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在文学与政治方面,马周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趣闻 2024-07-22 04:36:01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马周,字宾王,唐朝时期官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中,补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

马周,字宾王,唐朝时期官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中,补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唐太宗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劝唐太宗以隋为鉴,省徭役,恤民力,如贞观初之节俭,慎选地方官吏,对诸王勿过优厚,勿令宗室功臣世守封土等,多为唐太宗所纳。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去世,终年四十八岁。唐太宗为他举哀,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唐高宗继位后,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年间,配享高宗庙庭。

主要影响

政治

贞观六年(632年)及贞观十一年(637年),马周两次向唐太宗上书,详细论述了自己关于治国理政的思考。

其一,是规劝唐太宗要处理好与太上皇李渊的关系。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并逼父亲李渊退位,这让他与李渊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复杂。贞观三年(629年),李渊搬出皇宫入住大安宫,一直到贞观九年(635年)去世,基本没出过此宫。即使李世民出京到九成宫避暑,李渊也未同行。对此,马周在疏文中坦言,太上皇李渊所住的大安宫“极为卑小”。此外,李世民外出避暑,却让太上皇“留热处”,令人不安。应当说,马周的这番话是冒着极大风险的。所幸的是,唐太宗对马周的话并没有生气,相反“善其言”。马周的直言、唐太宗的大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二,是规劝唐太宗要处理好诸王的问题。唐太宗在位期间,数度欲恢复世袭分封制,即裂土分地以封宗室功臣。此举受到马周、李百药等人的坚决反对。马周在两篇疏文中都谈到这个问题。首先,他指出世袭分封制的害处,若有“不肖子袭封嗣职”,则百姓遭殃,国家蒙患。其次,他征引历史,世袭分封实乃为后世子孙留下灭亡之隐患。至于欲爱诸王,马周提出当爱之有道,并举曹操溺爱曹植之例,反连累曹植在曹丕称帝后被“禁闭同狱囚”。因此,对于宗室子弟,给予适当待遇即可,如有才行,则随器授职,这才是万全之策。正是因为马周等人的坚决反对,唐太宗才打消了实行世袭分封的念头。

其三,是规劝唐太宗要处理好近侍人员的问题。马周在疏文中提到了白明达、斛斯正等人,他们是当时常伴唐太宗身边的乐工、箭手等近侍人员。从马周的疏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对他们非常厚待,授予他们很高的爵位,并让他们参与朝会。马周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看来,对于近侍人员,不可过于亲昵,实在要奖赏,也只需“厚赐钱帛”,万不可使其干预朝政。事实证明,马周的忠告具有先见之明,唐王朝最后就是在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的双重打击下崩溃的。

其四,是规劝唐太宗要“节俭于身,恩加于人”。唐太宗即位后,引隋亡之戒,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创下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但此后,唐太宗奢侈之风逐渐浮现,役民之事逐渐增多,不复贞观初期的俭约之状。马周在疏文中引汉代之例,文帝、景帝废奢务俭,所以百姓安乐,以此来劝诫唐太宗要保持俭朴的作风,做到善始善终。

其五,是规劝唐太宗要重视州县官员的选任。马周鲜明地指出“理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进而说“今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京官不称职者始补外任,果敢能干者先充内官,其次再补边州;此外,由于用人不察,“以德行才术擢者,十不能一”。应当说,马周关于加强州、县官员选任的论述是非常深刻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基层官员特别是地方长官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唐太宗采纳了马周的建议,下令县令人选由五品以上京官举荐,刺史人选则由其亲自简择,从而加强了地方官员的选任,提升了地方官员在官僚体制中的地位。

总之,马周在贞观年间,针对当时存在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利弊分析,并及时上书唐太宗,或者使已经出现的失误得到纠正,或者见微知著,提示了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干预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马周的政论虽然是围绕特定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展开的,但他所阐发的许多观点,却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和价值,因而得到了后世历代开明统治者的重视,甚至成为此后一千多年当政者处理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

文学

马周为人极谨慎,其为文也有相应的特征。虽“援引事实,扬榷古今”,却非纵横驰骋,激昂慷慨。不但不同于前代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不同于同时代的魏征;和岑文本比较近似,语多委婉,不是“词强理直”。

例如《旧唐书》本传载其贞观十一年(637年)所写的《陈时政疏》,他在这里不举尧禹三代之事,而以汉之文景为例;不要求唐太宗作到尧禹那样恶衣菲食,只希望他勿效汉武帝那样穷奢极侈。这话不仅是“卑之勿甚高论”,而且“扬榷古今”,很有独到的见解。“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这是发人深省的。

马周论事,也有和魏征相似者,是把“贞观之初”作为励精图治的标准。类此的意见,刘洎也曾讲过,只是马周所言更加恳切。岑文本所谓“听之靡靡,令人忘倦”者,大概就是这样的文章。马周行文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他用语更为自然,几乎不假骈俪,这在唐初政论文字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