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南唐后主李煜,大部分人都会想起他那一首首风花雪月的诗词佳句。他的诗词,词藻干净、朗朗上口,所谓“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所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王国维对他的词更是倍加推崇:“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词人所长处。”人们常常说,宋朝亡了他的国,他却用词征服了整个宋朝。
大部分人对这位擅长吟风颂月的出色诗人的评价是“什么都会,不会为君”。而他身为王公贵胄,确实“什么都会”,他精书法、通音律、工绘画,诗文均有造诣,且写词的造诣颇深。可他唯一的弱点就是,生于这深宫之中,坐上了国主的位子,却不会为君。后人大多认为他政治不修,纵情享乐,才葬送了这一片大好河山。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难道这偌大的南唐,仅仅因为其最高统治者不会治理,就消失在这历史风尘之中了吗?
事实上,李煜并非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无能。历史记载,宋太宗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倘若他真是无能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李煜是一个天性纯孝、慈悲为怀的国主,他不仅出于民生考虑减免徭役,每当有死刑论决时,他莫不垂泪哭泣,李煜的慈悲胸怀可见一斑。这说明他其实具有一定的治国理政的才能的,并非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无能。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南唐的覆灭呢?具体来说,南唐的灭亡,要从南唐的创始者李昪说起。李昪篡吴建唐,史称南唐。李昪怀有治世之才,也具有战略眼光。二十年间一直轻徭薄役,劝课农桑,不轻易对北方用兵。他透彻地明白,如果用兵中原,南方小国定不敢趁火打劫,但如果对南方小国出兵,中原一定会见缝插针。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逐鹿中原。即便等不到攻打中原的时机,在江淮这片肥地,也能保百姓和子孙后代安居。
可当李昪去世之后,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了。李昪的儿子李璟执政的手段与他大相径庭。李璟一改父亲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开启南唐奢靡之风的先河,这也为后来李煜的奢靡打下基础。李昪在临终之时曾经要求李璟,不要自恃,征战四方,要瞄准时机,趁机而上,直取中原。可李璟完全没有听从父亲的意愿,出兵征战南方内乱小国闽楚。耗尽了兵力,却没有捞到什么油水,而大片的土地却被趁火打劫的吴越等国吞并了。
除此之外,南唐在征战南方小国的同时,后晋正处于被契丹灭亡之际,可此时南唐为南方所困,无暇顾及北上收复中原。李昪苦等许多年的机会,就这么白白丧失了。与此同时,柴荣大军直逼南唐境内,歼灭南唐精锐水军,长江以北的江山被后周所占。南唐从此走上了灭亡之路。
可以说,李煜即位之时,南唐已经是一副烂摊子了。天意弄人,若他生于平常书香门第,只会是一个普通文人,可他偏偏生在了帝王之家,而且于乱世之中。一个文人,如何面对这埋藏了几十年之久的隐患和国力已然衰竭的南唐呢,如何能挽大厦之将倾呢。
当国主的接力棒传到李煜手中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已经两年了,对南唐虎视眈眈。面对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强劲对手,即便是一个有实力的小国,也难以相抵,而南唐此时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在面对北宋一年多的灭南唐之战中,李煜也曾全力以赴,派兵迎战、向别国求救……可面对敌强我弱的军队,不正的官僚之风阻塞信息、孤立无援等困难,即便是孔明在世,也是难以保这南唐社稷了。正如北宋诗人徐铉写给李煜的墓志铭一样: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李煜虽没有力挽狂澜,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却也是尽了一个并不会为君的君主所能尽的一切努力去维护这风雨飘摇的江山了。
历史的车轮已然远去,被历史误解的李煜也埋在的历史长河中,可李煜的诗词始终伴随着钟声,回响在大地深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已逝,功过是非,都成了历史的轨迹。就算是孔明在世,也难保这千里江山永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