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将领蓝玉早年南征北战,深得朱元璋赏识。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他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大将,被封凉国公,还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的妻舅。
然而,别看蓝玉既是开国元勋,又是皇亲国戚,他最后的下场依然是非常之惨:不但被以“谋逆”罪名打入牢狱、抄家灭族,还被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即把皮完整剥下来,再填充稻草后悬挂示众。后世人提起蓝玉的悲惨,很多人不胜唏嘘,说他可怜又冤枉。那么,蓝玉这样一个功劳大身份高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惨的结局?他,到底是不是冤枉的?
01 蓝玉生平事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早年在其部下任偏将。因英勇善战而屡立战功,姐夫常遇春也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毫不忌讳地夸奖他,因而他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
可以说,蓝玉本就有才能,又有姐夫的提携,一路走得也算顺风顺水,出了姐夫常遇春的麾下以后,他先是随傅友德伐蜀地,克绵州;又随徐达北征,大败元军;到了洪武七年(1374),蓝玉率军收兴和,俘获贴里密赤及其官属59人;洪武十一年(1378),他与西平侯沐英讨伐西番,擒获西番3位头领,杀敌数以万计;
洪武十三年(1380),蓝玉进封永昌侯,食禄2500石,给世券;洪武十四年(1381),蓝玉又一次跟随傅友德,出征云南并最终平定云南战患。这一战,蓝玉功劳最大,于是朱元璋给他的俸禄再增500石以作奖赏,并册封蓝玉之女为蜀王朱椿之妃。从此,蓝玉的皇亲国戚身身份更为名副其实。
洪武二十年(1387),蓝玉官拜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此战中,蓝玉率轻骑冒雪突袭,杀了元廷的平章果来并擒获果来之子不兰奚,最后生擒纳哈出。更为走运的是,大将军冯胜在这次征讨战中不巧获罪,于是蓝玉自然而然升官“总管军事”,屯兵蓟州,成为大将军。于是,蓝玉成为继徐达、常遇春、冯胜等第一批重要将领之后的第二批优秀将领之一。
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率军征伐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同时缴获了大量金牌金印珍宝及马牛羊牲畜上万匹。捷报频传让朱元璋对蓝玉大赞赏,封蓝玉为凉国公。此时的蓝玉,开始变得膨胀、骄横,目中无人,并屡犯错误。
洪武二十五年(1392),蓝玉固守西番边地时,因擅作主张劳师动众而令惹得朱元璋大发雷霆,不久便勒令他班师回京。
蓝玉班师回京的这一年,也是朱元璋最被悲痛的一年,因为皇太子朱标去世了,无奈便立朱标第二子允炆为皇太孙,并任命蓝玉为太子太傅。
蓝玉觉得自己屈居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之下,十分不满,言行之间对朱元璋多有不敬。此外,蓝玉骄纵霸道,欺男霸女,殴打命官,甚至还得罪了燕王朱棣,不但在失宠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大祸临头还不自知。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八日早朝,锦衣卫指挥蒋献告发蓝玉谋反,蓝玉当场被捕,纵使他在公堂上大呼冤枉,最终还是被赐死灭族。
不但如此,朱元璋借“蓝玉案”顺势拉下大批将领,就连颍国公博友德、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怀远侯曹兴、东平侯韩勋等人都被卷入其中,通过逼供诱供等手段,最终受“蓝玉案”牵连而被诛者多达15000余人!
02 蓝玉之祸因
关于“蓝玉案”,有人说是蓝玉其人太嚣张跋扈,罪有应得;有人说是朱元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因为《明史.蓝玉传》记录有这样一句:“(继胡惟庸,蓝玉案之后)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那么,到底蓝玉是栽到哪片雷区了呢?
其一: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大败元军后,班师回朝路过喜峰关,他不与守城将士说明情况便破坏城门,强行入内,演了一出“自己人攻打自己城”的荒唐戏,引起朱元璋的不满。因此,原本蓝玉要被封“梁国公”结果成了“凉国公”,而蓝玉的过错也被刻在丹书铁券上,以示警告。
其二,蓝玉在军中独断专行,殴打御史,甚至对朱元璋封他做太子太傅公然表示不满;
其三,以暴力手段抢夺百姓的庄田,尤其是广收义子和门徒让朱元璋很有危机感,几欲夺其兵权。
其实,洪武二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0~1392),朱元璋曾多次敲打蓝玉:例如在朝堂之上公然叱责、有意不听取其意见等,提醒蓝玉收敛。总之,哪怕蓝玉当面顶嘴,让朱元璋很没有面子,他也没有真正用伤筋动骨的方式惩治他。为什么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开始朱元璋对蓝玉的打击就猛然爆发且一发不可收拾呢?
其中,纵然有蓝玉个人的种种令人诟病之因素,但最重要的是诱因却是:太子朱标的死。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吴王世子到明朝皇太子,朱元璋一直非常看重这个儿子,并把培养太子朱标当成治国的头等大事之一。而朱标为人忠厚,主张以“宽大”“仁慈”治国,这让朱元璋不够放心,他担心自己死后,那些战功赫赫的开国老臣会倚老卖老功高震主,使朱标手中皇权不稳。因此,他想在交权之前除掉那些人。
而蓝玉就是朱元璋心头最硬的刺,因为蓝玉军权在握、为人骄横又刚愎自用。但是,蓝玉却和朱标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不仅是君臣还是亲人。因为蓝玉是太子妃的亲舅舅。
另外太子朱标也确实有能力驾驭蓝玉。因此,蓝玉虽然恃功骄纵,实际上却是太子的心腹。综合考虑之后,朱元璋觉得有蓝玉在可以压制藩王;反之,若蓝玉要反,朱标也能联合各路藩王将其拿下,如此太子、蓝玉和各路藩王之间就有了微妙的平衡。
然而天意弄人,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标死后,朱允炆成为朱元璋心目中内定的继任者,朱元璋费尽心思设的平衡局被打破,蓝玉等人也成了心腹大患。于是,朱标去世四个月后,周德兴和叶升就先后获罪被杀;而燕王朱棣也瞅准机会对朱元璋说:“诸公侯纵恣不法,将有尾大不掉忧。”
此说法直戳朱元璋的心病处,在朱标死后一年,骇人听闻的“蓝玉案”轰然爆发。蓝玉被以“谋逆”罪下狱,最终剥皮实草、抄家并灭三族,受牵连者超过了15000人。
03 蓝玉真冤吗?
蓝玉死后,朱元璋还来了一手更狠绝的:在蓝玉案落定之后,便立马公布《逆臣录》。要知道,关于蓝玉案,《明史》《明实录》等都是以《逆臣录》为基础进行编纂,最终《逆臣录》成了“蓝玉案”最原始的记载资料。
但是,《逆臣录》却并没记载蓝玉的口供,“谋反时间”也不清楚,旁人佐证也有胡编乱造的痕迹,所谓“狱辞”也没有说明来源。总的来说关于蓝玉案,《逆臣录》记载了一个荒唐的谋反故事:蓝玉谋反谋得尽人皆知,甚至请客吃酒张扬,让整个京城包括贩夫走卒市井无赖都参与其中。如此沸沸扬扬,拥有庞大锦衣卫系统而无孔不入的皇帝朱元璋竟然不知,所有大臣也不闻风声。而且到最后定案,能看到的也只是锦衣卫的影子。
而如今,史学家们已考证《逆臣录》是作假,由此可推断“蓝玉案”就是一个冤假错案,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蓝玉谋反。
要说蓝玉冤枉吗?确实,如今来看是挺冤枉的。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身为太子妃舅舅,有开国功勋在身、兵权在手,身处皇室斗争漩涡的最中心,却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处境和当时形势,而他高调贪婪和乱纪违法又正好给了朱元璋一个拿下他乃至拿下所有老将的最好借口。
其实,朱元璋作为皇帝,再加上蓝玉违法乱纪在前,处置他何须谋反的罪名?可是朱元璋想把朱允文驾驭不了的武将都清洗抹杀,那么坐实“蓝玉谋反案”并扩大株连,就是最好的手段。结果如何呢?此案一发,明朝开国的有功武将几乎一网尽扫。
说到底,朱元璋宁愿留下身后骂名也要策划“蓝玉案”,不过就是为了为朱允炆铺路。但历史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朱元璋死后,藩王暴起,朱允炆走失,朱棣最终称帝。所有的一切,又何尝没有朱棣的推波助澜呢?如今纵观那段历史,若说“蓝玉谋反”,确实是冤枉,但他的死并不冤。最冤枉的是平白受株连的那些功勋武将们。而这一切,都是封建皇权制度下的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