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李清照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她的情感生活如何?

历史趣闻 2024-06-30 09:51:01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李清照是宋朝时期婉约派女词人,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在诗词创作、诗词理论方面颇有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九百多年前的章丘明水。莲子湖上荷叶连田田,映日荷花别样红。千...

李清照是宋朝时期婉约派女词人,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在诗词创作、诗词理论方面颇有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九百多年前的章丘明水。莲子湖上荷叶连田田,映日荷花别样红。

千古才女李清照“婉婉新上头,湔裾出乐游”,推迟半年之久的及笄礼隆重举行,她于此礼前后写下了那首传唱至今的《如梦令》。

这首词,不仅是她由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又率性活泼的少女的纪念之作,也宛若一湖清新碧绿的荷风,搅动大宋词坛的一池春水,于将近千年的时光里荡漾起层层叠叠的涟漪,经久不息……

一、清酒言欢,闲愁清如许的少女时代:欲寄彩签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民主宽松的家庭教育,滋养了她的学识与格局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已然赢在了起跑线上。她的父亲李格非作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学贯古今,经史方面颇有建树,生母与后母两任王氏亦都是名门闺秀,颇通文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清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所作之词冠绝古今,于女性作家之中更是凤毛麟角。

李父作为开明的知识分子,并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更没有受到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束缚,他为女儿提供了一个平等、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让她如向日葵般灿烂、阳光地生长,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和活力,造就了她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

从小在父亲的诗书墨香里耳濡目染,家中来往亦非白丁,皆是朝中名流,可谓谈笑有鸿儒,亦可以在诗词学识方面得到当朝大咖的指点,作为不同凡响的深闺女子,她的眼界与格局必然超越其他仅仅囿于绣花等女工的普通深闺女子。

李清照生长在这样一个开明、宽松、相对自由的家庭环境是何其幸运又幸福。这对于九百多年前的养在深闺的众多女子来说,几近奢侈。

毕加索说:作为父母,必须拿出全部的爱以及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能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人。可见,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取得卓越成绩的人,无不与父母开明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息息相关。

无独有偶,民国时期的张冀牖对待子女的教育也是非常平等、民主,他让几个女儿接受和男孩一样的教育,自由地发展她们的爱好。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盛行的年代,他更是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四个女儿均是自由恋爱。他培养的四个女儿,正如叶圣陶先生的高度评价:“(苏州)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著名画家达芬奇上课的时候给老师画了一份速写,回家后拿给父亲看,父亲并没有责备他不好好听课,反而夸他画得好,并发现了他绘画方面的才华,开始支持、培养他的兴趣,从而造就了一代大画家。

比尔盖茨七岁时开始阅读百科全书、名人传记等成人的书籍,随意翻阅父亲的藏书,并没有受到父亲的指责。他回忆说:成长期间,我的父亲总是鼓励我们广泛阅读,并且独立思考。他会找我们讨论一切,包括从书籍到政治,每到夏天,我们一家人会北上胡德渠,与其他几家共餐一堂,举行许多竞争性比赛,例如接力赛跑、掷鸡蛋、抢旗子。总是玩得很开心,而且让我们都了解,我们能竞争并且成功。

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尝试多给孩子一点自主、开放的空间,尽量提供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孩子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鼓励孩子广泛地进行阅读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认知力,这对孩子学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格局的培养等也许胜过了单纯的知识灌输。

2、清新质朴的自然山水,孕育了她的才情与性格

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 英格索尔

据史料考证,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基本上都是在原籍章丘明水度过的,她在那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女时代。那个明山秀水环绕的文明之乡,赋予她清澈如水的明眸与宽广敞亮的情怀,也为她的才情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营养。她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获得自由、获得灵感、获得对生活的感悟。

在同时代的女子大都锁于深闺绣花做女红时,李清照已奔向大自然,自由自在地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那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用词清新隽永,语言浅显明快,却写出了她因为沉醉而迷路,因为兴致高涨而晚回舟。作为名门闺秀,在封建礼教束缚森严的社会里,她不仅能外出乘船游玩,还能够肆无忌惮地醉酒,天黑也可以因为兴致未尽而“误入藕花深处”,进而索性欣赏鸥鹭。词人享受了那个时代的少女所不能享受的自由,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灵感和素材。

词人少女时代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阙《点绛唇·蹴罢秋千》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妙龄女子,肆无忌惮地荡着秋千,薄汗透衣,甚至连鞋都没有穿。这样的场景,在提倡女子笑不露齿的封建社会,可以说是“衣冠不整、有伤风化”。她却毫不在乎,见有人来“和羞走”也就罢了,还要“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俏皮可爱、天真烂漫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大概是对自由的高度升华了。

故乡浓郁的山水自然气息,深厚的家学渊源,加之自身的勤奋好学,以及在大自然山水风物的熏陶和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的作用下,为她提供了驰骋遐想的天地,也孕育了她的胸襟情怀,成就了李清照名贯古今的一代词宗地位,亦被千秋后世所敬仰。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其词大都抒怀隐隐约约的少女心事,正可谓欲寄彩签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她把满腹少女情思、清愁难消的孤寂、欲说还休的悸动都付诸笔端,写下了诸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海燕未来人斗草”等,而那首名震朝野的《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更是把她推向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的大宋词坛,也为她迎来了爱情的春天。

二、琴瑟和谐,安稳与离乱并存的婚后时代: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1、浓情蜜意时,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大概是世间所有沉溺于爱情中的女子毕生所望,举案齐眉、红袖添香、共剪西窗烛的浪漫与美好亦是心中所求。

对于李清照赵明诚这对自古以来被世人艳羡的神仙眷侣,我们知道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共理金石的情趣相投,赌书泼茶的兴趣盎然,赋诗吟词的高雅相伴。

那一年的上元灯节,于繁华喧嚣中的惊鸿一瞥,清新脱俗的她已是烙刻在他心头的白玫瑰。

那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已让彼时还是太学生的他倾倒不已,仰慕万千。

为了抱得美人归,赵明诚挖空心思,托词说自己做了一个“词女之夫”的梦,父亲顺水推舟满足了儿子的心愿,即便去李家提亲。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密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莎士比亚

李清照的幸运在于,仰慕她的人正好也是她所爱之人。这在那个婚姻受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的时代,无疑又是一种巨大的幸运和无比甜蜜的幸福。

相比于后来的才女唐婉,她更是幸运中的侥幸儿。唐婉和陆游也曾是才子佳人,志趣相投,伉俪情深,却终因陆母的横加干涉劳燕分飞,最终抑郁成疾,香消云散,空留一曲《钗头凤》令人唏嘘。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薄迦丘

新婚燕尔,你侬我侬的日子,说不尽的柔情蜜意,道不完的琴瑟和谐。爱意葱茏的环绕,是李清照才情的温床。她写下了一系列柔情款款的闺房之词。《减字木兰花》中的娇嗔之情跃然纸上:“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渔家傲》中满满的自信与丈夫的宠爱之情呼之欲出:“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丑奴儿》更是抛却女子的害羞、娇柔之情,对着丈夫弹出一曲“凤求凰”:“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彼时,花样年纪,生活富足惬意,有诗有酒有清风明月,有浓烈的爱情浇灌,真正活成了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之后不久,由于时局动荡,赵明诚宦海沉浮,李清照不离不弃,陪伴他在青州度过了一段夫唱妇随的平静生活:归来堂赌书泼茶的乐趣,花前月下吟诗作词的浪漫,青灯枯卷下共理金石书画的惺惺相惜,更有赵明诚在她画像上的倾情表白: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在此期间,李清照除了照料诗词金石,更是写出了别是一家的《词论》。辛辣独到的笔触,对前人褒贬质疑,在词学史上以致文学评论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她的才学,在爱情的滋润下,更是以饱满、丰硕的姿态开花结果,风姿绰约地摇曳在文坛,屹立不倒。

2、冷漠疏离时,相思相望不相亲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绝句,是何等的铿锵有力、坚定决绝。古来女子面对丈夫的变心,多半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忍受丈夫享受齐人之福。而如卓文君这般坚定自持,弥足珍贵。

在李赵的婚姻生活中,赵明诚未尝不曾有过三心二意。他多次外出担任地方官员,饱经离别之苦的李清照写出了很多传诵至今的相思词。

年少初读李清照,曾经天真地以为,她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伤春悲秋不过是小女人的无病呻吟,她有着志同道合的丈夫,生活美满幸福,怎么会写出那样的刻骨相思和失意落寞?直至年岁渐长,阅历增添,再品其词,却另有一番解读。

在她独守空房的日子里,隐隐的不安与无言的寂寥不时涌上心头,唯有把一腔相思之情以及内心隐隐的惴惴不安付诸笔尖。她饮酒,以抵制那份越来越不安的猜疑与孤寂;她作词,词句依旧清丽,却少了最初的明媚鲜活。

关于赵明诚的纳妾、变心之说,史书并没有详实的记载,古今学者都是从李清照的诗词中猜测揣度,但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从她的诗词里引用“长门”、“武陵人”、“执扇”的典故,便可见端倪。

那一年,他奔赴莱州上任,并未携妻前往。在极度的不安与煎熬中,李清照车马劳顿从青州去莱州探夫。羁旅途中,她写下了令人肝肠寸断的《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山长山断,已不止是两人相隔三百多公里的空间距离,更是一别恍如隔世的心理距离吧。

此去山水迢迢,她却不知道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曾经的甜蜜美好已在经年累月的岁月打磨里产生罅隙,猝不及防而又举足无措。

这一幕,隔着时空交错,穿越历史云烟,几百年之后重新上演在张爱玲的身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纵然写尽人间情与爱,她亦逃脱不了爱的蛊惑,即便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去。那一年,她跋山涉水,几经辗转去探望避难的胡兰成,不料他的身边早已有佳人陪伴,骄傲如她,飞蛾扑火却不得不忍痛放手。

那一年,江宁城发生内乱,作为知府大人的赵明诚弃城而逃,竟然连发妻李清照也一并抛下,成就他人生中最不光彩的“缒城宵遁”事件。不知道这样不光彩的事件发生在自己最爱最信任的男人身上,她作何感想?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境遇真真切地在她身上上演。但是,大度宽容如她,在《金石录<后序>》中只是一笔带过:建炎戍申秋九月,候起复,知建康府。已酉春三月罢。

所有的悲伤,在这一句轻描淡写中轻轻滑过,我们看不到她的悲伤,亦看不到她眼角划过的泪水,可是无尽的悲凉已经蔓延她的心田,直抵灵魂深处。

古语说,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这两位美女,纵使才华加持,亦不能改变所爱之人变心的结局。李清照也许更幸福一些,所幸赵明诚并未走得太远,经历诱惑与疲倦之后,他还是专心自己的金石事业,回到了李清照的身边。

三、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晚年时代: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事事休

1、乱世之中护金石,与身俱存亡

天上星好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

如果说靖康之难意味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赵明诚的离世则意味着李清照已经无家可归。

靖康之难后,赵明诚此起彼伏的宦海之路注定了他们要于乱世之中不断的奔走迁徙。四十九岁那年,赵明诚因病逝于奔赴湖州知州的路途中。一对在纷繁复杂的红尘里走过将近三十年的夫妻,从此以后天人相隔,永失所爱。

无论顺境时的恩爱绵绵,间或短暂的情思游离,还是逆境时的患难与共,不离不弃,李清照都选择了以德报怨。一个即将知天命的老妪,于刀光剑影的乱世之间,于孤苦伶仃的逃难生涯之中,死守对丈夫的承诺,以娇弱之躯守护丈夫毕生的金石心血。

她守护的,不仅是那些无价之宝,更是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斑斓岁月。

2、再嫁惹争议,离异起风波

于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子再嫁虽然不乏先例,但总会引起他人异样的目光和评说,何况李清照这样光彩夺目的女子。她的再嫁,更成了从古至今颇具争议的话题。

前面提到的与她同时代的王灼,这样评价:……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她的再嫁,被世人断定为晚节不保。这大概是封建卫道士们对女子的最大不尊。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她的再嫁,倒是展现出超越封建时代的女性自立自强的人格,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以及敢于为命运抗争的意志。

此举之所以被诟病,大概与她遇人不淑息息相关。后夫张汝舟并不是对她情有独钟,而是盯上了她珍藏的金石宝物。当索而不得时,他真实的丑陋嘴脸便暴露无遗。

以四十九岁“高龄”再嫁已是满城风雨,一纸诉状把后夫送进监狱更是惊世骇俗。李清照于九百多年前已经上演了一场手撕渣男的精彩大剧。

尽管,由于宋朝法律的奇葩:妻子状告夫君,无论对错,都要承受两年的牢狱之灾。李清照亦毫不在乎,搜罗证据,摆脱了与张汝舟的婚姻关系。好在后来在友人的大力斡旋下,两年牢狱之灾终以几天之罚而取代。

这一段际遇,李清照曾在文中直言不讳审视自己: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其实倒也不必太自责,以她能在那个时代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的自由与幸福,已经是莫大的勇敢与开明。

写在最后

杜甫曰:文章憎命达。生于乱世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经历了太多波折坎坷。也许,正是这些非凡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她绝世的文学才华。她的文学造诣,人文价值亦突破时空,亘古长青,熠熠生辉。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仿佛看见,从遥远的两宋词坛,“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她,款款向我们走来,饱含着对亡夫赵明诚的无限深情,对山河故国的怀念眷恋,对人世沧桑的悲天悯人情怀,低吟着那首让她名震千秋的《如梦令》:

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如若有来世,愿暖雨晴风,能消融她眉间悲戚,心上雪霜;愿一生都不知归路,无忧如初,一世安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