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将军,古代重要军事职官名称,为镇北将军、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镇西将军所组成的四镇将军之一。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设置。镇东将军,东汉末年,曹操曾担任过; 镇南将军,东汉末年刘表曾担任,镇西将军,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韩遂曾任之;镇北将军,刘靖与许允均曾担任。四镇将军,三国魏秩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与四征将军同,资深者为大将军,蜀汉和东吴也都设立了四镇将军。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镇北将军”,在魏蜀吴三国都有设立。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有10位“镇北将军”:除了魏延,你还知道哪一位?
一、魏延(蜀汉)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223年)四月,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作为镇北将军,魏延镇守汉中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中,魏延镇守下的汉中可谓固若金汤。诚然,这里面有诸葛亮北伐中原为其分担压力,但是,从结果上来看,魏延作为镇北将军,无疑是非常合格的,也即高效完成了汉中都督和镇北将军的工作,并且还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过程中立下战功。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和杨仪争权,最终被马岱斩杀。而这,无疑是蜀汉武将的一大损失。
二、王平(蜀汉)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汉中都督魏延被杀后,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吴懿去世,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到了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镇北(大)将军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三、黄权(蜀汉)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准备征讨吴王孙权,黄权劝谏刘备。但是,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到了公元222年,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东吴名将击败,不仅刘备损失惨重,黄权也因此归途隔绝,无法回到益州。因为不能归降东吴,黄权只能率军归降了曹魏。
在归降曹魏后,黄权被魏文帝曹丕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后来领益州刺史,进驻河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镇北将军黄权归降了曹魏,但是,刘备没有怪罪他,反而厚待了黄权在蜀地的家人。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谥号“景”。
四、吕昭(曹魏)
“是时冀州统属镇北,而镇北将军吕昭才实仕进,本在范后”——《三国志·曹爽传》注解
吕昭(?-246年12月24日),字子展,兖州东平(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一带)人。魏明帝曹魏在位时,吕昭担任镇北将军。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吕昭的才能在桓范之后,所以桓范被朝廷册封为冀州牧的时候,因为不愿意官职居于吕昭之后,所以称疾不赴任。
五、吴质(曹魏)
“景怀皇后崩,景帝(司马师)更娶镇北将军濮阳吴质女,见黜,复纳后,无子”——《晋书·卷三十一》
这里面的吴质,和曹丕四友之一的吴质,应该不是同一个人。按照《晋书》的记载,镇北将军吴质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司马师,不过还是被废黜了。对于吴质来说,生卒年、生平事迹等情况,都缺乏相关的史料的记载。
六、陈本(曹魏)
“迁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兵马”——《三国志·陈矫传》
对于陈本来说,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大臣。司徒陈矫子、大司马陈骞兄。在魏国,陈本官至镇北将军,袭父爵东乡侯。有一子陈粲。
七、刘靖(曹魏)
“后迁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兵马”——《三国志·刘馥传》
刘靖(? - 254年),字文恭,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一带)人,扬州刺史刘馥之子。在曹魏的官吏和将领中,刘靖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有其父刘馥的遗风,从而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刘靖历任曹魏黄门侍郎、庐江郡的太守、河内郡的太守、尚书、河南尹、大司农、卫尉。在曹魏后期,刘靖担任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兵马,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兴修水利,从而成为一位比较有作为的曹魏将领和大臣。
八、许允(曹魏)
“丰既诛,即出允为镇北将军”——《三国志·齐王纪》注解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当时,担任侍中的许允与尚书陈泰一同去劝说曹爽投降认罪。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能够诛杀曹爽,执掌曹魏大权,许允自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过,到了嘉平六年(254年),李丰等人打算发动兵变,诛杀司马师。同年二月,夏侯玄、李丰等人的事情败露,被夷灭三族。
同年秋天,司马昭奉命出击姜维,曹芳在平乐观观兵。许允与左右亲信谋划,乘司马昭请辞的时候将其杀死,率领这支部队讨伐司马昭。结果,因为事情提前败露,所以镇北将军许允被流放到乐浪,途中去世。对此,在笔者看来,许允之前或许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但是,最终许允还是想着维护曹魏宗室。当然,因为是在途中去世的,许允的结局还是相对较好的了。
九、何曾(曹魏)
“又与镇北将军何曾、司空陈泰、尚书仆射荀顗、后将军锺毓并善相友综朝事,俱为名臣”——《三国志·傅嘏传》注解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爆发后,何曾投靠到司马懿麾下,颇受重用。正元年间(254—256年),何曾出任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兵马、假节。他将要赴任时,大将军司马昭让儿子司马炎(晋武帝)、司马攸送数十里。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何曾历任太尉、司徒公、太宰兼侍中,进封朗陵县公。到了咸宁四年(278年),何曾这位西晋大臣去世,时年八十岁,获赠太傅,谥号为元。
十、全绪(东吴)
全绪是东吴名将全琮的长子,年幼时就出名,因为朝廷的诏书,全绪很早就开始为东吴效力,被授予兵马,不久升官为扬武将军、牛渚督。公元252年(建兴元年),孙权去世后,孙亮即位,彼时,全绪又晋升为镇北将军。
东兴之战,发生于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魏国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在这场战役中,镇北将军全绪与丁奉建议引兵先出,成功击破魏军,获封亭侯。大约在公元257年(太平二年)的时候,全绪这位东吴将领病逝,年龄大概在40多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