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司马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奸雄,曹操的聪明才智,那自然不必多说。然而,在已经觉察到司马懿“有雄豪志,有狼顾相”,甚至已经明确告知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的情况下,为何仍然没能防住司马懿这只老狐狸,结果导致曹魏江山最终落入司马氏之手?
原因之一:曹操虽对司马懿防范甚严,奈何却被曹丕所重用
早在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便与司马懿有了交集,当时正在担任司空的曹操,在郡中推荐司马懿为上计掾时,便派人将其征辟到自己府中任职,然而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落入曹氏之手,竟然以患有风痹症为由予以了拒绝。
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担任丞相之后,才使用强制手段将司马懿征召到手下,担任文学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素有识人之明的曹操觉察到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因而对曹丕说道“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或许是出于对司马懿的防范,亦或许是曹操当时麾下人才济济,司马懿在曹操当政时期,从其历任的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来看,司马懿在此期间并未担任什么重要职位,只是隶属于丞相府的属官。
不过,司马懿职位虽然不高,但由于曹操让他与曹丕往来游处,却使其与曹丕联系极为紧密。在曹操对其极为忌讳的情况下,正是凭借曹丕的极力维护,以及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的积极表现,才打消了曹操的疑虑。
而在曹操晚年时,发生了立嗣之争,当时曹丕和曹植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圈子。在这场明争暗斗之中,司马懿和贾诩、崔琰、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拥护曹丕,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则拥护曹植。
我们知道,曹丕最终取得了立嗣之争的胜利,而其上位之后,所重用的自然是曾经拥护自己的朝臣。然而,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曹丕取得胜利之时,除了司马懿之外,曾经拥护曹丕的重臣要么已经去世,要么已然垂垂老矣,已经很难再辅佐曹丕。因此,司马懿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时,被曹操提拔为了太子中庶子,这显然是将其作为曹丕肱股之臣培养的。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正式篡汉称帝,而凭借着“从龙之功”和与曹丕的长期良好关系,司马懿的身份地位得以迅速提升,立即便被任命为了尚书,不久又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次年,又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甚至在曹丕南下讨伐东吴时,将司马懿留镇许昌。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总认为司马懿与曹操是一辈人,实际上出生于光和二年(179年)的司马懿,只比出生于中平四年(187年)的曹丕大了八岁而已。凭借着年龄优势和曹丕的宠信,在曹操麾下文臣武将逐渐凋零的情况下,司马懿拥有着极大的成长空间。
原因之二:曹丕时期权力结构的变化,司马懿得以独树一帜
曹操执政时期,其麾下之所以人才济济,其实主要源于两点原因,其一是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不重出身、不重德行,其二则是重用宗室,从而形成了以荀彧、程昱、贾诩等为智囊,以曹氏、夏侯氏宗族和五子良将等为武将的辅政班底。
然而,到了曹丕执政时期,这个朝廷势力格局却开始被打破,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
1、曹丕对于宗室的极力限制。或许是曾经和曹植等人的立嗣之争,亦或许是汲取了两汉时期外戚、宗室干政的教训,曹丕对于宗室的限制极为严厉,登基之后便明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严格限制外戚权力。
同时,大肆削夺藩王权力,命令他们无事不得进入京师洛阳,并下令对各地藩王的封地时常进行变更,收回治权和 兵权,在各封国设立防辅,监国谒者,负责监视藩王,这导致曹氏宗族不仅失去了权势,就连行动都受到限制。
曹丕的一系列政策,虽然使得皇权得到加强,使曹魏避免了外戚、诸侯作乱事件,但也使得宗亲势力日渐单薄,对于朝廷的影响力日渐降低,这不仅给了司马氏壮大权力的机会,且使得宗室失去了对抗权臣的能力。
2、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影响。两汉以来,由于“察举制”的影响,民间已经形成了大量的豪门士族,这些豪门大族不仅在民间影响力极大,而且在朝中拥有极大的势力。而曹操与这些士族的关系,却并算不上好,虽然其麾下不乏荀彧、荀攸等士族人才,但同样提拔了大量寒门入仕,而士族对其的不支持,同样是曹操始终未能完成篡位称帝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当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之后,为了顺利完成篡汉称帝,曹丕在陈群的建议下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士族对自己的支持,从而为称帝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开始逐渐被士族所垄断。
九品中正制下,不仅导致曹魏朝廷内部人才质量迅速下降,同时也为司马懿之后,司马昭、司马师等司马氏逐渐掌握朝中大权,提供了便利。
如上,由于曹丕对宗室外戚的严格限制,再加上大力推行“九品中正制”,导致曹丕以后曹魏朝廷势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司马氏的全面崛起提供了便利。
原因之三:司马懿实在太能熬了,成功熬死了曹魏三代帝王
前文说过,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总以为司马懿与曹操乃是一代人,实际上司马懿只比曹丕大八岁而已。曹丕篡汉称帝时,司马懿才刚刚4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作为曹操的儿子,曹丕的政治手腕其实也并不弱,还是能够驾驭司马懿的。然而命运却接连跟曹魏开了个玩笑,在篡汉称帝后仅仅六年,即黄初七年(226年),曹丕便英年早逝了,此时的他不过才39岁,而司马懿这时也仅仅47岁。
曹丕去世之后,太子曹叡继位,曹叡虽然年少,却也是位颇有能力的帝王,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如果曹叡在,再加上曹氏三代人的积累,以及曹真等人的支持,司马家族仍然只能安心做一个臣子。然而在景初三年(239年),在位仅仅13年的曹叡也故去了,年仅36岁,而此时的司马懿虽然已经是60岁高龄,但仍然极为活跃。
曹叡死后无子,其养子、年仅7岁的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然而,曹爽哪里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的对手,他虽然一度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然而他显然小看了已是四朝元老的司马懿。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被夷灭三族,司马氏开始全面掌握朝中大权。
直到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才病逝,终年七十二岁,在成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帝王之后,此时的司马氏已经是根深蒂固,曹魏军政大权全部落入司马家族手中,此后的曹髦、曹奂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帝王罢了。
综上所述,虽然曹操英明一世,也早早发现了司马懿“有雄豪志,有狼顾相”,但由于曹丕的维护使其逐渐消除了戒心,再加上司马懿是在曹丕即位后才开始受到重用,曹操根本无从防范。此后,由于曹丕对宗族的限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以及司马懿远超曹丕、曹叡等人的待机时间,最终导致曹魏江山落入了司马氏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