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明朝皇族、明成祖次子,徐皇后所生。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当下“热度”最高的电视剧非《大明风华》莫属了,作为近年来少有的,以明朝历史为主线的历史大剧,一经上线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有很多人是奔着饰演明宣宗的朱亚文而来,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人们却发现剧中的汉王朱高煦着实有些“可爱”!
朱高煦作为剧中整日图谋篡位的“大反派”,却丝毫不令观众感到厌恶,甚至还被观众亲切地称为“铁憨憨”,而在最新剧情中汉王朱高煦的下线也令观众为之不舍!朱高煦这个人物塑造得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俞灏明精湛的演技,这不禁让我们有些好奇:历史上的汉王朱高煦也是这般可爱吗?
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靖难之变”的中流砥柱——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次子,出生于1380年,自幼顽劣,品行不端,言行轻挑,为太祖朱元璋所厌恶,因而并不受宠,1395年,受封为高阳郡王。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新帝初立,根基不稳,急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允炆就着手削藩,这引起各路藩王的强烈抵触,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变”!
“靖难之变”中,朱高煦常伴朱棣身旁,作为大军前锋“攻城拔寨”,并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因而受到朱棣的宠爱,并产生立他为储君的念头!
建文四年,朱棣大军攻破应天,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变”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同年,朱棣登基为帝,是为永乐帝,当时朱棣年龄已然不小,因此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确立储君,但朱棣在朱高炽与朱高煦之间难以抉择。
从私人感情来说,朱棣偏向于英勇善战的朱高煦,但朱高炽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世子,成为储君乃是理所当然!在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后,朱棣还是选择了朱高炽。据《明史》所载: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
觊觎皇位,走上“作死”之路
受封汉王的朱高煦心中很是不忿,他自认功高盖世,应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因此不肯前往云南就藩,留在南京伺机而动。
留在南京的朱高煦居功自恃,仗着朱棣的宠爱为非作歹,并多次构陷太子,永乐十四年,得知朱高煦罪行的朱棣赶其回封地,但这并未断绝他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仁宗宽厚,顾念兄弟之情,虽知朱高煦有反意却不治其罪,反而对其大加封赏。1425年,仁宗驾崩,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宣宗对朱高煦仍极为宽厚,平日里赏赐不断,对他的要求也尽力满足,但朱高煦此人实在“不上道”,宣宗父子的宽厚反而被他视为软弱无能,心中反意不仅没有断绝,反而更加“汹涌”起来。
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426年,再也按耐不住的朱高煦起兵造反,宣宗得知后御驾亲征,准备亲自动手“清理门户”,面对宣宗的“王者之师”,朱高煦未战先怯,且麾下叛军人心惶惶,有哗变迹象,眼看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开城投降,一场叛乱就这么过去了,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
朱高煦投降后,群臣都劝宣宗将其明正典刑,但宣宗仍旧顾念叔侄之情,只是将其贬为庶人,关押于皇城西安门内。造反这等诛九族的大罪都能免于身死,足以可见宣宗宽厚,但朱高煦并不领情,反而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据《明实录》记载:宣宗曾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以一记“扫堂腿”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此等死法空前绝后,古今罕有,倒也配得上朱高煦这个“作死小能手”!
朱高煦为何对皇位有如此深的执念?
朱高煦对皇位的迷恋已经称得上执念,仁宗和宣宗的宽厚都没能使他“迷途知返”,反而心中的反意越来越汹涌,究其根源,朱棣绝对脱不了干系,据《明史》所载:建文四年,朱棣兵败于浦子口,岌岌可危之时,朱高煦率人赶到,绝境逢生的朱棣口不择言,随口就许下一张“口头支票”:“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
就是这么一句话,使朱高煦心中生出了野心,从此生根发芽,再也难以磨灭,最终发展为执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