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字端己,晚唐时期的知名诗人,曾在五代时前蜀担任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婉约派“代表词人。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知道一下韦庄所作的故事吧。
韦庄出身于官宦世家,七世祖韦待价做过唐代的宰相,四世祖韦应物是著名的诗人。到韦庄时,家境已经衰落,他少年孤贫,但能致力学习,才华出众,聪明过人。
韦庄早年屡试不第,主要是因为晚唐社会动乱,战争频仍。《唐才子传》里说:“庄应举,正黄巢犯阙,兵火交作,遂著《秦妇吟》,有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蹈尽又重回’。乱定,公卿多讶之,号为‘秦妇吟秀才’。”
广明元年(880年),四十五岁的韦庄在京城应举,正赶上黄巢的起义军攻入了长安。在战乱之中,他和家人失散了。战争空前残酷,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滞留长安的韦庄便成为这场震撼神州大地的社会巨变的目击者。
中和二年(882年),他才离开长安到了洛阳,第二年春天,他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这首诗借一位逃难妇女之口描述了唐末黄巢起义时的社会乱象,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诗歌写成后,不仅得到了朝中公卿们的赞扬,而且在民间也广有流传。这首诗被人们制成幛子悬挂,韦庄则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和白居易曾被称为“长恨歌主”并称佳话,盛传一时。后人把这首诗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三绝”。
最初,韦庄也以这首诗自傲,曾亲手书写其中的句子,挂在家中。但到了晚年,他不仅把写的诗句撤了下来,再也不提这首诗,写了《家戒》自禁此诗,并向各处收回抄本。直到临终前,他还嘱托家人不许挂《秦妇吟》幛子,后来他的弟弟韦蔼给他编定《浣花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诗。所以后来这首诗就失传了,宋元明清历代都只知其名,不见其诗。直至近代,《秦妇吟》写本才复出于敦煌石窟,后来经过王国维和罗振玉的整理研究,我们才得以见到这首失传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名作。
韦庄为什么要自禁此诗,五代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障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他认为是因为诗里的句子引起了公卿贵族的愤怒,韦庄才禁传此诗的。近代学者陈寅恪提出了免祸说,他在《韦庄秦妇吟校笺》中说:“端己之诗,流行一世,本写故国乱离之惨状,适触新朝宫阃之隐情,所以讳莫如深,志希免祸。”他认为韦庄晚年投靠前蜀王建,害怕这首诗触怒蜀中新贵,所以自禁此诗。
写完此诗不久,韦庄就到江南去避乱,直到五十八岁才又回到长安。饱经离乱的诗人并没有忘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再次参加科举,终于在乾宁元年(894年)五十九岁时进士及第,被授予校书郎之职。此后曾在两川宣瑜和协使李询门下任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担任王建的掌书记,从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朱温谋朝篡位,唐代灭亡,韦庄劝王建称帝。王建做了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前蜀的开国制度大多出于韦庄之手,韦庄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时死于成都。宋朝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他:“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韦庄入蜀后颇有政绩,得到了蜀主王建的信任,他住进了杜甫住过的浣花溪,以杜甫自居。他早年虽然历经战乱漂泊,但在晚年,可以算是春风得意了。
但在内心的深处,那种漂泊无依、无家可归的感觉并没有改变。和许多晚唐士人一样,他是希望能向大唐王朝尽忠的,但朝廷已是日薄西山,穷途末路,再也没有一丝指望。他仕蜀,支持王建称帝,虽然光鲜亮丽,却无法摆脱违背名节的自责。所以,他的内心是矛盾的,是痛苦的。漂泊离乱的感觉,心灵无所依傍的空虚,伴随了他的一生,这在他的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唐末乱世,战乱纷起,韦庄曾长时间避乱江南,内心极为空虚惆怅。比如这首《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原本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从东晋开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是昔日的政治中枢和帝王的享乐地。但到了晚唐时期,这里早已荒凉不堪了。诗人凭吊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亡国的预感,不禁萦绕在心头。那烂漫的春光,丝丝垂柳,却是无情的,根本不懂诗人心中的忧伤。
韦庄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词作上,比如这一组《菩萨蛮》: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代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韦庄一生离乱,其实无论是江南还是西蜀,对他来说,都是一种逃避。根据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研究,这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组词是他晚年寓居蜀地时回忆江南旧游之作。
温馨的香灯、流苏帐,凄冷的残月,美人含泪,“劝我早归家”。可是啊,家在哪里,又怎能归去!第一首对“红楼夜别”的回忆,其实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反省和追问。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画船,伴着雨声入眠,还有美丽的酒家姑娘。可是,江南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乡!“未老莫还乡”,或许,只有人在他乡,对家乡的感受才分外真切。
当时年少,春衫单薄;而今再入花丛,已是满头白发。时光啊,恁是无情!“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那段经历,是生命中最为美丽的一段,是衰老的词人对生命的感激和怀念。
人生苦短,主人情深义重,还是放怀痛饮吧,明天的事明天再说。“遇酒且呵呵”,这声“呵呵”,是及时行乐的笑声呢,还是无奈的叹息?
这个时节,遥想洛阳城里春光明媚,魏王堤上早已柳暗花明了;“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眼前蜀地春光也是十分美好。当年的那个“洛阳才子”,只能终老他乡了。此刻作者所忆之“君”又是谁呢?洛阳,江南,还是红楼美人,抑或是灭亡了的大唐王朝,恐怕他自己也很难说的清楚。倒是天边的那一抹“残晖”,真真切切,就在眼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