面证明:吕雉之所以将韩信杀掉,就是因为韩信拒绝加入吕雉的阵营。而韩信之所以拒绝加入吕雉的阵营,是因为观念不合。
在韩信看来,吕雉让自己加入他的阵营,这个行为是对于刘邦的背叛;而樊哙加入吕雉的阵营,是背叛了自己的君主。
韩信当时对刘邦或许还是有那么一些忠心的。他跟了刘邦,就没想过要背叛。而到了最后,也是因为刘邦对韩信的忌惮猜忌,韩信才想要反刘邦的。
樊哙找上韩信的时候,韩信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局了。那时候在韩信的心中,他还是不信刘邦会真的杀他。
韩信认为,事情还没有坏到那个地步。所以自己也没有必要去投身吕雉的阵营,没必要玩那些阴谋诡计。甚至有可能韩信当时之所以临时组建一支军队,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反刘邦,而是为了提防吕雉造反。
但可惜的是,韩信最后还是漏算了萧何。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这个追随刘邦多年,并且一手把自己介绍给刘邦的男人,会把自己骗到吕后的屠刀下。
而等到韩信入宫之后,吕雉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自然就只能把韩信给杀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