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废帝刘贺在历史上是怎么被赶下台的?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海昏侯刘贺在汉朝的历史上是个很有特点的存在,在西汉早期的各任帝王,基本上都是比较有作为的明君,从开国皇帝刘邦,到开创文景之治的文帝景帝,再到开疆拓土的武帝刘彻,还有接下刘彻这个烂摊子的汉昭帝刘弗陵,以及创下孝宣之治的汉宣帝刘询。
只有夹在刘弗陵和刘询中间这个只做了27天皇帝的刘贺,两千年来留下的都是昏庸之名。
其实刘贺能够登基做皇帝也是个比较突然的事情,因为刘弗陵年仅21岁就因病去世,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因此只能从皇亲中选择一个人来继任皇帝。
刘贺的父亲是昌邑哀王刘髆,父亲去世后承袭为第二任昌邑王。根据汉书的记载,刘贺在封地时行为就十分狂妄不守规矩,尽管大臣经常劝谏,但收效甚微。
西汉时的藩王在封地权力极大,很大程度上相当于自立一国,刘贺作为昌邑的最高领导者,不管怎么胡闹也没人能管制他。
刘贺在封地时养成的习惯,登基为帝之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朝堂中反对刘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以当朝第一权臣霍光为首。
于是在刘贺做皇帝27天之后,被霍光及上官皇太后废黜,罪名足足一千一百多条,包含生活奢靡、强抢民女、不敬先帝等等。这么一看的话,刘贺也确实是个人才,27天犯下一千一百条罪名,平均一天40条都不带重样儿的,可说是昏君中的翘楚了。
就这样,以“昏庸”著名的刘贺成了海昏侯,并且昏庸之名流传两千余年。
然而(没错,是故事就总会有转折,哪怕在两千年之后),随着江西被确定为海昏侯墓葬的一座西汉陵寝被挖掘,里面出土的一些文物,似乎与史书上的刘贺有着一些不同。
一般来说,古代墓葬中的陪葬品通常是墓主人生前的喜好之物以及常用之物,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墓主人的性格和习惯。
墓葬中出土了一架绘有先代圣贤的屏风以及大量儒学经典。但是按照史籍记载,刘贺是一个不学无术声色犬马的人,这样的人会喜欢读书、敬重先贤吗?
另外一件出土的陪葬品是一只簪笔。从字面意思上看,簪笔既是簪、又是笔。对于古代的学子们来说,不管读书还是写作,笔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古代的毛笔又不像现在的笔这样便携,于是有人想了个办法,将毛笔的一端削尖,像簪子一样插在发髻上,方便携带又能随时拿下来。
而对刘贺这样一个每天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来说,需要这个随时能用来写字的簪笔吗?
此时就不得不说一些历史学家对刘贺此人的另一种看法了。
刘贺被废的最大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有多昏庸多胡闹,而是因为他意图脱离霍光的掌控。对于一个可以随意拥立和废黜皇帝的权臣来说,有一个昏庸的皇帝做棋子不是更好吗?
偏偏刘贺就是一个不服管制的棋子,他刚刚做了皇帝就从封地提拔了二百多个官吏进京,希望能组建自己的“管理团队”,收回对国家的管理权,这才触了霍光的逆鳞,短短27天就结束了自己的皇帝之旅。
历史上的刘贺是真昏庸还是假纨绔我们只能通过对史籍和考古发现的研究去分析,但是渴望权力的霍光虽然废了刘贺,仍然还是踢在了一块铁板上,这块铁板,叫做刘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