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周朝历史 汉朝历史 秦朝历史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南朝历史 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取消主题

汉初三杰中,为什么韩信的结局最惨?

历史趣闻 2024-06-21 11:45:02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文档
文章导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韩信的故事。  西汉立国初期,在刘邦铲除大多异姓王,稳住了大汉局势之后,汉初三杰也迎来了不同的命运,其中最为大家评判的就是韩信之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韩信的故事。

  西汉立国初期,在刘邦铲除大多异姓王,稳住了大汉局势之后,汉初三杰也迎来了不同的命运,其中最为大家评判的就是韩信之死了,在吕后的萧何的共同谋划之下,韩信被杀,刘邦心中大患被铲除,也是可以舒心了。

  可能同情韩信的人,都会说当初他要是在楚汉战争中,选择两不相帮,在齐地割据自立,提前实现天下三分的局面,那么他也就不会落得生死族灭的地步了。

  当初韩信面对蒯通的提议,始终不予采纳,“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可以说韩信在战局尚有余地的时候,坚决站在了刘邦一方,令刘邦有了一战彻底消灭项羽的能力。

  作为帮助刘邦争夺天下的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结局是最惨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没有张良的特殊地位,也没有萧何自保的能力。

  首先说说张良,刘邦本来就没有杀他的心思,毕竟张良更多的就是他身边的高级参谋,并且多次救刘邦于危难之际。

  《史记.留侯世家》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

  所以说刘邦如果对张良都下杀手的话,那么其他人会怎么想刘邦,你连一个救过你好几次的人都敢杀,那我们怎么办?

  当然,更重要的是张良明哲保身的举动。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门不出岁馀。

  张良在刘邦彻底击败项羽,定都关中之后,就开始多生病了,现在看来,这是他特意为之的。

  再说之前军旅生涯时,身体都还蛮硬朗的,结果天下刚刚平定,他就多病了?而且他如果是身体多病,会病了十多年才去世?

  可以说张良就是在天下平定后,果断退隐,他在朝中就是刻意减弱自己的影响力,刘邦需要自己出谋划策,自己就站出来,刘邦不需要,他就“安心养病”,总之就是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这也是刘邦最喜欢的人了。

  同时张良没有兵权,军中无立足的根基,在朝中的影响力又比不上萧何,因此刘邦实在是没有对张良动手的利用,再者,张良是帮助刘盈登基为帝的,吕后也没有杀他的意愿,所以说张良的结局还是不错的。

  萧何的话,虽然在军队中影响力没有韩信那么大,但是因为他长年管理后方,为刘邦征战提供兵马钱粮的支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众人的拥护。

  《汉书.萧何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

  这是萧何的一个门客提醒萧何时说的话,刘邦虽然击败了项羽,但是在很长时间内,刘邦都是在外征战,留在关中镇守的就是萧何,可以说关中众人更多的是追随萧何,萧何在关中的影响力可能还有大于刘邦。

  而当时是西汉初立,百姓对于大汉的归属感尚不强烈,这个时候如果突然有人发动叛乱,推翻刘邦所建立的西汉,再造新朝,大家也不是说就不支持。

  因此刘邦对萧何还是很忌惮的。

  在刘邦领兵在外的时候,都会问及来往前线和关中的使者,萧何都在干什么,“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所以说,刘邦知道萧何是有能力搅动局势,割据自立的。

  在诛杀韩信之后,刘邦表面上倒是对他宠爱有加。

  《汉书.萧何传》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祖国卫。

  刘邦特意派一名都尉率500士卒充当萧何的护卫,这可不是在都城长安之内,给了萧何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毕竟500精锐士卒,在战场上的作用不会太大,但是在长安城内,是不容忽视的,是有扭转乾坤的潜力的。

  但问题是,刘邦应该是有心思的,这支500人的部队,说是保护萧何的,天知道是不是刘邦派来监视萧何的,其中到底有多少人是刘邦特意安排顶着萧何的,萧何哪里知道?

  因此最后萧何听取了门客的建议,让下人强买民间田产,流出一些自己贪污的证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起一部分民怨,当刘邦回到长安的时候,得知百姓对萧何已经有骂声了,心里也就舒坦了。

  也可以说百姓骂得越厉害, 他就越安心,因为萧何这是自绝了反叛的道路,一个不得民心的萧何如何起事啊,哪里有资格和自己叫板呢?

  相比之下,韩信就没那么好运了,他没有张良可以明哲保身的地位,也没有萧何自污的可能。

  主要是韩信太能打仗了,因此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后都对他心有忌惮,只要韩信活着,西汉的不确定性就一直存在,谁知道那一天,韩信就联合其他人一起起兵,怼着刘邦攻入关中了。

  最主要的是,韩信在军中的影响力是难以根除的,这不是韩信隐居,或者自污就可以达到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在韩信被贬淮阴侯之后,他就安静许多了,和张良一样,他经常称病不朝,这不就是摆出了一定退隐的姿态了吗?

  可问题是,谁都知道, 韩信是曾经的齐王,楚王,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和项羽一样,都是一方霸主,对于刘邦的皇位,时刻存在着威胁。

  而这种威胁也不会随着韩信的退隐而减弱,即便韩信想通过自污的办法来自保,但是谁也保不齐,哪天就有人拉着韩信一起反了,加之人都是有生存本能的,韩信当初选择支持刘邦,是看在刘邦对自己的恩情。

  可是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韩信也是可以深切感受到刘邦对自己的打压,韩信再怎么看重刘邦的恩情,也没到了刘邦可以随意要了他的命的地步,个人认为,当时的韩信不排除有反叛的心理,搏一次,还有生的希望,选择沉默的话,唯有一死。所以说,韩信的结局,无论走哪条路,结果都差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赞助商AD位
个性签名:无意影响世界,但求安顿自己。
近期热门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站最新文章
本栏图文推荐
赞助商AD位
格言警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趣历史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历史知识尽在 ─ 趣历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ICP备2021008856号-18 Copyright © 2021-2024 趣历史 www.028gtxx.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