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师隰,即秦献公,秦灵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第二十四任君主,在位约23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进行废止人殉、编制户籍、推广县制等改革,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他为了终止秦国继续沦落的脚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62年,秦献公逝世。
人物生平
流亡魏国
秦献公嬴师隰,嬴姓,名师隰(又名连),是秦灵公嬴肃之子。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十三年),秦灵公嬴肃去世,嬴肃的叔父、公子嬴师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嬴悼子。时年十岁的公子嬴师隰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魏国当时是中原各国中的超级强国。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推行中央集权,以法治国,国力强盛,奠定此后魏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而此时的秦国国力疲弱,政权不稳,国君的废立经常是由几个庶长做主。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三十八年),吴起连连击败秦军,完全夺取秦国早在秦穆公嬴任好时期占有的河西之地(在今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大片土地)。此时的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几有灭亡的危险。
秦国的困顿低落与魏国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刺激在魏国流亡的公子嬴师隰。想到秦国的衰败和自己的遭遇,公子嬴师隰产生夺回君位、实行新政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由于公子嬴师隰曾经是被立为太子的秦国废君,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因而魏国给公子嬴师隰的待遇很优厚。公子嬴师隰一方面研究学习魏国的强国经验,一方面密切注视秦国国内的局势。
回国夺位
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十六年),秦简公嬴悼子去世,其子秦后惠公嬴仁即位。
公元前387年(秦后惠公十三年),秦后惠公嬴仁去世,其子秦出公嬴昌即位。秦出公嬴昌即位时年仅两岁,故由其母主持朝政。由于秦出公嬴昌的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与秦国的公室成员产生矛盾,秦国的内政很紧张。秦出公嬴昌母亲为了笼络人心,赏赐过多,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引起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
公元前386年(秦出公元年),魏武侯决定帮助公子嬴师隰夺取政权,建立一个亲魏政权。公子嬴师隰虽然有强烈的归国执政愿望,但他知道,秦国与魏国是死敌,如果是魏国送他回去,必然要受到魏国的制约,而对秦国不利。公子嬴师隰不愿做有损于秦国利益的事。公子嬴师隰谢绝魏国的护送。
公子嬴师隰让身边机智善辩之人进入秦国,联系与秦出公嬴昌母亲不和的大臣,在民间散布公子嬴师隰要回国实行新政的消息,用金银珠宝交接豪杰义士,暗中争取秦军的将领。秦国人对当年公子嬴师隰君位遭叔祖秦简公嬴悼子夺走的遭遇都很同情。秦简公嬴悼子在位期间,秦国朝政腐败,国力羸弱,丢掉河西之地,秦人对秦简公嬴悼子都很有怨言。
秦简公嬴悼子之子秦后惠公嬴仁在位期间,秦国没有什么作为,只能自保。秦后惠公嬴仁死后,两岁的儿子秦出公嬴昌即位,秦国更是进入到秦出公嬴昌母亲执政的混乱局面。秦人对秦国的这种危险状况都很担忧,希望秦国能够出现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重现当年秦穆公嬴任好时的强盛。秦国许多大臣不满秦出公嬴昌母亲重用本家亲属的做法,愿意配合公子嬴师隰推翻秦出公嬴昌母亲的统治。秦国的自耕农和地主在听说公子嬴师隰要回国实行新政后,都盼着公子嬴师隰的早日归来。
在筹划一年后,公子嬴师隰觉得时机成熟,便准备动身。在与魏武侯辞别时,公子嬴师隰与魏武侯盟誓,公子嬴师隰感谢三十年来魏国对自己的盛情款待,如果公子嬴师隰成功地夺回君位,秦国保证在魏武侯在世之时不与魏国为敌。这个誓言让魏武侯很不舒服。
公元前385年(秦出公二年),秦国庶长改在河西迎立公子嬴师隰为君,是为秦献公嬴师隰。[1]秦出公母亲得知后,命令军队前去消灭秦献公嬴师隰一伙。这支军队的将领早已被秦献公嬴师隰收买,在路上说服手下人,前去迎接秦献公嬴师隰。沿途闻讯而来迎接秦献公嬴师隰的秦国百姓很多,秦献公嬴师隰在这些人的簇拥下进入秦国的都城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杀死秦出公嬴昌和他的母亲,夺回君位。
政治改革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元年),秦献公嬴师隰废除自秦武公嬴说起秦国实行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公元前383年(秦献公二年),秦献公嬴师隰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城迁到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秦献公嬴师隰迁都一方面是向国人表明他要夺回河西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要摆脱奴隶主聚集的旧都雍城的束缚。
公元前379年(秦献公六年),秦献公嬴师隰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秦献公嬴师隰的力量得到很大的加强。
公元前378年(秦献公七年),秦国初行为市,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初行为市与初租禾为秦国的国库带来大量的收入,国家的经济实力倍增。
公元前375年(秦献公十年),秦献公嬴师隰为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因而人人自危,互相监督,秦国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秦献公嬴师隰取得政权后,就埋头改革、励精图治,不参与其它国家之间的争斗,秦国的国力渐强,人口也增加不少,军队的军事素质有很大的提高,秦人对恢复秦穆公嬴任好时的荣耀也越来越强烈。对于秦献公嬴师隰的一系列改革,秦国的地主十分支持,而奴隶主却越来越有意见。奴隶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国君的封赏,地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开垦荒地和购买。
秦献公嬴师隰的政策无疑是支持地主经济,而秦献公嬴师隰本人很少将土地赏给贵族。秦国的奴隶主们受到很大的抑制,其中一部分人转化为地主,采取地主经济的生产方式,秦献公嬴师隰对这些人的做法很支持。但毕竟秦国的奴隶主势力是一个传统势力,尤其是在秦人早期活动的中心,秦国的西部,依然很强大。奴隶主控制的西部与地主控制的东部的矛盾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秦国的土地数量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而使他们对现有土地进行争夺。当然,还有对权力的争夺。
尽管对于土地和庄园的经营,奴隶主明显不如地主在行,但他们对土地的渴望却是同样强烈的。秦献公嬴师隰决定用战争来转移紧张的国内矛盾,抢夺邻国的土地来缓解国内对土地的强烈需求。秦人对与中原的交流有着强烈的愿望,这也是秦献公嬴师隰一直就有的梦想。
对外争战
公元前366年(秦献公十九年),秦献公嬴师隰见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便决定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打败韩、魏两军,得到周天子的赞赏,秦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秦人仿佛看到往昔的荣耀,国内的注意力转向外战。秦国开始参与中原的事务。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二十一年),秦献公嬴师隰下令秦军攻打魏国,夺取秦国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到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人,取得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秦献公把这些土地赏给地主和贵族,国内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周天子向秦献公嬴师隰祝贺这一胜利,秦献公嬴师隰被赐予与秦穆公嬴任好一样“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称号。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二十三年),秦军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取庞城(今韩城东南)。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秦献公嬴师隰不薄,秦献公赵师隰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献公嬴师隰死于少梁之战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61年(秦献公二十四年);而按《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献公嬴师隰死于少梁之战同年,死因无记载,享年62岁。秦献公嬴师隰死后,其子秦孝公嬴渠梁继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