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敢在朱元璋在世时有什么动作,直到其死后才起事。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最为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李世民、朱棣夺位前地位、声望有着巨大的差异。隋朝末年,天下豪杰并起,而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却一直无法下定决心参与到复杂的局势中去。见此情形,李世民力主起兵,并对李渊进行了积极鼓动。最终,李渊决意起兵,而李世民则在此后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唐朝建立并完成统一的过程当中,李世民领兵攻破长安取得据点,又接连消灭了窦建德、王世充等主要割据势力,被许多人认为立下了首功。然而,天下安定后被李渊立为太子的却是功劳远不如李世民,但拥有嫡长子身份的李建成。在这种情况下,为李世民感到不平才是人之常情,因此就算李世民是通过非常规的手段夺取皇位,许多人仍然能够表示理解。
相比于李世民的厥功至伟,朱棣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当中完全没有什么贡献可言,毕竟直到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登基称帝时,朱棣都还仅仅是一个八岁的孩童。洪武十三年(1380),成年后的朱棣前往自己的封地北平,这才正式开始建功立业。又过了十年,朱棣通过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的大功获得了朱元璋的表扬,从此才逐渐开始总领大明北方军事。
其次,李渊和朱元璋同样有着巨大的差异。从性格上讲,李渊为人仁慈谦和,优柔寡断,而朱元璋则手段强硬、雷厉风行;而从能力上看,李渊的军事能力应当不如李世民,而朱棣的军事能力恐怕难以和戎马半生的朱元璋相比。因此,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李建成、李元吉后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而如果朱棣胆敢于朱元璋在位时发动政变,无疑会被最讨厌背叛的朱元璋立刻镇压严惩。
第三,李世民和朱棣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等皇子并没有外出就藩,而是继续留在京城,这就为玄武门之变的爆发提供了基本条件。李世民起事只需要控制住小小的玄武门,再拉上一些心腹手下就足以达成,可以说只要速度够快,就能够让李渊毫无应对之力。
朱棣所处的情况大有不同,他被封在北平,手下的势力也几乎都在北方,因此,如果他想要起事,几乎只能像后来发动靖难之役时一样大举兴兵强行南下。朱元璋去世后,朱棣南下尚且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且十分艰难,如果朱元璋尚在,出师无名、兵力和指挥能力全面处于劣势的朱棣显然不会有任何胜算。
最后,李世民、朱棣起事的动机各有不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尽管确实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立下大功却没被立为太子,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保。对于太子李建成而言,李世民这个过于优秀的弟弟是个巨大的威胁,除掉他的谋划也早已开始。客观来说,先下手为强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动机之一。
至于朱棣的起事,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在于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为了巩固皇权进行了大肆削藩。短短一年之内,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等藩王先后被废,这给朱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不被朱允炆废黜,朱棣一面称病一面准备起兵,这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朱元璋在位时对朱棣颇为器重,甚至表示“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倘若朱允炆不盲目削藩,而是给予足够的尊重后徐徐图之,或许一切尚未可知。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尽管都是夺位,但李世民和朱棣所面对的情况几乎有着天壤之别。李世民敢于起兵逼迫李渊让位,其基础便是自己一来对唐朝建立立有大功,二来发动事变较为容易,三来遭受到了来自兄弟的暗算和威胁。朱棣不敢在朱元璋活着时乱来,则是一来能力不足,二来缺乏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