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邓艾,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生屡立战功的邓艾,为何以悲剧收场?
三国时期,灭蜀之战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行动。邓艾凭借此战声名显贵,推动了三国一统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邓艾在政治军事上建树颇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本应该受到重赏的邓艾,最后却以谋反罪被诛杀,结束了他的一生,其悲惨结局令人可惜。那么,邓艾人生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邓艾
邓艾的生平
为司马懿所提拔
邓艾自幼放牛,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前往颍川,见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深有感触,便取名为范,后因同族的人重名便改了名字。邓艾家庭虽然贫困,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由于他的才学,被任命为典农都尉学士。
邓艾有口吃,在面试时表现不好,被任命为稻田守丛草吏,后来被任命为典农纲纪,帮助管理屯田事务后。一次前往洛阳汇报工作,见到了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十分欣赏邓艾的才能,便破格提拔邓艾为尚书郎,正是遇见了司马懿,邓艾的人生才发生了巨大改变。
建言淮南屯田
曹魏立国之初,为了稳定全国的形势,粮食生产全部都囤积于许都和洛阳周边,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反叛,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就是想要攻打东吴,必须从中原运输粮食到江淮前线,路途遥远增加了运输成本。为知道决粮食问题,司马懿便命邓艾前往淮南、淮北地区巡视情况。
邓艾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后,认为该地区良田虽多缺乏水利,不足以尽地利。一旦开挖河渠引水灌溉,既可以积蓄军粮,又可以打通周边的水道。修渠可以为屯田创造优越的条件,也可以连接周边的漕运。
在邓艾的建议下,曹魏在淮北、淮南大兴屯田,积蓄粮草,以为军资。由于屯田开渠政策的实施,曹魏在淮南地区积累了大量粮草,解决了曹魏长期以来远征东吴的粮食问题。后来邓艾因功被升任为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
建言徙戎
三国时期,魏国西部、北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少数民族,他们时而投向魏国,时而倒向蜀国,严重威胁着曹魏的统治。邓艾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有着长远的目光。嘉平年间,右贤王刘豹将匈奴合为一部,力量逐渐集中,引发曹魏朝廷上下重视。
邓艾上书建言,将让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首领召入朝廷,加强对其控制,削弱其势力。邓艾的建议,对于当时维系魏国的统治是十分有利的,最后邓艾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少数民族开始大量内迁,增进了民族交流,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淮南平叛
高贵乡公曹髦即位之后,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起兵叛乱,讨伐司马师。邓艾率军前往乐嘉修建浮桥,从而使司马师统率的大军能够迅速占领乐嘉。文钦战败之后,邓艾迅速追击。文钦逃奔吴国,吴国将领孙峻想趁魏国内乱之际,率军渡江。
镇东将军诸葛诞令邓艾率兵驻守肥阳,但邓艾认为肥阳位置不太紧要,且距离敌军较远,于是便移兵附亭。后同泰山太守诸葛绪一举击败了吴军,邓艾因功被任为安西将军,成为魏国主要将领。邓艾目光长远,足智多谋,用兵总是能够料敌机先,率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攻灭蜀国
蜀国猛将姜维有勇有谋,机智过人,频频进攻魏国,多次同邓艾交手。邓艾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华,屡次击败姜维的进犯,后其趁司马师病重之际,率蜀国大军前来进攻,邓艾则在狄道伏击,将其击败,后邓艾被任命为安西将军。
此时姜维受大败,众人皆以为姜维将会退军,然而邓艾却认为姜维狡黠,一定会前来偷袭。果然不出邓艾所料,姜维立即率军攻打祁山。得知邓艾早已在岐山有所部署,姜维便立即改道去攻打上珪,邓艾在段谷伏击蜀国大军,姜维大败。邓艾作战,往往能料敌机先,率先抢占有利地形,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几次击败姜维后,邓艾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为邓侯。
姜维
景元三年,姜维再次伐魏,邓艾率兵迎战,率先抢占有利地形,构建阻击阵地,击退了姜维大军,最后迫使姜维退守沓中。景元四年,司马昭大举伐蜀,令邓艾率兵从狄道进攻姜维,牵制姜维兵力,又命诸葛绪率军攻打姜维的后方,切断姜维退路。
后镇西将军钟会领兵攻汉中,姜维在得知情况后,立即撤军,退守剑阁。剑阁地势险要,钟会久攻不下,考虑到粮草不济,打算退兵。而此时邓艾向司马昭建议:应当偷渡阴平,姜维如果救成都,则剑阁失守,若守剑阁,则成都失守,如此姜维必将处于进退两难之际。邓艾的这一计策,得到了司马昭的认同。
邓艾挑选精兵,从阴平小道出发,开山凿路,由江油进至绵竹,邓艾击破了诸葛瞻的大军后,魏军乘胜直逼成都,刘禅率王公大臣投降,蜀国灭亡。
邓艾悲剧人生的原因
第一、居功自傲。邓艾攻灭蜀国后,居功至伟,内心逐渐起了骄傲之心。邓艾变得骄傲自大,擅自做主,甚至向朝廷请命,封刘禅为王留居蜀地。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于亡国之君的处理,向来是极为敏感的事,邓艾却擅自做主,恰恰触犯了司马昭的逆鳞。
第二、违背司马昭的命令,招致猜忌。邓艾向司马昭上书封刘禅为王,留与蜀地,这些建议在司马昭眼中有割据西蜀之嫌。因此,司马昭曾令卫瓘告诉邓艾,但邓艾并没有感到警醒,反而不断上书为自己辩解。
邓艾是魏国灭蜀的第一功臣,得到魏国士兵上下的一众拥护,而司马昭在军事上的功勋泛善可陈,邓艾便有了功高震主之嫌。司马昭认为邓艾具有篡夺他权力的威胁,便产生了将其除之而后快的想法。
第三、忘乎所以。邓艾自恃有功,难免遭人记恨。钟会和邓艾一同进入蜀国,在剑阁与姜维相持,邓艾却趁机偷渡阴平,攻灭蜀国,成为灭蜀第一功臣。钟会恰恰又是一个刚愎自用、野心勃勃之人,绝不甘心屈居于邓艾之下。邓艾原本注意到了钟会,但平蜀之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对于钟会便不再提防。
邓艾
于是,钟会便用卑劣的手段模仿邓艾笔迹,修改司马昭书信,在邓艾和司马昭之间挑拨离间,后又联合胡烈等人向司马昭诬告邓艾谋反,司马昭对于邓艾又十分忌惮,于是便命人将其押送京师。而监军卫瓘负责稳定形势,他参与了诬陷邓艾之事,怕事情败露,便派人在半道上将邓艾父子杀死。邓艾在洛阳的儿子也被诛杀,家人全被发配至西域,邓艾的死实是冤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