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进入关中后,假借楚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前204年,汉使随何游说英布,指出刘邦夺取天下之后,“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给了英布一个封王的空头支票,当时还没有直接封王,但英布却叛楚归汉。
历史上的英布,本来只是一介刑徒,出身低微,在陈胜吴广起义时,纠集一批人马抓住机会反秦,后来在项羽手下屡立战功,尤其巨鹿之战中英布表现突出,于公元前206年被封为九江王。从一介刑徒跃升为九江王,固然有自身战功的原因,但项羽之恩不可或缺。然而,汉使游说英布,只是给了一个封王的空头支票,刘邦能不能夺取天下还在两可之间,尤其公元204年刘邦屡战屡败,项羽优势还很大时,为何英布却叛楚投汉?
公元前204年,楚汉争霸第三年,刘邦又一次攻打项羽失败,失利后从梁地撤退来到虞县,非常生气的刘邦对身边的人出口成脏:“像你们这些人,不配共同谋划天下大事。”刘邦身边主管传达禀报的随何说“我不理解陛下说的是什么意思。”刘邦说:“谁能给我游说英布叛楚,让他出动军队,在齐国把项王牵制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万无一失了。”随何请求出使淮南游说英布。
当时形势是楚强汉弱,项羽屡战屡胜,刘邦屡战屡败,而且项羽对英布恩重如山,因此这一次游说怎么看都难以成功,但结果出人意料,随何却成功游说英布,随后英布立即出兵攻打楚国。随何为何能够成功游说英布?
随何见到英布之后,提出了二个理由,直戳中英布的要害。
楚汉争霸开始之后,齐王田荣背叛楚国,项王前往攻打齐国,向英布征兵,但“九江王布称病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刘邦偷袭彭城打败楚军之后,面对项羽征召,英布又一次托辞病重。楚汉争霸中,英布已经有了保存实力的私心,对项羽征召表现得非常不积极。
英布保存实力的做法,让项羽非常生气,多次派遣使者责备英布,并且征召英布,但越是这样,英布越是不敢应召,于是项羽与英布矛盾就越深。但当时项羽几乎是四面有敌,齐国、赵国蠢蠢欲动,刘邦又起兵反楚,项羽又不傻,于是就没有攻打英布。更为重要的是,史书上还有这一句话,“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项羽对英布印象很好,非常重视英布才能,更想与英布亲近、并重用之,所以没有攻击英布。
项羽的真正想法,英布并不知道啊,反而担心自己的行为已经激怒了项羽。随何抓住这一点,指出英布既然臣服项羽,却阴奉阳违,只出兵4000助阵,而不是全力帮助项羽,这是坐山观虎斗呀,因此我认为这不是臣子应该做的行为。随何这一段实情分析,让英布担心未来会遭到项羽清算。
随何第二个理由是:如今项羽强大其实是虚的。
项羽深入“敌境”八九百里,想要撤回军队,中间还有相隔,难度比较大。而另一边,刘邦收拢诸侯之后,回师驻守城皋、荥阳,从蜀、汉运来粮食,后勤充足,又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分兵把守着边境要塞,严阵以待项羽。
因此,项羽想打,那么又打不赢,攻城又难以攻下。即便项羽回兵到荥阳、成皋时,首先面临自身兵马疲惫不堪,又会面临刘邦坚固的防线,因此“楚兵不足恃也”。
随何这一段分析看似有道理,实际上项羽之强超出想象,后来与刘邦的荥阳之战中,项羽大破刘邦,担心害怕之余与项羽议和,史称“鸿沟议和”。鸿沟议和之后,刘邦立即撕毁协议追击项羽,这时英布出兵,但结果项羽击败英布,打的刘邦亡命而逃。这是后话暂且不谈,但随何的这一番战略分析,却让英布安心,一定程度上认为项羽在劫难逃。
除此之外,随何还提出项羽背弃盟约又杀害义帝,以及项羽打败刘邦之后诸侯必然联合抗楚……最终总结出“楚不如汉”的结论,指出如今局势之下,一旦英布叛楚归汉,那么刘邦夺取天下必然万无一失,届时“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说到底,随何只给了英布一张空头支票。
作为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英布,自然并非易于之辈,英布表面答应,但只答应暗中叛楚归汉,却不敢立即宣布投降刘邦,泄露这个秘密。
当时,楚国使者也住在淮南宾馆,正在催促英布出兵。随何直接闯进楚国使者住所,大言不惭地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英布非常吃惊,楚使起身要走。这时,随何劝说英布“事已至此,就不能让楚使回去汇报”,于是英布立即杀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国。随何这一桥段,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后来班超斩杀匈奴使者,几乎是之翻版。
笔者认为,英布叛楚归汉,根本原因不是随何一番劝说,而是楚汉争霸中英布保存实力的私心决定了。说到底,英布保存实力激怒项羽,由此担心项羽事后清算,而经过楚汉数年战争,项羽越来越衰弱,于是在随何一番游说之下,英布最终决心叛楚归汉。
如果英布一心追随项羽,以英布之才能,楚汉争霸的结局或许真要改写。可惜,英布叛楚投汉之后,并未落得好下场,与彭越、韩信一样,最后也被刘邦诛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