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王,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之子,母邓曼。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13年。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随途中。次年,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过严格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因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所以楚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年,其性格是锋芒毕露的。《楚史》记载:“楚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许这是楚武王的遗命而由楚文王付诸实施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称:“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时(楚文王元年),而事实的迁郢则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
迁都于郢
楚文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奠定楚国的根基,他即位后采取的第一大战略行动就是把都城定在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关于“始都郢”的时间,《世本·居》说是“武王徙郢”;而《史记》的《楚世家》和《十二诸侯年表》都说是楚文王时期,后者说得更加具体:“楚文王熊赀元年,始都郢。”另据《后汉书·地理志-江陵注》:“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更明确地指出在楚文王继位后,由原都丹阳迁入新都的。楚武王慑服汉东诸国,楚国势力已伸入江汉地区腹地,故楚文王即位后即迁都于郢,实际上是对楚武王战略行动的承袭与发展。
至于始都郢的地址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家意见不一致。自杜注为湖北江陵北纪南城起,一直成为流行的说法,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近人根据史籍与考古发掘材料,进一步考证郢都的地址问题,提出很有价值的见解。
石泉认为:春秋、战国的楚郢都及秦汉江陵城应在当时的沮漳二水间(今蛮河流域下游)、汉水以西不远处。今楚皇城遗址(指今湖北宜城西。笔者注)应即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秦汉江陵城故址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第一版)。
张正明认为郢都先后有好几个,楚文王始都郢,在今宜城境。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楚昭王出逃,后虽回郢,但楚吴战争未息,公元前504年,楚王迁都于鄀,而仍称郢。几年后,楚昭王又迁都于江陵,即纪南城,也仍称郢。故楚国以纪南城为都,长达220年左右(张正明《楚文化史》)。王光镐认为,“如果抛弃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实实在在地面对纪南城遗址的地层、遗址、遗物材料,它之绝非楚郢都当毋庸置疑”。所谓郢都,无疑是一座相当都城建制的城,……这是一座楚宣王至楚顷襄王元年前后的楚陪都,称“[艹/乔戈]郢”。“真正的楚郢都应在汉水西部的今宜城楚皇城遗址(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
此外,还有其他不同说法,此不一一列举。我们这里采取的是传统说法,即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纪南城)起,至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取郢都、楚徙都陈,一直定都在此,前后长达411年之久(其中楚昭王时曾有短时迁徙)。
郢都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兼有水陆之便,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战略地位重要,从此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楚国的发展与强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楚文王定都郢后,表明楚国已牢固地控制江汉地区。为承继楚武王“欲观中国之政”的意愿,立即全力北进。当时汉东道路已被打通,楚文王的主攻方向是在汉北,以直接叩开北通中原的大门。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领兵攻申。申,姜姓国,周宣王所封,是原西周王朝控制荆楚的重镇。攻申必经邓。邓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是楚文王的母舅之国(楚武王夫人邓曼是邓人。)但它与楚近邻,当时征服邓更有直接意义。邓人对此是有警觉的,如骓甥、聃甥、养甥等三位大臣就力主乘机杀掉楚文王,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邓侯不听。楚文王经邓攻打申后,回归时果然又攻打邓国。楚文王这次虽未灭申、邓,但楚国势力实际上已伸入南阳盆地。
楚文王在北伐取得初步成果后,又图谋东向,以扩大北上的通道。恰在此时,地处汝水之蔡(今河南新蔡西南)和地处淮水之息为息侯夫人息妫发生矛盾,给楚文王出兵蔡、息提供机会。据《左传·庄公十年》载,蔡侯娶陈(今河南淮阳)女为妻,息侯亦娶陈女息妫,当息妫出嫁息侯经过蔡时,蔡侯无礼,息侯恼怒,遣使至楚要楚文王攻打息国,息向蔡求救,楚可借口攻蔡。楚文王依计行事,于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六年)秋,出兵攻蔡,在蔡之莘地大败蔡国,并虏蔡侯归,接着把他释放。这件事影响很大,《史记·楚世家》说:“楚强,陵江汉小国,小国皆畏之。”杜预《春秋》注说:“楚辟陋在夷,于此始通上国。”“上国”指中原华夏之国,一向被华夏诸国视为蛮夷小国的楚,现以强有力的面貌出现于中原的舞台上,为诸夏所侧目。过四年,楚文王又灭息以为县,虏息妫,并长驱直入蔡国,占领其地。
正当楚文王东拓北进节节胜利时,齐国经一段时间内乱后,公元前685年(楚文王五年),齐桓公立,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开始强大起来。公元前679年(楚文王十一年),齐桓公盟宋、陈、郑诸国,开始称霸。楚文王也不示弱,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十二年),为彻底打通北入中原的通道,与齐桓公抗衡,出兵攻邓,一举灭掉邓国。史籍虽无楚灭申的具体时间记载,但从前述“伐申过邓”来看,灭申与灭邓时间大体是一致的。至此,北通中原的大门业已洞开。同年,楚文王以郑厉公复位“缓告于楚”为由,发兵讨伐郑国,直抵栋(今河南禹县)而还。郑是姬姓国,又是春秋初期大国,楚文王竟借口惩罚,足见楚国已挺进中原与齐国争霸。楚文王和齐桓公几乎是同时步入春秋大国争霸的历史舞台。楚国经过武、文王两代的不断奋战,“欲观中国之政”的愿望已经实现。清人顾栎高说:“楚横行南服,由丹阳迁郢,取荆州以立根基。武王取罗、鄀,以鄢郢之地,定襄阳以为门户,至灭申,遂北向以抗衡中夏。”。楚文王的定都郢与北进,为后来楚国北上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