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守成之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纵观三国历史,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凡是主动攻打孙权的,都失败了;凡是孙权主动攻打的,基本也都失败了。可见,东吴打仗,防守一流,进攻不入流。
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北方精锐,试图一战消灭刘表、刘备和孙权,实现统一全国的梦想,结果刘表病死,其儿子不战而降,刘备成为丧家之犬,孙权面临灭国危机。
但孙刘联合,找到曹操的死穴,猛奏曹操一顿,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这是孙权第一次漂亮的防守反击战,可谓是全胜。
夷陵之战,刘备以为关羽、张飞报仇为名,举蜀国之精锐,攻打东吴孙权,虽初战告捷,但最终被火烧连营七百里,在猇亭大败,不得不灰溜溜地跑回白帝城,这是孙权第二次精彩的防守反击战,又是全胜。
曹丕称帝后,更是三次进攻吴国,但不是因为遇到瘟疫,就是因为遇到天气不佳,总之最后都是铩羽而归,只能隔江空叹,不能战胜消灭吴国。这三次,孙权有运气成分,但更多还是由于设防好而导致曹丕失败。
从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曹丕三次伐吴来看,东吴孙权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基本就是依靠防守反击或防守制胜。
但相反,孙权除了趁人不备,偷袭荆州胜利外,他主动发起对魏国的进攻,几乎全部失败。
第一次合肥之战,在公元208年-209年,孙权趁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颓势,雄心勃勃的亲率大军出兵合肥,当时号称10万将士,进攻比其少很多的曹魏,一副志在必得的气势。结果,围攻将近一年之久,都没能取胜。
第二次合肥之战,在曹丕征讨孙权失败,转向攻打蜀国的契机,孙权认为正是进攻曹魏难得的时机,在公元215年又是率领号称10万的大军,攻打仅有七千兵力的曹魏,结果被张辽大败,只得悻悻而去。
第三次合肥之战,发生在公元230年,孙权一直耿耿于怀,而且一直想占有合肥这一战略要地,于是放话攻打合肥,虽然吸取了前面一些经验,但最终还是没有战胜,不了了之的撤退了。
第四次合肥之战,在公元233年,孙权又是主动发起对曹魏的进攻,出师就被魏臣满宠带领六千多人伏击了,最后相持,孙权不得不撤军。
第五次合肥之战,在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主力基本被牵制在西边,孙权又趁机攻打合肥,可是又被魏臣满宠给折了锐气,先是被少了大量攻城器械,后在对峙不久,曹睿亲率主力前来与孙权会战,结果曹睿还没到,孙权就赶紧跑路了。
从这五次攻打合肥来看,孙权每次进攻,即使在兵力、形势占优的情况下,不仅不能取胜,还被打败,每次都不得不灰溜溜的撤军。
所以,这应了哥哥孙策的远见卓识:孙权打仗远不如自己,但自己守成远不如孙权。自小霸王孙策被刺身亡后,东吴再也没有逐鹿中原的底气和实力,剩下就只能是安守一隅,除了守成就是守成,再也无法取得什么更大的成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